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啤酒战机在云南:品牌集结 扼守桥头堡

2012-08-15 08:508150

  是的,为什么总是云南?啤酒巨头们似乎都很热衷于云南这块西南偏僻之地。云南,到底有什么魔力?

    眼下欧洲杯的“足球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作为主要赞助商的嘉士伯集团也在筹备于大理新建体量巨大的生产中心,由是预示了一场“啤酒大战”的开始。

 

    本届欧洲杯最受瞩目的球星当属意大利球员巴洛特利。对阵西班牙时的“散步式单刀”以及独中两元掀翻夺冠热门的德国战车,“巴神”是一个充满议论性的球员。而在讨论这场“啤酒大战”之前,或许云南也可以先问一个问题,一个“巴神”代表曼城出战进球后掀起球衣亮出的问题——Why always me?

    是的,为什么总是云南?啤酒巨头们似乎都很热衷于云南这块西南偏僻之地:嘉士伯选择将云南作为“西进运动”的第一站,并决定在大理新建大型生产中心;一直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金星啤酒早在2003年就进入了云南市场,并成为了目前云南啤酒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啤酒品牌;而国内啤酒四强之一的燕京啤酒在2009年10月也进入了云南,在嵩明县投资新建了一个年产能为40万吨的生产基地,并在云南啤酒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据了解,世界最大的啤酒酿造集团——百威英博集团也有意在云南进行布局……云南,到底有什么魔力?

    品牌集结 扼守桥头堡

    2003年8月,金星啤酒在昆明市投资1.5亿元新建了一个年产能为20万吨的啤酒厂,宣告正式进入云南市场。之后,在2009年2月17日,金星啤酒集团又在西双版纳景洪投资新建了一个产能同样为20万吨啤酒生产中心,而这个生产中心是金星啤酒全国18家生产中心的第18家。

    金星啤酒在业内拥有“草根英雄”的称号,因为其是从一个濒临破产的村办企业发展壮大至今的。秉承着“独资建厂、自我复制、小步快跑”的扩张模式,金星啤酒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一个省份设立两个生产中心,对于金星而言,除在大本营河南省之外,云南省是唯一。

    “当时考虑到云南省与东盟紧密连接,所以就想把它当作‘跳板’来打开东南亚市场。最初打算是以省会城市昆明来辐射周边地区,后来经过几年发展,最终选择在西双版纳新建分厂。因为要想进入东南亚市场,西双版纳的区位值得重视,同时也希望版纳公司能与昆明公司相互给力,共同打开市场。”在谈及金星布局云南的考虑时,昆明金星啤酒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振永告诉本刊记者。

    而嘉士伯集团欲进行国际市场的布局,尤其是东盟市场的布局而言,云南省无疑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嘉士伯集团云南公司企业传讯部经理孔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大理啤酒厂的啤酒已经出口香港和欧洲,并辐射东南亚。我们完全可以将云南和新疆作为跳板,借此扩大南亚以及东盟市场。”

    金星啤酒与嘉士伯集团在云南的布局考虑中,都提到了云南省的“跳板”作用。而燕京啤酒也不例外。在燕京啤酒进入昆明之初,燕京啤酒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李秉骥就表示,“燕京啤酒投资昆明,正是看中了云南良好的投资环境。而燕京啤酒昆明分公司的成立,将携手燕京广西、四川公司进一步拓展西南市场,拉开燕京啤酒进军东盟市场的序幕。”

    但是,对于企业在云南市场的下一步发展计划,包括燕京啤酒、雪花啤酒等品牌在采访过程中都保持了低调,避而不谈。“我们并不面对媒体,对公众宣传这些事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一位业内人士笑言,“都在暗中较着劲呢。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很多市场措施、发展计划肯定都会慢慢隐蔽地进行,到一定的时候,总会显露出来。”

    金星啤酒以及嘉士伯进入云南市场近十年,云南省的“跳板”作用是否已经显现?而云南又是怎样的一个市场,可以让众多啤酒巨头如此看重,彼此相互“较劲”?

 

 守住跳板 望梅难止渴

     “严格来说,云南的‘跳板’作用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东盟对食品饮料行业还设有贸易壁垒,同时,部分国家市场消费能力很有限,因此,想进军东盟市场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刘振永说。

    随着东盟与中国双边贸易的加强,东盟对国内出口的90%的产品实行了“零关税”,涵盖了农产品、纺织品、家具、钢铁等多个行业。但是,为了保护本土企业的发展,东盟很多国家对部分行业并没有完全放开,比如食品饮料行业。以老挝为例,其只有一家较大的啤酒厂——虎头啤酒,其它的任何啤酒品牌都不让进入。而缅甸、柬埔寨等国消费能力又非常有限。在整个东盟国家中,啤酒消费量最大的是泰国,年消费量约为800万吨,是云南省的10倍。但是,为了保护本地啤酒企业,当地政府征收的关税非常高,因此国内啤酒进入当地市场后在价格上毫无竞争力。

    在这一背景下,目前省内欲进入东南亚啤酒市场的企业都是选择“走小贸”:由东盟国家的经销商在一些双边开放口岸,比如河口、景洪市240口岸、打洛口岸、勐腊关内口岸等地开车到国内,再将啤酒运出,这样交的费就相对较少。而“走大贸”,即走正规的海关手续,则面临着很高的保护关税。虽然很多啤酒企业都选择走“走小贸”,但是规模并不大,因此对于众多志在进入东盟市场的企业来说,并不能“止渴”。而随着近年来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地位的确立,双边的进一步开放将成为必然,所以,云南省的“跳板”作用,现在才开始逐步凸显。

    大市场藏金 有待开发

    目前省内已有众多啤酒品牌彼此角逐,同时,“桥头堡”政策的实施必会使更多啤酒企业发现云南省的重要地位从而进驻云南,那会不会导致云南省啤酒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并不会出现所谓的产能过剩,实际上,云南省的啤酒市场还藏有金矿,亟待发掘。”刘振永说,“云南省的啤酒人均消费量是全国平均消费量的一半还不到,要想达到饱和还有很大的市场缺口,而这些缺口就要由更多的啤酒来填补起来。”

    据统计,2012年云南啤酒市场总消费量为80万吨,以5000万人口数量来计算,人均仅为16升,远低于全国40升的平均水平。若以全国平均水平来看,云南啤酒市场年消费量应该在200万吨左右,与现在的年消费量相比,就存在近120万吨的市场缺口。

    “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啤酒企业在云南建厂,这么大的一个市场缺口,只能由两个渠道来填补,第一就是现在的企业加紧扩张销售网络,第二,就是更多啤酒企业的进入。更多的啤酒企业进入后,啤酒市场竞争将会更加充分,现在云南市场上的啤酒价格就会有所下降,从而促进啤酒消费。”刘振永说。

    对于云南市场来说,啤酒企业若欲以其为“跳板”打开东盟市场,那现在是恰逢其时,而巨大的市场空间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以此看来,金星啤酒、燕京啤酒、嘉士伯集团在云南省内建啤酒生产中心只是拉开了一个序幕,未来还将有更多啤酒巨头加入进来。战机就在眼前,剩下的就是征伐了。(文/岳顶军 图/曾禹欣昊)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