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幕不到三天,已经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光,近日,记者从青岛国际啤酒节现场了解到,延续21年的人美酒醇塑像、今年首次亮相的啤酒节文化墙、充满异国风情的大篷门头都备受追捧,作为市民游客拍照留念的热点,形成了今年啤酒节三道热力四射的文化景观。
人美酒醇:青岛啤酒(600600,股吧)节的象征
“人美酒醇”是绝对的今夏青岛国际啤酒节的人气女神。这尊建于1991年6月的雕塑,以盛邀宾朋的美人鱼为主体她高举酒杯,酒花溢成五洲四海。21年来,任时光变迁、场地变化,她始终相随今年她又落身于世纪啤酒广场南大门。
来自新加坡的李先生回忆道,“四年前来过一次啤酒节,那时候雕塑还在老啤酒城,总觉得她在哪里,啤酒节就在那里。感觉只有她称得上青岛国际啤酒节的标志性建筑。”负责周边会场清洁工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游客从南门进入后,一般都会首先选择跟雕像合影。昨天下午合影的人根本数不清。这其中有像李先生一样的老朋友,也有并不知情的新游客,90后的谢同学来自陕西,第一次到青岛的他笑称本以为塑像的原型是, 海的女儿,当得知人美酒醇始建于1991年时,他红着脸笑着摆手,“那还真是很, 前卫啊,很有啤酒精神,很青岛,开放、有国际范儿。”
文化墙:文化是难言的吸引力
“为什么喜欢我也说不好,就是觉得特别有亲切感。”家住即墨的姚先生是业余业摄影爱好者,文化墙他一块不落地合了影。记者在现场发现,文化墙俨然成了一面留念墙。
始于今年的文化墙是第22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创新之举,它靠近世纪广场啤酒城南大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它长35米、高3米,由开幕盛景、畅饮豪情、巡游风采、嘉年华娱乐、酒王争霸、文娱展演、经贸展示、闭幕晚会8块石墙组成,中国传统花纹配西式立柱,在浅黄色背景下采用手绘版画的形式,众人举杯、车展美女、民族服饰巡游、酒王豪情一幕幕定格。
文化墙形成了一种包容的文化,从滨州赶来的刘先生从事设计工作,“这种设计很有时代感,很时尚,而且有一种视觉震撼力。”而来自即墨的赵小姐和女伴却认为文化墙很古典,“像那些民国书上印着的画,挺有历史感的。”或许,青岛国际啤酒节的文化就是这样博大,经得起各种不同角度的解读。
大篷门头:感受异域风情第一站
这里有荷兰风车、有美国乡村麦田、有捷克的古堡烟囱,有惟妙惟肖的柏龙塔……面对这条由12个啤酒大篷组成的万国建筑小街,有着欧、美、非等各地建筑风格。“我准他喝酒给他付钱,他得给我背包拍照,”性格直爽的刘小姐和男朋友来自吉林,青岛国际啤酒节给她的第一印象就是大篷有特色,“青岛啤酒一定要尝一尝,剩下的挑装修有感觉的进去喝。”
卡士堡的负责人陈先生向记者透露,“我们啤酒商其实就拼四样:拼门头装修、拼舞台音响、拼文艺演出、拼酒品质量服务,大篷风格就是我们啤酒啤酒风格给人的第一印象,今年的大篷由去年的5.5至7米加高到8.5米,给了我们发挥的充足空间。”
63岁的刘先生家住崂山,有10届啤酒节参节经验的他表示,今年的啤酒大篷虽“然间隔比较近,显得有点挤,但是胜在各有风格,而且门头焕然一新,让人感觉整个啤有档次、有生气。”酒节也显得亮堂、
本报记者 朱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