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种颜色属于乌苏,那一定是啤酒的金色。
如果有一种味道属于乌苏,那一定是啤酒的醇香。
“在新疆30多个节庆活动中,乌苏啤酒节是唯一以啤酒为媒,实现舌尖、餐饮文化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历史与国际化结合,综合文化与旅游结合的节庆活动。”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池重庆给予2012新疆乌苏啤酒节高度评价,并期望乌苏啤酒节能一届届地办下去,引领乌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乌苏啤酒节何以引发了各方如此高度评价,乌苏,这座正在倾力打造新疆最具影响力节庆城市的地方,有着怎样的魅力完成这一构想,新疆都市报记者一探究竟。
2012新疆乌苏啤酒节开幕式上的歌舞表演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苏璐萍 秦鹏摄影报道)
》》》乌苏人的啤酒情结
“在这个城市,人们都有很深的啤酒情结,把啤酒节看得比春节还要重要。”乌苏市委副书记、政协党组书记、政法委书记、乌苏啤酒节组委会秘书长许飞如是说。
乌苏是乌苏啤酒的故乡,乌苏啤酒经历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一代代勤劳的乌苏人在丰厚的文化积淀中孕育出甘甜淳美的乌苏啤酒,并将其打造成最具魅力的城市名片,彰显了“啤酒之都”的魅力。
啤酒节期间,凡是走进乌苏的人,都会被“啤酒的符号”淹没:巨幅广告牌,街头雕塑,随处可见的乌苏啤酒赠饮,构筑起立体化的“啤酒波”,一波又一波拍击着人的脑海。啤酒已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酒,它更多的承载着乌苏人振兴家乡的渴望。
》》》从新“西湖”到啤酒之都
早在西汉,乌苏就已纳入中国版图,唐、宋、元、明、清各朝均在这里驻军设防,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商驿,被东来西往的文人墨客、仕臣商贾称为边塞之地新“西湖”。
如今的乌苏,居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之要津,与国家石化基地独山子、新型商贸城奎屯市形成北疆“金三角”。
但这样一座历史厚重、矿藏无数、风光怡人的城市,却一直处于“处于深闺无人识”的尴尬状态,直到新疆乌苏啤酒节的举办。
还记得2008年,乌苏市委提出了“新疆第一啤酒名城”的城市定位。谈起举办啤酒节的初衷,当地官员表示:“我们国家以城市命名的啤酒品牌有3个,一个是青岛,一个是哈尔滨,还有就是乌苏。一看就知道,乌苏有啤酒,到乌苏干什么?到乌苏喝啤酒。因此,我们反复征求老百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决定举办乌苏啤酒节。”
当年7月25日至26日,乌苏啤酒携手首届乌苏啤酒节回归故乡。乌苏借力“新疆啤酒城”的定位来推介乌苏的发展战略日渐清晰。经过5年发展,新疆乌苏啤酒节已成为乌苏市造福民生的靓丽名片。
正如乌苏市委书记梁浩所说:“新疆乌苏啤酒节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成为展示乌苏魅力的重要窗口,成为交流文化、缔结友谊的重要平台,成为家喻户晓的区域性品牌盛会。”
》》》啤酒节引领乌苏之变
在乌苏大地上诞生的乌苏啤酒节,汲取了乌苏源远流长的文化元素,与乌苏人民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正是在这种情感的感召下,新疆乌苏啤酒节已连续成功举办到第五届,打造了“啤酒之都 快乐乌苏”的城市名片。
新疆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崇真说,新疆乌苏啤酒节不仅仅是新疆人的骄傲,也为企业和城市的共同发展提供了相得益彰的舞台。新疆乌苏啤酒现已成为国际知名啤酒企业嘉士伯的重要成员之一,融入了国际化的元素。
“乌苏啤酒节提高了乌苏市的知名度,带动了乌苏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举办啤酒节,乌苏市对老城区进行了改造,建设了餐饮一条街。喝啤酒、吃烤肉、购物等各种消费市场巨大,特别是对乌苏餐饮业的拉动非常大。”许飞说,通过举办啤酒节活动,一方面促进乌苏快速发展经济,增强实力,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收入改善城市面貌,解决民生问题。
啤酒节5年蜕变,也是乌苏嬗变之期。
从一个年产5000吨的小厂,发展到今天全国啤酒同行业15强企业,乌苏啤酒的发展历程就是乌苏工业发展的缩影。正如塔城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陈建国所说,近年来,全市经济快速发展,民生工程进展顺利,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族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2011年乌苏市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8亿元大关。今年,塔城地委扩大会议对乌苏的发展作出了“率先发展赶乌苏”的准确定位,这是对乌苏各项工作的肯定。
乌苏市期望以举办啤酒节为契机,通过市场化手段,把啤酒节越办越好,办成我区的文化精品和节庆样板,打造成旅游文化的盛宴、招商引资的平台,使乌苏啤酒这个工业品牌和乌苏啤酒节这个城市文化名片享誉全疆、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