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青岛啤酒旺季遭绝杀玄机揭秘

2012-08-08 09:194410
 

    金证券记者 江芬芬  实习生 强洁

  17个交易日内收得12根阴线,股价跌幅达12.3%。在火热的消费旺季,青岛啤酒(微博)(34.22,0.00,0.00%)缘何在二级市场落得如此冷遇?深圳一行业研究员向《金证券》记者解释,“近一个月来啤麦价格快速上升,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资料显示,今年1-6月份,啤麦一直呈现下探趋势。至6月,我国大麦进口价格为299.09美元/吨,同比去年6月减少10.59%。不过,进入7月份,啤麦价格掉头向上,加拿大ICE大麦期货价格8月1日较7月1日上涨11.81%,达到265加元/吨(折 1680.29元/吨)。美国明尼亚波力啤麦现货价格8月1日较7月1日上涨10.39%,达到5.63美分/英斗。

  据上述行业研究员测算,啤麦成本约占啤酒成本的15%—20%,占出厂价的9%-12%。目前青岛啤酒、燕京啤酒(6.69,0.00,0.00%)的毛利率在40%左右,啤麦价格每变动10%将影响毛利率0.9%-1.2%。

  随着啤麦成本的快速攀升,青岛啤酒的股价一路下跌。7月13日至25日,公司股价连收9根阴线。昨日,大盘强劲上扬,青岛啤酒也仅微涨0.35%。

  不过,国都证券一分析师不显悲观,她告诉《金证券》记者,“青岛啤酒采购原材料一般会提前3-6个月,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影响将会在半年以后体现出来。也就是说,今年1-6月份进口啤麦价格的下跌会在下半年产生利好。同样,近一个月来啤麦价格上涨产生的影响要到明年才会有所体现。”此外,大麦价格上涨对中档啤酒的提价推动作用较强。

  对此,记者从青岛啤酒内部得到证实。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公司采购以半年度或季度为期进行,近期啤麦价格上涨对公司还没有产生影响,公司对啤酒也没有提价的打算。”

  事实上,真正让青岛啤酒如履薄冰的,或是今年下半年日益激烈的行业“肉搏战”。据了解,经过长期并购,国内啤酒行业目前基本形成“四大巨头”,分别为青岛啤酒、百润雪花、燕京啤酒和百威啤酒。这些企业共占据了国内啤酒市场的五成份额,其中青岛啤酒在2011年的市场占有率为14.60%,低于华润雪花6.31个百分点。

  上海研究员直言,“啤酒行业残酷竞争的局面近期内难以改善,加上前段时间百威英博收购哈啤、河南维雪和大连大雪啤酒,外资品牌也加入到市场份额的抢占中。2011年以来青啤提出“2014年产能达到1000万千升”的口号,下半年青啤要在乱战的市场中做到份额、利润兼顾,有效消化新增产能并不容易。”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