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25日,重庆啤酒曾创出挂牌以来的史上最高价83.12元。而目前的价格暴跌可以反映市场对于上市公司预期以及看好程度上的落差。
疫苗概念支撑着重庆啤酒一度享受到高溢价,而也正是13年的疫苗研究使得重庆啤酒这一上市公司在投放大量人力物力时忽视主业。
除涉足其他领域寻求扩张做大做强,重庆啤酒还需反思公司治理结构,其信息披露水平极度需要提升。
首先从战略上讲,1998年9月2日,重庆佳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性多肽疫苗研究始于第二年。我们无法追寻重庆啤酒当年的战略进入意图,但作为一个快消品行业中的企业,其战略手段应重点采用市场渗透、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三类密集型战略中的加强型战略,而并非多元化战略。
再说品牌,查询了网页博物馆的历史页面记录,其官方网站的收录时间从2003年8月开始直至最近一次的2011年4月23日,其中2007年1月20日的记录竟然还是黑客留下的"测试页面"。
快消品行业即使多元化也应该坚持以快消饮品为中心的同心多元化,因为作为投资者来说,他们并不需要被投资的公司自己去盲目的多元化,而仅需要把自己投资的配置多元化就足够了。
对于一些酒类上市公司来说,其主业都是很鲜明的。提到上市公司的名字,人们想起的就是该公司的酒类产品,比如,提起贵州茅台,人们自然会想到茅台酒;提起五粮液,人们会想到五粮液酒;提起青岛啤酒,人们想到的也是该公司的青岛啤酒。
但提到重庆啤酒人们会想起什么?想起的不是该公司的产品重庆啤酒,而是乙肝疫苗。
但乙肝疫苗故事带给重庆啤酒的影响是负面的,它使该公司的市场形象严重受损。不仅股价暴跌,而且投资者关系也走向紧张,该公司的董事长黄明贵也被大成基金提出罢免议案。公司的信息披露也受到市场的指责。
企业需重视品牌意识的树立,搞好主业才是王道,盲目进行领域扩张,往往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