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统计一下,你就能发现近年来活跃在杭州市民视野里的啤酒节真的可以用遍地开花、巧立名目来形容,雪花啤酒节、西湖啤酒节、青岛啤酒节、德国巴伐利亚啤酒狂欢节、千岛湖啤酒节……这些啤酒节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从本质意义上讲,相似性和同质化的倾向都很高,啤酒、烧烤、歌舞的搭配,让一些消费者产生了审美疲劳。
家住天水街道的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啤酒节太多了,刚开始还感觉很新鲜,但去过几次之后就发现没太大的意思,啤酒节上吃到的、喝到的都差不多,只是啤酒品牌不一样罢了。”对于眼下遍地开花的啤酒节,王先生感到有点失望。
早几年热衷于赶各种啤酒节的陈先生,从去年开始也不太关注啤酒节了,他说:“现在的啤酒节,不去都知道里面有些什么内容,真的想喝,酒吧里都能喝到,节目还更丰富。”陈先生还表示,如今不太喜欢光顾巧立名目的啤酒节,每年只赶一个啤酒节的场子,那就是杭州国际假日酒店每年举办的德国啤酒节。“他们将德国啤酒文化真正做成了品牌,所以我每年光顾,而且还拥有了一个圈子。”
啤酒行业现在的竞争已经达到惨烈的地步,“大鱼吃小鱼”的生存法则格外明显。国内啤酒巨头之间打得不可开交,加上国外啤酒的冲击,啤酒厂商要想站稳市场,真的不是办一场啤酒节就能实现的。
曾经供职于某啤酒品牌的一位销售代表告诉记者,放眼目前杭城乃至全国的啤酒节,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流于形式的多,挖掘内涵的少,吆喝售卖的多,推广文化的少。国内有些啤酒节甚至还出现了很有讽刺意义的现象开头两天生意火爆,然后一下子变得十分冷清,有的啤酒节甚至是烧烤小吃唱主角,小吃的生意比啤酒还要好,啤酒反倒成了配角。
杭州三墩美食街上有一个青岛啤酒休闲广场,该啤酒城的负责人胡先生对于啤酒文化颇有心得。“当初我投资这个啤酒城,推广啤酒,就是想为三墩美食街增加一点独特的元素,让美食街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优势在于拥有自己独特的工艺,只有在我们这里才能喝到不一样的啤酒。经营下来,感觉不错,不少消费者成了忠实的粉丝。”胡先生说。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一场成功的啤酒节,并不是将啤酒机械地拿来吃吃喝喝就可以实现的,啤酒节需要啤酒文化做积淀,打基础,通过具有个性化的啤酒文化平台,整合美食、演艺等附加元素,带给消费者多层次的感官享受。“其实绝大多数消费者只需要这样一个自由的空间,通过享用啤酒和美食,实现与朋友相聚、知心的目的。如果能让消费者每年期盼着啤酒节的开幕,那么,这个啤酒品牌就算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