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内外棉长期较大价差带来的进口持续增加问题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纺织行业一方面进一步感受到来自国内棉花原料成本的压力,呼吁缩小内外棉价差,增强出口纺织品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通过加大外棉进口量,扩大外棉配比等方式,寻找削减成本开支的途径。国内棉企的竞争压力有所上升,棉花销售受到外棉低价的冲击,难以有效推进。国外棉商和代理商的销售也遭遇了外棉配额数量少、价格高等因素的影响……
海关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我国本年度累计进口外棉已达425万吨,超过去年全年89万吨,同比增幅103%,其中1-5月累计进口258万吨,占总进口量逾六成,同比增幅达到114%。外棉进口的快速增加,与内外棉价差扩大存在怎样的具体联系?价差影响程度如何?后期价差及其影响将怎样发展?本文将详细分析求解。
一、价差扩大与进口增加的正向关系有背景
通过内外棉现货价差与棉花进口的中期趋势图看,二者的正向关系并不是长期如此,在2010年以前,内外棉价差与棉花进口并没有很直接的联系,尤其是2007年9月到2010年底这段时间,二者有些时候甚至是反向关系??价差缩小进口增加,价差扩大进口缩减。根据当时的市场背景分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1、外棉配额的发放时间。在2007年到2009年,滑准税配额的发放基本是在市场资源出现紧张的情况下,时间不确定,带有一定的临时性,企业迫于原料需求,一拿到配额可能就增加进口,对价格来不及过多考虑,采购时机并非外棉价格最优时段。2、由于对配额使用的不充分,一些企业为了维持下一年配额数量,会在年尾岁初突击加大进口,造成这些月份进口突增,价格此时也并非最大影响因素。
从2011年开始,内外棉价差经历了一轮剧烈起伏,这一过程中,棉花进口与内外棉价差的正向关系逐渐开始形成。根据月度数据计算,内外棉价差与棉花进口的相关系数为74%,显示有比较强的相关性。此外,内外棉价差与纺企配棉比的相关系性也十分明显,相关系数为83%,显示有较强的相关性。客观分析,2011年以来内外棉价差与棉花进口相关性增强有其特殊背景:
1.棉花进口配额发放时机更合理。近两年国家在年初发放89.4万吨滑准税配额的同时,分别发放了170万吨和110万吨滑准税配额,在企业有进口需求情况下,提前发放滑准税配额有利于企业提前制订计划,年中5月前后再增发一次,更有利于企业在恰当的时机灵活掌握进口节奏。这使国内企业不再成为总在外棉高点买进的“冤大头”。
2.配额发放数量与企业需求及进口总量基本吻合。配额发放过多和过少都会影响企业的进口计划,以往自然年配额发放总量与实际进口量之间都有一定差距,其中2003、2007、2008、2010年,配额发放量均大幅高于实际进口量,2008年配额甚至富余出138万吨;2004、2005、2006、2009年,实际进口量均超过了配额发放量,说明配额发放总量不足,个别情况下国家定向给予了一些企业额外配额(不在公开数量中)。只有在2011年,配额发放数量略高于实际进口量,且发放时机与数量配合较好(12月第一批170万吨,5月第二批100万吨),企业能够充分考虑价格因素适时安排进口。今年截至5月份,已知的配额发放总量可能不足实际进口量,其中一部分进口使用的是2011年结转过来的滑准税配额,一部分为5月份高层访美时临时发放的配额(未公开数量)。实践证明,配额年初和年中两次发放,配合适当的数量,对企业进口有利,也客观上造就了内外棉价差与进口量相关性增强的结果。
3.国产棉大量入储,进口棉顶半边天。本年度国家共收储新棉313万吨,占到国内产量近一半,企业困于市场上国产棉的价位高,质量、总量等原因,开始更多转向进口棉。根据中国棉花信息网调查,近三个月纺企外棉库存占比持续在50%左右徘徊,而一部分纺企的外棉配比早已超过五成,达到八九成甚至百分之百,企业更多的采购使用进口棉,对其价格的敏感性和关注度必然大幅提高。
二、下一阶段内外棉价差对进口量的影响程度需关注以下几方面因素:
既然内外棉价差对纺企采购的正向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配额发放情况及纺企外棉配比,那么关注下一阶段价差变化对纺企采购的影响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评估一下这两个最主要影响因素的下一步发展趋势。
1.国家配额发放动向。国家在2011年末发放89.4万吨关税配额之后,于2012年1月发放了110万吨滑准税配额,其中加工贸易配额占比较大,随后在5月份发放了第二批滑准税配额,虽然初期传言超过100万吨,但实际发放数量并不确定,即2012年以来的累计配额实际发放量不及棉花实际进口量。根据中国棉花信息网5月中旬对部分纺企的一项调查显示,七成纺企到手配额已全部用于所订购外棉的通关,部分企业透支严重;而当前市场上1%关税配额价格也炒到了3300元/吨以上;因为配额稀缺,一些企业也开始尝试采用40%高关税通关。种种情况均显示当前配额剩余总量十分有限,企业需求迫切,但政府方面还没有迹象表明会增发配额。
有关部门的最近的一次公开表述是在5月中旬成都召开的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人建议放开棉花进口,多用进口棉降低成本,促进出口,实际上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价格下降并非能扩大需求,相反会进一步抑制需求,还会带来恶性竞争,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挺住,棉花市场就是要稳定。”如果此言代表了调控部门的政策意向,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两方面含义,1.放开进口对刺激需求无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纺织消费低迷的症结所在;2.国家会坚持之前的方针,维护市场的稳定。“稳定”二字耐人寻味,到底要把棉价稳定在何种水平?近日有传言称国家将在新年度收储100万吨进口棉,不管是受到这一消息还是其他利多因素带动,6月上旬以来外棉现货确有止跌回升迹象,联系到国际棉花年度只剩一月,美棉销售任务早已完成,而下年度有中国收储价格20400元/吨将继续对全球棉价产生较强支撑,年度后期国际市场出现一些企稳反弹也实属正常。也只有外盘回升,内外价差缩小,国内棉市的颓势才有可能出现转机,新旧年度才可能顺利接轨。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近期国家的配额发放节奏将阶段性放缓,等待内外棉价差的进一步缩小,在年度后两个月完成新旧年度的平稳接轨任务。
2.纺企外棉配比变化。5月份中国棉花信息网纺企调查显示,进口棉配比10个月来首次出现下降,但降幅仅0.3个百分点,大大低于新疆棉5.2个百分点的降幅,表明纺企使用进口棉的热情仍然较高。进口棉配比略有下降与进口配额总量紧张有关,而不用配额直接购买通关棉花的成本上升也使纺企转向了一些中低等级地产棉采购。下一阶段,由于纺企可能集中使用5月新发配额通关的棉花,外棉配比不排除有短暂回升的可能,但年度后期如果配额发放持续趋缓,纺企外棉配比将会小幅下调。
由此,我们再次回到了问题的原点,内外棉价差对进口的影响情况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配额。
如果我们之前的假设成立??年度后期不会再增发配额,内外棉价差将向何处发展?
免税结束后,阿根廷剩下49亿美元的玉米、豆粕和豆油有待销售
0评论2025-09-2913
双节备货结束,小麦还能继续涨吗?
0评论2025-09-2913
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加剧俄罗斯能源紧张,油价强势上涨
0评论2025-09-2911
双节备货结束,小麦还能继续涨吗?
0评论2025-09-2913
BAGE:阿根廷冬小麦生长条件总体有利,局部湿涝影响田间管理
0评论2025-09-2912
全球小麦市场:小麦价格大多下跌,因全球供应充裕
0评论2025-09-2915
全球小麦市场:小麦价格大多下跌,因全球供应充裕
0评论2025-09-2921
全球饲粮市场:美国玉米丰产叠加南美竞争,令玉米承压下行
0评论2025-09-2913
全球油籽市场:阿根廷临时取消出口税搅动全球油籽市场
0评论2025-09-2918
周五韩国MFG通过招标买入6.8万吨饲料玉米
0评论2025-09-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