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稻米价格高位运行 短期或以震荡为主

2012-03-19 09:214620
在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上调等利好因素的激励下,春节后稻米市场继续强势上涨,籼稻涨势尤为强劲,价格迭创历史新高。经历了一个多月的上涨后,政策利好效应得到了充分释放。随着储备轮出稻谷的逐渐增多,价格处于高位的稻米市场继续上涨难度增加,预计短期高位震荡的可能性较大。

  国内稻米市场趋于稳定

  经过连续上涨后,稻米市场走势逐渐趋于稳定,局部地区小幅上扬。目前黑龙江出米率64%~66%、水分15.5%~17.5%的圆粒稻谷收购价格为2560~2740元/吨,出米率70%、水分14.4%以内的圆粒稻谷收购价为2800元/吨左右,粳米出厂价为3980元/吨左右,均与前一周持平。江苏南京地区普通稻谷收购价为2860元/吨左右,大米出厂价为3960元/吨左右;安徽芜湖地区粳稻收购价为2800元/吨左右,粳米出厂价为3980~4240元/吨,均与前一周基本持平。湖南长沙地区早籼稻收购价为2640元/吨,与前一周持平,早籼米出厂价为3720元/吨,中晚籼稻收购价为2740元/吨,均上涨20~40元/吨;江西南昌地区早籼稻收购价为2560元/吨,上涨40元/吨,早籼米出厂价为3640元/吨,中晚稻收购价为2620元/吨;湖北武汉地区中晚籼稻收购价为2700元/吨,中晚籼米出厂价为3860元/吨,均持平。

  成本推动作用逐渐减弱

  如果仅从供求关系而言,自2008年以来,我国稻谷一直呈产大于需的状况,稻米市场持续上涨是缺乏基本面支撑的。由于2009年以来,国内包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成本出现不断上涨,使得种粮的收益很大部分被涨价所抵销,粮价也受此推动一步步走高,国家不得不一次次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为有效扼制物价上涨,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将稳定物价摆在了突出位置。经过一年多的调控,物价走势开始沿着预定的目标前行。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自2011年7月份达到6.5%后出现回落。2012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创下了20个月来的新低,两年以来首次低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长达两年的负利率时代结束。CPI的大幅回落说明国内将逐步告别“涨价时代”,成本上涨对商品价格走高的推动力将逐渐减弱,意味着后期稻米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也将同步减弱。

  政策利好效应基本释放

  2012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大幅上调,迅速抬高了稻米市场的低部支撑价格,部分地区粳稻的市场价甚至低于今年的最低收购价,市场信心因此得到了有效提振,市场主体看涨预期增强,从而刺激了节后稻米市场的进一步走强。最低收购价公布以来,产区籼稻市场价格累计有5元/百斤左右的涨幅,籼米批发价也有6元/百斤左右的涨幅。粳稻市场涨幅虽然弱于籼稻,但大部分地区也有2元/百斤不等的涨幅。经过连续的上涨后,稻米市场累计涨幅已较大,籼稻价格更是连创历史新高,政策做多的利好效应由此得到了充分释放。后期随着利好效应的不断递减,市场追高热情开始降低,稻米价格上涨势头已逐渐放缓。

  稻米价格处于高位

  国内稻米市场自2009年上升行情启动以来,到目前为止已上涨了三年多,虽然其间有过反复,但整体的上升趋势还是非常明显。期间,粳稻与籼稻市场各领风骚一年多,累计的涨幅也相当大。其中籼稻的涨幅超过四成以上,粳稻涨幅最高时超过五成。目前中晚籼稻价格在最低收购价上调的利好刺激下仍在迭创新高。粳稻市场自去年 8月份创出历史新高以后虽然在大丰收的压力下有所回落,但目前距高点也只有100元/吨多一点的差距,幅度不到5%,可以说仍处在历史高位附近。因此,从纵向看,目前的稻米价位基本上可以说是最高的。

  从横向上看,稻谷的价格也是较高的。以同作为主食和有最低收购价托底的小麦为例。据统计,三级小麦2009年1月初的均价为1732元/吨, 2012年2月底上涨到了2117元/吨,累计涨幅22.23%,涨幅只有籼稻谷的一半左右,还不到粳稻的一半。早稻谷与小麦的比价也从2009年初的1.03︰1大幅上升到2012年2月底的1.16︰1。由此看来,稻谷价格水平明显较高。

  稻谷价格走势不但强于小麦,就是与经济作物相比也不弱。在国家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和补贴标准,在粮价持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种粮效益不断增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棉花价格在2011年却出现了暴跌,虽然国家也启动了托市收购,但种棉效益还是出现了大幅下降,农户种棉积极性大受打击。有报道称全国大量的棉农2012年预将种植棉花,改为种植粮食,预计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将减少10%左右。其中山东地区因不太适合种植水稻,农民退棉还粮时,小麦的种植意愿明显上升。由于小麦的种植效益不及稻谷,因此大体可以说稻谷价格强于棉花。

  与国际大米相比,国内稻米价格也已略高一筹。2008年上半年,国际大米价格出现暴涨,5月,泰国大米和越南大米最高价格都曾达到1000美元/吨以上的水平,按当时1美元兑换7元人民币的标准计算,折合7000元/吨人民币左右。此时国内标一早籼米、标一晚籼米和标一晚粳米的均价分别为2517.78元/吨、2761.43元/吨和2786.67元/吨,国际大米远远高于国内大米价格。虽然此后国际大米出现了大幅回落,泰国大米和越南大米均回落到500美元/吨左右的水平,折合成人民币仍有3000多元/吨以上的水平,仍高于国内大米价格。由于国际大米多年来基本上围绕着500美元/吨左右的水平小幅波动,随着国内大米价格的不断上涨和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到2010年,国内大米价格水平开始超越国际大米价格。之后随着国内大米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与国际大米的价格差距也进一步拉大。截止到今年2月底,国内标一早籼米、标一晚籼米和标一晚粳米的均价分别为3752.5元/吨、3865元/吨和4120元/吨,而同期泰国5%碎米率大米价格为546美元/吨(FOB),越南5%碎米率大米价格为455美元/吨(FOB),按目前1美元兑换6.32元人民币折算,分别为3450.72元/吨和2875.6元/吨。国内大米价格大幅高于国际大米。

  综上所述,在成本上涨趋缓,政策利好效应减弱,储备轮出增多和稻米价格总体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如没有突发因素的刺激,预计稻米市场继续上涨空间有限,短期步入震荡整理的可能性较大。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