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最大啤酒生产企业酝酿再出重手。“企业今年年底的啤酒产能将扩大到70万吨,实际产量将达到一半。”云南澜沧江酒业集团董事长刘光汉坦言。日前,临沧市云县正在举行第八届澜沧江啤酒狂欢节,澜沧江酒业2012年客户座谈会同期举行,标志着其深耕市场的开始。
成绩单难看
2010年年底,燕京啤酒位于嵩明县杨林工业园昆明生产基地投产,云南啤酒市场已从澜沧江、嘉士伯和金星的“三国演义”,正式变更为“四雄争霸”。
昆明市场无疑是啤酒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因为昆明市场占有全云南省啤酒消费量的1/3左右,可谓得昆明者得云南也。
1985年以3000元起家的澜沧江酒业,在啤酒产业上走上了一条不断在异地建厂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从云县到保山,再到普洱。并于2003年以2000万元收购楚雄德力高啤酒厂,建成年产5万吨的楚雄有限公司,2007年后扩建为年生产能力20万吨的澜沧江啤酒生产中心。其产品销售就是立足彝州,辐射滇中、滇东、滇东北,且成为进军昆明市场的前沿。
应该说,澜沧江酒业在图谋昆明啤酒市场上并不属于晚到者,但结果却是有些出人预料。2011年4月,苏赛特商业数据(SID)监测显示,昆明啤酒市场中,金星啤酒和嘉士伯啤酒市场份额稍微领先,分别为21.6%和21.5%;百威英博凭借其在夜店渠道的霸主地位,市场份额上升到15.3%;燕京啤酒上升势头也很迅猛,市场份额占到14.4%。
作为本土品牌的澜沧江啤酒,4月份在昆明的市场份额只占到8.8%。而尚未在云南建厂的华润雪花啤酒,市场份额却已占到了10.6%。
价格战开打?
目前,澜沧江酒业在云县、保山、思茅、楚雄建有啤酒工厂,年产能65万吨已成为云南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虽然我们的生产能力在全国仅排中下水平,但纳税额处于全国前十三位。根据省委、省政府发展云酒产业的要求,集团中长期的啤酒年生产能力将达到80万吨。”
“没有竞争就没有激励自己的紧迫感,也就没有学习和创新的机会。市场份额下滑不是澜沧江的习惯,消费者不买你的酒,只能说明产品设计不好,营销政策不好,市场忠诚度不好。” 刘光汉坦承澜沧江啤酒昆明市场占有率下滑的现状,“以前是秀才管市场、政客管企业,没有商人的头脑、企业家的头脑,相信这一代年轻人有好的做法。”此时,刘光汉用力拍了一下儿子刘伟(澜沧江酒业副董事长、总经理)的肩膀。
一位啤酒业内人士分析,澜沧江啤酒要改变昆明市场份额下滑的局面,无外乎两种选择:一是对产品直接降价,以价格战方式赢得销量增长,从而增加经销商对其产品的信心,大举进货形成良性循环;二是产品市场售价不变,但对经销商的返点提高,形成销售澜沧江啤酒的积极性,从而刺激销量的增长。
“虽然大家都在表面上说,不参与价格竞争,但实际上暗流涌动,可以让利给市民的部分给了经销商,但如果企业都提高了返点,这个作用就不会很明显了。这时,直接降价的方式或将摆上台面。毕竟,昆明地区3元/瓶的啤酒价格,与外地最低可达1-2元的价格还有很大差距。”该人士认为。(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