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从“五一”黄金周看内需 内需旺盛出现喜人景象

2006-05-10 08:583900
    来自中国银联的消息表明,从5月1日至5月5日,银联卡境内跨行交易4605.8万笔,共“刷”出205.8亿元,大大超过今年春节长假118亿元的纪录。

    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持卡消费仅占总消费额的一个很小比例。这一是因为银行卡持有者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且以中青年人为主。二是持卡消费偏重于大商场和宾馆饭店等有限的消费场所,远没有应用于普通百姓大量的日常消费之中。尽管如此,“五一”黄金周几天之内仍能“刷”出200多个亿,可见我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多么巨大。

    在过去几年经济快速发展中暴露出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发展不平衡。以2005年的数字为例,当年的进出口总额为14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额为7620亿美元,增长28.4%。与此同时,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7177亿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实际比上年增长12%。无论是1万多亿美元与69多亿元人民币相比,还是23%与12%的增长幅度相比,二者发展的不平衡是一目了然的。

    以对外贸易为重要拉动方式,或者说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加快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争取经济全球化的主动权等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不能不看到,近两年来,国际环境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一些足以影响我国出口战略的不利因素正在悄然增长。比如,中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使中国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者攻击的首要目标。各种贸易磨擦,贸易争端越来越频繁的发生,从担心“中国威胁”到要求人民币升值,我们的出口战略正在面临着“非经济成本”不断增大的风险。

    而经济成本本身也在不断增加。有专家分析认为,在全球石油涨价,铁矿石等原材料涨价,国际运输涨价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中,中国首当其冲。尤其让人郁闷的是,为了消化这些涨价因素,为了保持中国出口产品的低价竞争优势,我们不得不大量消耗国内资源,不得不维持国内劳动力的低收入水准,甚至不得不以减少创新投入、安全投入作为牺牲。如此,不仅让我们付出了眼前的成本,还“预支”了未来发展的成本。

    显然,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必须调整了。正如“十一五”规划特别强调的那样,要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

    不知是否是巧合,在“十一五”规划正式公布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即出现了内需旺盛的喜人景象。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对“五一”黄金周的消费情况深入地做一次调查,看看具体的消费行为是怎么发生的,发生在哪些行业?摸准规律,发现问题,为进一步扩大内需提出有的放矢的对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