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造就世界闻名的啤酒宫殿
慕尼黑、啤酒和宫廷啤酒馆,四百年以来,他们就一直难解难分的。从19世纪早期开始,这个位于市中心的酒家就吸引着慕尼黑当地的人和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游客。美味的啤酒、传统的特色佳肴,人人皆知的惬意以及悠久的历史,使这个坐落于小广场的啤酒宫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饭馆。
宫廷啤酒馆里年龄最大的好管家
虽说是宫廷啤酒馆,可这里从来不讲究奢侈的排场。
无论是当初小巷子里一个不起眼的啤酒铺子还是今日给人印象至深的啤酒宫殿,她一直保持着自己朴素的本土特色,散发着一种粗犷的民间气息。对数以百计的服务员来说,一天的工作从早晨七点开始,每天九点啤酒馆便为客人敞开了大门。宫廷啤酒馆没有休息日,即使是圣诞节,个人也不必担心尝到闭门羹,生意好的日子,顾客达三万之多。慕尼黑出生的玛格丽特•巴思湖贝尔是啤酒馆众多热心人之一。她73岁了,是这儿服务员当中年纪最大的。她总是喜欢在啤酒馆最热闹的一楼大厅上班。她善于察言观色、而且通情达理、体贴入微,所以老顾客和同事们都当她是贴心人。本来她早就可以退休安详晚年了,但是她无法想象离开宫廷啤酒馆的生活,这里已经是她的第二个家了。“我在啤酒馆将近20年了,我喜欢人多的地方,我热爱招待员这项工作。”
贪饮的老顾客因啤酒迷恋慕尼黑
100年前,这里安放的还是酿造啤酒的设备,今天一楼大厅可以容纳上千人就座。在每天的来客中,一半是有固定座位的,所谓常客。其中有一个,甚至还是个天使。童话天上的慕尼黑人讲述道,主人公阿罗伊思•辛格尔一辈子都是宫廷啤酒馆的老顾客。他死后,到了天上,因为过于思念慕尼黑的生活,搅得天堂也不得安宁。他老发脾气,最后亲爱的上帝起了善心,派他给巴伐利亚政府送信,顺便好探望老家。可是这个天使阿罗伊思刚呼吸到慕尼黑的空气,就把上帝的委托忘在脑后,而是一头扎进宫廷啤酒馆,一升一升得开怀畅饮。而巴伐利亚的州政府则至今还在徒然等待着神遇,这就是这个幽默故事的结尾。
世界上第一个食品法起源于啤酒
500年前,没有谁会想起来称颂巴伐利亚啤酒具有与天堂媲美的质量。那时候,为了改善啤酒的口感,什么实验都做过了。除了香草,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像牛胆、沥青、牛犊体也往往添在啤酒?n里,吃死人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过去,这里啤酒不仅仅是一种饮料,它属于主食。所以在1516年,当局发布了一道适用于全巴伐利亚的有关啤酒酿造规定。“自本规定发布之日起,无论城市、集镇或乡村,凡酿制啤酒,除大麦、啤酒花和水外,不得使用其他原料和附加物,切切此布。”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食品法,而且这条法令至今仍然有效,我们今天称之为“纯酒令”,违反者会受到严厉的惩处。正是这种毫不通融的作法奠定了巴伐利亚啤酒日后的世界声誉。这条法律不仅有利健康,也对巴伐利亚的经济大有好处。因为监督原料的同时,也促进了对啤酒酿造业税收的管理,国库收入得到充实。
第一家公爵啤酒馆的起源
“巴伐利亚有公爵,公爵、公爵常口渴;公爵手下仆役多,仆役、仆役口更渴”这是16世纪末期,慕尼黑人对公爵宫廷好饮之风的嘲讽。当时在位的是威廉五世,手下有700多名当差的,光啤酒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由于当时慕尼黑民间生产的啤酒不够,威廉五世还额外从夏萨克森的汉莎城市艾恩贝克进口一种特别精酿制的上等啤酒。时间一长,经济上更是不堪重负,于是威廉五世想出一个节约的办法,1589年9月27日,他在当时慕尼黑公爵官邸的地皮上建立一个黑啤酒厂,以专门满足宫廷需要,这个首家宫廷啤酒厂一直生存到1808年,它离今天宫廷啤酒馆仅几步之遥,但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建厂文书了。公爵的第一家啤酒厂起先还缺乏酿酒知识,养尊处优的朝廷命官们则还是要喝进口的啤酒,所以在最初的几年里,宫廷啤酒厂生产的相当粗劣的黑啤酒,只是供应宫廷中的下人,凭啤酒券付帐。从1610年起,这种啤酒也开始卖给饭馆,当时他的白啤酒亦已问世,但是这种用小麦酿制的饮料违反了醇酒令,故不允许老百姓生产,只有德根贝格男爵享有公爵的特许可以酿制。1602年,根贝格男爵家族的最后一位男爵过世,白啤酒的酿造特权回归维特尔斯巴赫家族。不久以后,即1607年,巴伐利亚当时的新统治者马克西米里安一世在小广场的老奥尔兰多故居对面兴建了第二个宫廷啤酒厂,即公爵白啤酒厂,为今天的宫廷啤酒厂奠定了基础。
比兵器更有用的慕尼黑啤酒
泡沫特别多的白啤酒,在当时是奢侈饮料,特别受到宫廷贵妇的喜爱,她们借口白啤酒可以使脸色红润,公然一升又一升的饮酒为乐。为了制止这种无休止的狂饮,宫廷最后颁布了一条禁令,有身份的女士喝酒白天不准超过4升,晚上则最多允许喝3升。在宫廷如此热门的东西自然吊起了老百姓的胃口,靠着口袋里的白啤酒酿制特权,马克西米安的酒厂投资计划,可以说一本万利,现在他开始允许自己的臣仆也饮用这种时髦饮料。只是谁想公开供应白啤酒,要么直接从宫廷进货,要么为酿制权纳大笔的税。通过他对白啤酒的垄断,马克西米安为自己的国库大大捞了一把,有了这笔钱,甚至可以购买新的兵器,用于30年的战争。不过面对瑞典人的压倒优势,还是慕尼黑啤酒比兵器更有用,靠着慕尼黑啤酒厂的362桶博克啤酒和其他一些东西,瑞典占领军才大发慈悲,让慕尼黑城躲过了一场劫难。1614年以来,多亏一位内行的艾恩贝克酿酒师,宫廷黑啤酒厂才成功酿制出这种艾恩贝克风味啤酒, 简称为博克啤酒,这是慕尼黑酿制博克啤酒之始。从1938年起,每年才允许老百姓喝一次博克啤酒,而酿制博克啤酒一直到1818年始终是宫廷的特权。
莫扎特跟宫廷啤酒的情缘
也许是宫廷啤酒馆的愉快气氛吧,莫扎特本来是愿意留在慕尼黑这一都城来发展的。使这位音乐大师遗憾的是他在宫廷碰了个软钉子。莫扎特在给父亲的一封信里写到:1781年1月,至少在慕尼黑的区维耶剧场,举行了他的歌剧伊多梅内奥的首演。选帝候的回绝使莫扎特闷闷不乐,他在啤酒厂简陋的啤酒馆里,借酒浇愁。他曾有诗如下:我曾在慕尼黑的客居为宫廷奉献音乐,1780年,为伊多梅内奥歌剧谱曲,又在选帝候的啤酒厂跟各位嘉宾相聚甚欢,故愿为之赋诗咏怀。
宫廷啤酒在火海中挽救了慕尼黑歌剧院
50年之后,慕尼黑的宫廷啤酒厂和慕尼黑的新歌剧院却被共同载进史册。1823年1月14日至15日夜间,民族剧院发生大火,因为消防用水在寒冬之夜都结成的冰,眼看剧院就要被一片火海烧成灰,最后多亏了附近的酿酒厂和宫廷啤酒厂,人们搬来大桶啤酒,终于使歌剧院免予全部烧毁。慕尼黑人平静地承受了液体面包的涨价,在老王府和小广场二家公爵啤酒厂,此间已经变成了选帝候啤酒厂。
宫廷啤酒的平民化受百姓欢呼
到1806年,巴伐利亚成为王国时啤酒厂也更名为皇家宫廷啤酒厂。不过,慕尼黑人此时的口味已经改变,靠白啤酒赚不到什么钱了,而黑啤酒却是受人喜爱。因此,两家啤酒厂合并到马克西米里安一世的小广场建的白啤酒厂,便改为主要生产黑啤酒。1828年,国王路德威希一世颁布政令,将这个宫廷啤酒馆改为平民啤酒馆。此举让饭馆和私人老板极为头疼,他们担心少客源,而对慕尼黑市民来说,啤酒的新声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当时有人写到:自宫廷啤酒馆创建以来,恐怕还没有听见过像今天的欢呼声。在场的无数客人好很快都为自己的啤酒杯配上了蜡烛。国王肖像也搬了出来,用花环点缀起来,整个啤酒馆灯火辉煌,美轮美奂。直到今天宫廷啤酒馆的常客们,还会用祝酒词来纪念这个大事件。巴伐利亚民众初放而又随和,他们宁可承受种种不平,也不会起来举世造反,但是让他们不喝和少喝啤酒,他们就会揭竿而起,闹得比任何民族都凶。有家法国报纸在1844年这样写道:液体面包的涨价曾引起人民的强烈抗议。事实上在19世纪巴伐利亚的确发生过名副其实的啤酒战争。在闹事过程中,宫廷啤酒馆是一块宁静的绿洲,因为它直属王室,并不像私人啤酒厂那么特别在乎盈利。当1844年,私营啤酒厂提高啤酒价格时,路德维希一世国王还将宫廷啤酒馆的啤酒降价,来安抚人们的情绪,以便向士兵和劳动阶级提供一种健康而又廉价的饮料。
宫廷啤酒馆里最著名的常客――奥地利的茜茜公主
出自这一传统,此间的啤酒要便宜一些,而啤酒馆的布置早期则较为简陋,不过这并不影响诸侯王公的光临。奥地利的伊丽莎白皇后即茜茜公主,就属于小广场的最著名的客人之一。他访问巴伐利亚的故乡时,总喜欢上这看看,并且在这无拘无束充满民间气息的环境中,品尝几口慕尼黑啤酒。
大规模扩建宫廷啤酒宫殿
1607年,当宫廷啤酒厂首次大规模扩建时,是需要空间放置酿酒设备。到19世纪末期,则是需要更多空间接待顾客。1882年,啤酒厂搬迁到伊莎尔河河畔,1896年5月22日,在煮完最后一批啤酒浆后,慕尼黑人与小广场旁他们的老宫廷啤酒厂告别。巴伐利亚王国为把这个不起眼的平民啤酒馆改建为啤酒宫殿,花费了80多万金马克。在11,000平米的占地面积上,就按照当时正在兴起的对大型餐饮业的最新认识,建造一座啤酒圣殿。
由萨克森来的建筑师,马克斯利特曼进行设计。利特曼在慕尼黑老城的东北区,不仅树下了宫廷啤酒馆这座纪念碑。对面的奥兰多大楼,也同样由他设计。不过宽敞的啤酒宫在1897年9月22日,首先在小广场。尽管座位不下3,500,新的宫廷啤酒馆依然没有失去它的魅力。19至20世纪之交,这里常年顾客已达5,000之众。
不光是慕尼黑人,世界各地的游客也蜂拥而来。啤酒馆成了景点,成为人们聚会的场所,不分国籍、年龄和社会阶层。将军身旁坐着普通的书记员,市长旁坐着的是挑行李的脚夫。金钱贵族挨着城市平民,只有这里才是真正的平等、自由和博爱,只有这里才洋溢着不可分割的和谐。1894年,法兰克福报上曾发表过以上连篇的赞美。由于大量顾客的光临,啤酒馆需要大量的女招待。她们常常被理想化为慕尼黑啤酒宫殿的好管家,实际情形则并非如。在经常在为人称道的19和20世纪交替阶段的好时光里,干这一行的都是贫苦家庭的妇女或姑娘,活有的是,挣的钱则少得可怜。1905年,一个女招待的固定工资,是大致每天50芬尼,相当于两升啤酒的价钱。他们的主要收入要靠小费。而同时客人需要的食盐、胡椒、火柴和牙签都要由他们自己掏钱购买。清洗啤酒杯女工的工资,包括打破的餐具也同样要从她们的工资里扣除。
当时宫廷啤酒馆一天的工作时间,是从早晨七点到夜里一点。每月只有一到二天休息,每次最至多不超过八小时。从当时餐饮业的创业期到现在,宫廷啤酒馆的习俗已经在多方面有所改进,特别是在口味方面。以前只有晚上才供应热菜肴,白天喝啤酒,最多只有面包圈和凉拌萝卜,是否可口就要凭运气了。到今天宫廷啤酒馆厨房准备的最简单的小吃,也是一件袖珍艺术品。不管是在啤酒馆的一楼的大厅里,或楼上的包房里,还是在栗子树阴下的啤酒园中,宫廷啤酒馆在任何季节、任何天气和时间段都是吸引人的地方。
慕尼黑食用白香肠的老规矩
巴伐利亚的地方特色菜肴,从早到晚都有供应,而且每天一大清早就会现做一种慕尼黑美食。为了这道美食,行家会专门赶到这里进早餐。宫廷啤酒馆里,早上四点钟便开始自制白香肠。这是慕尼黑的一种美味,是邻近的一个肉商在1857年狂欢节发明的。也是宫廷啤酒馆菜单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特色菜。按照规定这种香肠里要有70%的小牛肉和30%的猪肉,对调味每个楼肉商都有自己的秘密配方,而且绝不外传。而宫廷啤酒馆的白香肠好像别有滋味。如果把一年里这里吃掉的白香肠连起来,足达20公里。吃白香肠得就着的刚出炉的面包圈和甜芥末吃,而且最好是在中午12点教堂的钟声之前,这是慕尼黑的一条老规矩。谁要是在吃白香肠是遭遇桌旁本地人幸灾乐祸看笑话,甚至受到讥讽的白眼。
那它的吃法就可能不对。慕尼黑人在吃白香肠方面规矩很严。而且在想批评的时候就很难克制自己。但究竟是右手拿着在嘴里挤着吃好,还是用刀叉好。用刀叉的话该横切还是竖切,这其实在慕尼黑人当中也没有定论。总之,借用这个话题您随时可以和当地人展开讨论。谁要是不愿意暴露自己外地人的身份,那最好还是选宫廷啤酒馆的其他特色菜吧。对喜欢巴伐利亚菜实惠的人来说,这里简直是美食的天堂。各种丸子也不可不提,象面包丸子,干泥丸子。当然还有马铃薯丸子。这里每年就有16万个丸子进入客人腹中,而且每个丸子都还是手工捏的。烤乳猪、烤猪肉和烤蹄膀的脆皮是厨师长的骄傲。古老的巴伐利亚烹饪传统,至今还能给人启发。不管多么热闹,这里谁也不会轻易丧失冷静的头脑。尤其是斯提拉•菲斯女士,她从60年代初开始在这里工作,起先是厨房里的帮手,现在她是这里的女当家,同时是啤酒馆里的一颗珍珠。一道菜端上客人桌子之前,首先得经过她审视的目光。
度过60个春秋的啤酒馆常客
以前女招待小费能得到多少消费,也要看他在拥挤的人群中是否能迅速得为他的客人找到酒杯,谁要是能自己不惧艰险而猎取到酒杯,他的一升啤酒就可以便宜些。这也的确在情理之中,因为自己找不仅要坚韧的意志,有时甚至需要有说服力的论据,今天谁也不必再为一个啤酒杯而你争我夺了。比起偶然光顾的客人,常年的老主顾现在另有一些特权。例如,在所谓的啤酒杯保险柜里,有个格子来存放自己的酒杯。不过想到这样一个格子,得有从某个常客世家继承到一把钥匙的福气,对新来乍到者,这里铁将军把门是名副其实的、封闭的社交聚会。
“1948这个年份表示,我从1948年秋天开始来宫廷啤酒馆,而且当时就参加订立了我们的专座。”路德维希•爱德尔斯布格尔在这里作为常客度过的60个春秋中,宫廷啤酒馆的形象在某些方面也有了好转。“一楼大厅当时在慕尼黑居民当中口碑不算很好。谁要是说自己在宫廷啤酒馆的一楼大厅有个专座,恐怕是会让人嗤之以鼻的。”宫廷啤酒馆一直强调保持传统,甚至还恢复了某些老的规矩,比如坐在专座区通常不用现金付款,而是和当年公爵啤酒厂开张时一样,用啤酒券来支付。谁作为常客买10张啤酒券,会得到一张赠券作为忠诚奖励。
革命领袖列宁对HB的诠释
宫廷啤酒馆行之有效的老传统, 直到今天还非常受重视,那怕是关于细节问题,在19世纪中,野心勃勃的啤酒厂厂主,十分热衷于复制当时亦已世界闻名的宫廷啤酒馆商标。直到1879年,柏林的皇家专利局宣布,对由皇冠和HB两个字母组成的商标予以保护,这种剽窃行为才告终止。
1913年,俄国革命领袖列宁和他的夫人纳德士达曾来过宫廷啤酒馆,当时他们注意到HB这两个德文字母,在西里尔文字中和德文的N和W这两个字母相应。对列宁来说,这恰好成了人民意志的缩写。他夫人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特别愿意回想起宫廷啤酒馆,那里味道醇厚的啤酒抹掉了各种阶级的差别。在列宁来访之前的50年,一个叫保罗•海哲的柏林作家,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啤酒使人们相互接近,有一种民主化的力量,在全民饮料之前的平等,缓和社会对立的压力。宫廷啤酒馆历来都是成功者,也是失意人的约会处。当上个世纪20年代,经济滑坡的时候,这里也有不少丧失生计的艺术家,在寻求有钱的主顾。
名流云集的啤酒宫殿
艺术画家弗朗兹•曼德林格,当时曾每天在这里消磨12个小时。只要能得到一升啤酒的价钱,他就肯为普通人画肖像。当然他的顾客中也有名人,如舞蹈家约瑟芬•贝克,和身价百万的火柴巨富伊凡尔 •克罗伊格。瑞典人伊凡尔•克罗伊格,同这位有名的舞蹈演员一样,在传奇般金色的20年代,中曾来过宫廷啤酒馆。他们这种等级的人,都愿意到啤酒宫殿较为高雅的楼上就座。克罗伊格作为一个火柴场主,他在整个欧洲的发家简直惊人,所以后来他作为现代资本家的原型,甚至进入了文学、电影和戏剧。他的企业在1929年跟德国订了一个垄断的条约,有效期一直到1983年。作为回报,他向德国提供了5亿帝国马克的长期国家公债。1929年的纽约交易所危机,使伊凡尔 •克罗伊格损失了自己大部分的财产,3年之后他在巴黎自尽。
碰到有时,在啤酒宫殿的三楼举行音乐会,总是有很多观众,建筑师马可斯•利特曼,在1900年左右设计的极为豪华的宴请大厅,突破当时超一流的建筑艺术。即使在今天也不失为一处建筑名胜。700多平方米的面积之上,为9米高的钢架桶形拱,按利特曼的设想,是用于欢快的庆祝场合,但是在人们很快就发现了它在大型政治活动上的用途,这给宫廷啤酒馆头一次带来不愉快的记忆。1920年2月24日,阿道夫•希特勒在这里向2,000名追随者宣布了德国国家社会工人党的党纲。台面上自命的元首喝着矿泉水,喊得声嘶力竭,台下客人们喝着源源不断的啤酒,让情绪不断高涨。希特勒的毁灭性政策后果惨重,宫廷啤酒馆的宴请大厅也没能幸免于难。
1944年,当第一颗炸弹落到慕尼黑啤酒宫殿上时,画家佛朗兹•曼德林格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当我生存的最后基础也被挪走的时候,我在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可以留恋的了。”发出这个抱怨的4个星期之后,这位77岁穷苦潦倒的画家,就在慕尼黑一间破旧的房间里死去了。
宫廷啤酒馆后来还遭到几次轰炸,炸毁程度大约在60%。1945年五月,美国士兵进入一片废墟的城市慕尼黑,把德国从纳粹手里解放出来。1948年,货币改革之前,在宫廷啤酒馆就已经举办过几次舞会了,当时可以凭啤酒券换淡啤酒助兴。1950年,慕尼黑人开始重建自己城市的这一古老机构。小广场旁的啤酒宫,这栋具有400多年历史根基的建筑,在向我们叙述许多欢快动人或者缠绵悱恻的故事。当年公爵的啤酒厂成了今日巴伐利亚啤酒文化的同义词,这一选帝候王室和后来国有啤酒馆,变成了一座象征着巴伐利亚生活情趣和欢愉的啤酒宫殿。
自19世纪以来,宫廷啤酒馆便可视为全世界的常客酒桌,同时真正的慕尼黑人,今日也依旧喜欢一旁就座。这家世界最著名的具有生动传统的啤酒馆,既保留了本土气息,也没有失去他有口皆碑的惬意。宫廷啤酒馆不是一个普通的饭馆,而是一个典型的巴伐利亚的奇观。
想足不出沪就品尝到只有在宫廷啤酒馆才能品尝到的正宗德国顶级啤酒么?这一切已经变成了可能。德国宫廷啤酒屋(豪夫堡Hofbräuhaus, 英文简称HB)的第一家浦东旗舰店最近登陆上海。近日,记者在豪夫堡啤酒屋花园了解到,作为中德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啤酒屋在圣诞和新年期间将推出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届时会有众多国际友人在此狂欢。
作为中德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豪夫堡啤酒屋在圣诞和新年期间将推出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从12月6日传统的德国小圣诞节,12月24日晚的圣诞平安夜狂欢,到12月31日的新年倒计时晚会都有精彩纷呈的节目表演。记者在小圣诞节的庆祝活动上看到,为了衬托热烈的活动气氛,豪夫堡啤酒屋专门请来了德国酿酒师在现场的啤酒酿造车间酿制新鲜啤酒。据了解,特邀德籍专家在啤酒屋现场的车间酿制顶级啤酒在上海仍为鲜见。作为当天的表演亮点,现场酿制活动为啤酒屋赚足了人气。
据悉,正在全力打造的圣诞平安夜狂欢晚会将融入浓厚的德国文化,身着巴伐利亚民族服饰的德国小伙子和姑娘们将与来宾们共舞。而稍后将举办的新年倒计时晚会在特有的德国元素的基础上,还会加上中国特色的民俗活动,比如捏泥人、剪纸。共饮地道的德国宫廷啤酒、共唱欢乐的祝酒歌,将成为越来越多驻沪外籍人士和时尚人士在上海过节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