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61年世界首台用过氧化氢杀菌的利乐包无菌灌装机问世至今,无菌灌装技术已发展到日臻完善的程度,它已成为集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自动控制、计算机通讯等多项高新技术于一体的高端技术[1],并随着现代技术与日俱进地不断发展。就纸塑无菌包装机而言,有立式和卧式,在线成形纸盒和预成型纸盒,包装形式也从最早的多面体包装发展到具有不同容量的砖形纸盒包装和屋顶包装,式样更为新颖并尽可能地适合消费者的心理。PET瓶因质轻、透明、不易破碎、可再循环而得到迅速发展。从热灌装发展到无菌灌装使PET瓶的优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无菌灌装技术的应用使瓶器成本降低的同时瓶型更为多样化,可以实现从PET原料直接制瓶并在线无菌灌装,使整体成本进一步降低,这些技术的进步与微生物栅栏系统的不断完善,更立足于安全性,可靠性和环保是密不可分的。
液体食品灭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是无菌灌装技术装备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体控制系统的应用使液体食品的杀菌时间、温度得到了精确有效的控制,从而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安全。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和色、香、味的追求,希望市售的液体食品、果汁、饮料和牛奶等更接近于食品原有风味和营养。多年来,科学家们为此不断探索和寻求更为先进的灭菌方法,其中除了经典的用蒸汽作为加热介质的HTST和UHT之外,微波杀菌、电阻加热技术、高压杀菌、高压脉冲电场、无线电波、激发态紫外光脉冲杀菌技术等物理方法的杀菌技术正在得到深入研究,有的已实现商业化。
以饱和蒸汽为热源的间壁式UHT系统
超高温杀菌系统(UHT)是由一组管式或板式换热器、物料罐、维持管、过热水制备系统和CIP装置组成[2]。这些设备通过管路和性能各异的阀门联接成有机的整体,整个系统由PLC控制以实现自动程序作业和工艺参数的自动调节。杀菌器的型式依据液体食品的种类而定。通常,对流动性好的产品多数采用板式换热器作杀菌-冷却器。对粘度较高的产品多数采用管式换热器,对更高粘度的产品则使用刮面式热交换器。管式杀菌器有多套管和多管式两种型式,前者是由一组不同直径、带有波纹的同心圆套管组成,根据需要可制成3-8个套管,热介质和物料的换热可以通过一个传热面或2个传热面进行,可以实现逆流操作。多管式杀菌器实际上可以将其视作用180°弯管将多个壳管式换热器联接起来的换热装置。它是在一个直径较大的管子(114-318mm)中装了7-92根φ19-38mm的直管,管长3-6m,可实现多程流操作,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管式杀菌机的型式.
据意大利SIG曼兹尼公司介绍,该公司与帕尔马大学合作对波纹管和光滑管结构的管式杀菌机的传热进行了研究,认为对粘度不大的液体食品,如牛奶或果汁,当流体处于紊流或湍流流动时,流体在波纹管与光滑管加热或冷却时的总传热系数比较接近,流体在波纹管中的压力降则明显高于光滑管。对粘稠物料的加热和冷却,当流体处于过渡流时,波纹管的总传热系数和压力降均明显大于光滑管。
无线电波杀菌技术
据SIG曼兹尼公司介绍,该公司与意大利米兰大学合作,将无线电波用于液体食品加热的工业化装置已投入实际使用。ART30型装置已分别用于牛奶和果汁杀菌,其生产能力为3300l/h,杀菌温度140℃,无线电波的安装功率为100kw,最大使用热功率75kw(65000kcal/h)。整套装置的构造与传统的UHT系统相似,物料罐中的物料先泵入热回收装置,然后在无线电波加热单元中加热到设定的杀菌温度,高温物料经维持管、热回收装置并冷却到灌装温度后送到无菌灌装机灌装。
该装置采用的无线电波的频率为27.12MHZ被处理的液体食品因受磁场作用使极性分子产生高频振汤而升温,其加热时间只有传统的过热水加热方式的1/100。与食品接触的材料由聚四氟乙稀制成。采用无线电波杀菌的优点是食品受热均匀,不会在管壁上因过热而产生污垢,产品的风味更接近原料本身。无线电波杀菌技术可用于带块状物料的果蔬汁、果酱、奶和奶制品,以及对热敏感的果汁和果浆。
微波杀菌
微波是指频率300MHz~300GHz的电磁波,用于食品工业的微波频率为915MHz和2450MHz。微波对具有极性分子的液体食品的加热是物料本身将微波能转化为热能的结果。微波杀菌不仅是由于生物体吸收能量转换成热效应的作用,而且还借助其非热效应的作用。微波的非热效应是指生物体在电磁波的作用下虽然不产生明显的温升,但可使微生物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受到干扰破坏,抑制其生长,甚至停止生长或死亡。微波还能使微生物细胞的水分活度降低,破坏其生存环境。应用微波可以采用比传统加热方法更低的温度杀灭物料中的微生物[3]。
脉冲微波杀菌主要是利用非热效应,其法是:1、采用瞬时高功率脉冲微波能量而平均功率很低的脉冲微波杀菌技术,使物体在极短的时间里受到高能量微波照射使细菌等微生物在极高的电磁场的作用下失去生存能力从而达到杀菌等目的。2、以毫秒级持续和停断时间周期性地切断连续波微波功率,使细胞肌体受到周期性的连续作用,造成谐振状态,导致细菌细胞膜振破致细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