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纸箱包装工业自1995年起,纸箱纸板产量始终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日。2002年产量达148亿m ,2003年达158亿m ,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据预测,2005至2008年,我国瓦楞纸板年消耗量将达200亿m ,数量之大,实属罕见。但是,支撑一个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却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与水平。国内纸箱生产水平较低,这可从生产线性能及供应商所占市场得到有力证明。2000年后,国内瓦楞纸板生产线及瓦楞印刷机的技术水平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瓦楞纸板生产线普遍表现为:作业宽度≥2m,作业速度≥150m/mi n,原纸克重≤100g,瓦楞印刷机套色精度达到+-0.5mm,国产设备基本引入了同步控制技术及大量元件的应用,操作自动化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国际水准设备的宽幅达2.5― 2.8m、速度≥300m/mi n相比,仍是差距很大。而实际上,国产瓦楞生产设备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分别为国内几家较大的设备生产商所占有,如湖北京山、广东肇庆波特曼嘉隆、首航万源、烟台信达、成都飞达、南海东方、上海鼎龙等。这些国内设备生产商在瓦楞纸板生产线方面占有约97%的市场份额,在瓦楞印刷机方面占有约60%左右的市场份额。
目前,在瓦楞纸箱朝着高强度、低克重、多彩色、多批次、小批量方向发展时,国内瓦楞纸箱业如何从一种低水平的恶性竞争状态走出来,已经关系到国内瓦楞纸箱行业能否与国际纸箱制造企业抗衡的战略。从2005年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进入到实质性开放的阶段,虽然国家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放缓了。狼来了 的脚步,但是,最终还是要面对的。外资进入包装领域,已经开始在一些重要的原料供应链环节入手。近年来,跨国公司如瑞典利乐几乎占领了国内无菌饮料包装材料的市场,以至于2004年国内掀起了一股反。利乐 垄断风潮。在原纸供应方面,国际巨头也纷纷抢滩中国。如国际济丰纸业、国际纸业、亚洲纸浆、台湾永丰余等均在海南、广东、上海、江苏等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投资,旨在从包装原材料供应这一上游市场占据先发制人的地位。2004年底,国际济丰纸业合并了国际纸业位于广州和成都的两家瓦楞纸箱厂,经过此次合并,国际济丰纸业将在中国拥有5个纸箱联营厂(分别位于广州、成都、天津、大连、沈阳;几乎与此同时,亚洲纸浆和制纸也宣布将在海南投资160亿元人民币,建造世界最大的纸张和纸制品制造厂。商战所谓闻风而动,如果在国内、国际压力如此之大的市场条件下,纸箱企业老板们还死抱着那种手工作坊式的模式不放,大概也就要离破产不再遥远了。
我国要实现从瓦楞大国向瓦楞强国的根本转型,道路何在呢?笔者认为:瓦楞企业重组,构建现代化企业制度,以。双赢 原则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是必由之路。
目前,业界存在一个貌似真理的市场法则,这就是。集中制板,分散制箱 。笔者对此提出质疑,因为这是一个没有真正从市场战略高度而只是一种暂时性、抑制性的。脱困思想 ,国内制箱企业本来已经非常分散,再“分散 不知是什么程度?再者,导致国内纸箱企业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制箱企业数量庞大,分散程度高,以至难于协调利益关系,造成以 低价 抢单的恶性竞争。。集中制板,分散制箱 是行业结构调整时期的指导思想之一,有其科学性的一面。因为它可以克服 小而全,大而全 的重复投资。但是,时至今日,纸箱企业的命运已经并不由行业内部本身的一些因素而决定。而是受着社会大市场背景下的资源重组的战略影响。没有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没有在市场供应链中寻求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任何内部分工都将是纸上谈兵。。集中制板,分散制箱 是一种修修补补的改良思想,在整个行业水平低下并已经形成恶性竞争的条件下,分工又能起到什么提升作用?大不了也就是抑制一下那种盲目的投资行为而已。实际上,国内纸箱企业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对技术的提升以及寻求外部新技术、资金、人力的。输血式 的合作。纸箱行业实行大规模的资源整合是大势所趋,这并不仅仅是因为“狼来了 的缘故,更多的是由纸箱企业良莠不齐的整体局面所决定的。
纸箱预印成为大批量纸箱生产主流,将大大提升纸箱生产水平
纸箱预印 是指在瓦楞纸板生产之前,先对面纸进行卷到卷的印刷,然后将印好的卷筒面纸送到瓦楞纸机的面纸工位一在运转中完成制瓦、贴面一彩色瓦板一模切开槽一粘箱/钉箱。预印刷的优势在于:可获得高质量、高感观效果的彩箱;保护瓦楞,可使瓦楞纸箱获得更高的强度;预印在欧美发达国家通常是由卫星式柔印机进行的,这种印刷是绿色环保的;可提高自动瓦楞纸箱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可满足工期短、产量大的需要;便于生产管理。
纸箱预印近两年来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国内一些设备生产商推出国产纸箱预印用凹印机以来,预印在国内获得比较广泛的共识。业界普遍认为,预印是高档彩色纸箱印刷的重要途径。预印在完成大批量(通常是10万以上的数量)长版活件时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当然,预印的实际运用将要对传统瓦楞生产线进行适当的改造。至于预印是采用柔印好还是凹印好,在业界有不同的声音。据目前的一些预印生产线的应用情况来看,凹印似乎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预印方式。但是,凹印有一个比较的弱势就是其所采用的油墨通常是含苯的非环保油墨,而且其制版费用通常比柔印咯高。而柔印的环保性是业界公认的,而且在欧美发达国家,纸箱预印大部分是采用卫星式柔版印刷机。但是,卫星式柔版印刷机及其相对难于供应的耗材在很大程度上使国内大部分的纸箱生产企业望而却步。卫星式柔版E08U机在目前几乎全都依靠进口,其价格相当于国产凹印机的3至4倍,这对于本来就相当分散而且规模普遍不大的国内纸箱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尴尬的事。眼观国际化潮流,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国情及企业本身的状况,这直接导致当前国内一些有大批量订单能力的纸箱企业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直接选择了国内生产商的凹版纸箱预印机。但是,相信这只是国内纸箱企业的某种权宜之计。因为环保性是今后包装的趋势,随着我国《包装法》的制定以及循环经济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商品采用何种印刷方式的包装可能不会由企业说了算,政策的影响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将所有的现实选择推翻。而且,从根本上说,只有真正适合于社会经济及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包装才是长远的,而环保是公认的发展趋势。
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纸箱高级管理人才是纸箱人力资源开发的头等大事
人力资源是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纸箱行业更是离不开专业纸箱人才的培养。我国瓦楞纸箱行业要做大,特别是做强,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均开设了。包装工程 专业,学历层次有本科、硕士、博士。如北京印刷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广州轻工业学院等。最近,暨南大学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等专家在珠海投资建立了 包装工程研究所 ,旨在为广东地区乃至中国的包装工业培养专业人才。这些都是好现象,至少表明,学界对包装工业的重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高等院校对包装工程人才的培养偏重于理论性,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基本没能直接从高等院校诞生。许多高校包装工程专业毕业生拿的只是一个文凭,实际工作能力相当有限。有些纸箱企业招聘了这些毕业生,往往都是先放到基层工作2至3年的时间。这也可以看作是纸箱企业内部对高校毕业生的再培养 ,表明当前纸箱培训l实际上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虽然中国包装联合会及各地包装或者印刷协会都曾经并且仍在不定期开设一些短期纸箱培训l班,但无论是从师资力量、课程先进性、科学性及系统性,还是培训l理念等方面来看,都是比较落后的。准确地说,是只限于对初级纸箱生产水平的操作性培训,与国际一流的纸箱专业包装培训l相去甚远。
值得庆幸的是,诸如 北京中包安盛技术培训l有限责任公司 这样专业的包装职业培训l公司出现了。作为英国皇家包装学院(1 0P)中国代表处的 安盛培训 不但在技术上得到英国皇家包装学院(1 0 P)和英国加工及包装机械协会(PPMA)的全面支持,更通过了英国I nVeStor 1 n Peo―P1 e组织的认证,成为其组织成员。该公司成立至今,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包装从业人才,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以及整体包装解决方案,全力打造包装行业的品牌培训l,籍此推动包装行业的发展,提高行业的整体专业水平。为此,“安盛培训l 已在积极努力下,成功推出了英国政府在包装工业领域内唯一认证的《专业包装技术文凭》以及《包装专业证书》两类资质证书的英文培训l课程,为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包装、印刷专业人士提供在线培训,并在国家财政部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支持下,联合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组建了中英政府包装培训l合作项目组,开发上述两类专业证书的汉化培训l课程。2004年6月, 安盛培训l 应伊利集团液态奶事业部的邀请,在呼和浩特市对包括伊利集团相关部门员工以及供应商代表共计70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纸箱包装课程的培训l,受到学员的热烈欢迎,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培训l的内容主要包括。瓦楞包装概述及成本核算 、 瓦楞纸器的设计和制造 、 平版和柔性版印刷 以及 纸箱检测 等。伊利集团液态奶事业部供应处徐总监评价说: 本次培训是伊利集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包装方面的培训,培训l对公司的管理、采购、质量控制以及成本核算等实际工作都具有很大帮助。
北京中包安盛培训l公司的成功运作,对于改变当前国内纸箱生产水平普遍不高的状况是非常有利的。同时,至少也表明了如下几个问题:一是专业纸箱包装培训I交给专业的培训I公司是纸箱人才培训的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选择;二是纸箱专业培训课程与国外最先进的技术相结合是高效培训的基础。这一点北京中包安盛培训公司与英国皇家包装学院(10P)和英国加工及包装机械协会(PPMA)的良好合作关系做得相当好;三是应用性、实践操作性,特别是现场培训与理论培训I相结合。专业的培训I公司针对个体企业量身定做。培训课程。,课堂就在企业生产车间,现学现用;专业培训与提升个人职业水平及规划职业生涯相结合是纸箱包装专业培训I更具有实效性的选择。
信息化是纸箱企业走出“怪圈”的一个重要方法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纸箱产业在当前利润日渐微薄的情况下,有实力的纸箱企业大胆运用信息化管理整个企业生产、财务、供应链、销售各流程,必将使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利润。信息化运用在纸箱行业,国内还是少之又少,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可引以为鉴。将信息化管理应用到制箱生产中,使美国Corrugated公司销售额由40O0万美元攀升到7O00万美元,销售量增长而纸张用量却减少了35名,订单的周期从平均2.5天缩减到18个小时,客户服务人员从6人减为3人,现在70名的订单通过因特网接收并以电子方式送往生产车间。美国Corru―gated瓦楞材料生产厂是一家私有公司,该公司总裁Va rlHor13e先生在技术改造上面花费了500万美元;到目前为止,这些设备正如预先想象地那样运行良好,而且已经开始对生产产生经济效益。Corrugated公司销售额从3年前的4QO0万美元攀升到7000万美元。Van Horne先生认为,这些都主要归功于他所做的技术尝试,而不是强劲的经济环境。Van Horne先生估计有98%的顾客无法理解他的这番苦心。况且这是纸箱纸板业务,而不是技术的真正前沿。他说,他的顾客不了解因特网可以把他们的生产车间和Corrugated公司的生产连接成一体的制盒加工场所,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但是最终,Va rl Horne先生似乎还是说服了大多数客户继续这场游戏,而且其中的一部分已开始着了迷。例如,Gene MaZUrek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伊利.诺伊州W1 1 1 owbrO0k市SuburbaI Corru―gateb Box公司的一名业主。他从Corrugated公司购买制箱用纸板已有几十年了,并且早就习惯了Van Horne先生的奇思异想。十几年前,Van Horne先生就曾说服他,要想挤进制箱业,采用轻克重的纤维纸是一条捷径。当第一个用新型纤维纸制作的纸盒面世前很快堆积成山时,GeneMaZurek先生就和许多其他制箱商一道在电话里朝VanHorne报怨和吼叫。但这一次,Gene MaZUrek先生认为Van Horne做得有点道理。现在,Gene MaZurek先生每天早上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登陆C0rru―gated公司网站检查哪些活件已经完成,哪些正在生产,还有下一个生产的产品是什么。Gene Mazurek先生说:“Corrugated公司的新系统已经使他的交货时间从一星期缩减到了两天,即使是一些大的竞争对手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Gene MaZurek先生把这套连接C0rrugated公司系统称为“迄今为止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好像Ri Ck(Van H0rne昵称)把他的瓦楞设备搬到了我的工厂里面一样。 Van Horne先生说,顾客的这种满意反馈正是他一直想得到的,但是他的梦想远不止这些。他说,公司在搬往新厂区后,在技术方面的投资力度将出售给其他制造商。如今,Corrugated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家集瓦楞纸厂商和工厂网络化系统供应商于一身的公司。V a n Ho rn e认为,结合新技术装备之后,他只需不到3000万美元就可以重建一座规模相当的工厂,而管理这座工厂的人员比任何厂家都 。
电子标签对未来纸箱业是挑战也是机遇
电子标签(RFI D)对于纸箱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据调研机构I n―Stat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RF10市场规模将从2004年的3亿美元增至28亿美元。I n-Stat分析师A1 1 en N0gee表示: 在未来几年内,RFI D最大的应用市场就是供应链管理和纸箱包装行业,从2005年至2009年,该市场将是RFID技术的最大应用市场。 据悉,大中华地区纸箱最大供货商永丰余正致力于 包材整合 ,将RF I D的效能与纸箱功能整合,以符合世界大厂对于货物追踪的需求,从而获取亚洲包装服务龙头地位。4年前就投入RFI D(无线射频)技术的永丰余纸业,有信心在未来大中华地区的RFI D技术领域中充当关键性的角色。该公司表示,由于大中华区已有电子及半导体研发、生产、加工的完整网络,因此对于RFID软硬件及关键零组件的供应也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消费市场方面,大中华地区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RFI D应很快有扩大应用的机会。RFID的技术由于涉及IC设计、精密印刷等众多技术,加上它使货物追踪、盘点更加迅速,蕴含着巨大商机。瓦楞纸箱业作为最重要的外包装方式之一,不可避免地受到RF I D的影响,并且会成为运用其技术的首选包装材料之一,务必引起相当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