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制糖业。2005年,全国共生产成品糖903.99万吨,比上年下降12.06%。由于产量下滑,需求增加,造成2005年食糖价格增幅较大。特别是我国食糖消费总量中,工业消费比重约占总供应量七成,民用消费约占三成,食糖价格上涨,使糖果、烘焙、饮料等制造业成本压力增大,并带动了淀粉糖浆的价格上扬。
5、饮料工业。2005年,全国累计生产各类饮料3380万吨,同比增加24.08%,瓶装饮用水1386万吨,同比增加23.75%。由于竞争激烈,近年来传统饮料(碳酸饮料和饮用水)价格普遍下降,无论淡旺季,饮料产品打折和卖赠促销活动十分频繁,新产品推出频率加快。茶饮料发展速度迅猛,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除碳酸饮料和瓶装水依然占据统治地位以外,果汁饮料销量增幅较大,2005年共生产果汁饮料635万吨,比上年增加了29.17%。同时,含乳(乳酸菌)饮料和富含营养补充剂的配方饮品成为市场的新宠。
6、饮料酒工业。2005年是我国饮料酒制造业得到全面发展,取得较好成绩的一年,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等主要酒种的产量、销售和利税三项经济指标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7、乳制品工业。2005年,液体乳和乳制品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29%和28%。但由于竞争激烈,乳业巨头价格战更为激烈,造成企业销售成本居高不下,盈利能力没有明显回升。2005年乳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8%,但由于受城市消费总量限制、产品差异化不易实现和原料不易保存等因素制约,液体乳产品生产企业通过流通渠道和产品价格竞争,争取消费市场,整合行业资源的态势仍将继续;同时,奶粉、配方奶粉和乳制品品种、规格、产量将有所增加,相关进口产品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8、调味品工业。2005年,我国调味品工业运行平稳,酱油产量增长18%;发酵制品中味精增长17%;其他复合调味料产量也有所增加。
9、水产品加工业。2005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5100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7200亿元,渔业产值4070亿元,渔民人均收入有所增加,实现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水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优势产品为重点、以出口贸易为导向的水产加工业发展格局。休闲渔业成为发展亮点,年产值达100亿元。远洋渔业产量达135万吨,产值105亿元,初步实现了开拓大洋性渔业的战略目标。
10、糖果制造业。2005年糖果产量增幅为1.74%,大大低于2003~2004年度增长12%的幅度。增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糖果的主要原料砂糖大幅涨价,极大地提高生产成本,很多中小企业出现大幅度亏损,不得不控制生产,甚至有些小型企业被迫在旺季停产。2005年糖果企业继续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的力度,巧克力、软糖、酥糖、奶糖的比例继续上升,分别达9.5%、16.0%、9%和23.5%,中高档产品的比例持续上升。
糖果行业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由于砂糖涨价幅度过高,整个行业的利润大幅下滑;企业规模两极分化的状况更为突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相差悬殊,历次检测中质量较差的产品以小型企业居多,质监部门的监督难度仍然很大;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外资品牌继续扩张,其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展望肉和肉制品供应稳步增长,鲜牛、羊肉消费量增加,质量、卫生、安全成为影响肉和肉制品消费的重要因素。随着“禽流感”、“疯牛病”、“口蹄疫”等全球性疫情得到控制,人们对肉制品消费信心增加,猪、牛、羊和禽类的消费量将逐渐上升;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习惯变化,市场对肉制品需求旺盛,肉制品企业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优良设备,加大优质营养高档肉制品生产的动力显著增强,肉制品的品种、花色、质量和风味更为全面和丰富。
乳品工业产品竞争依然剧烈,产品结构的转化、升级步伐加快,乳品企业将掀起以资本和市场为纽带的兼并、重组浪潮,挟品牌优势的产业巨头,将对占有区域市场和局部奶源优势的中小企业进行整合,“啤酒收购大战”的烽烟,将在奶业重演。由于液态奶行业竞争加剧致使企业盈利低下乃至亏损,乳粉、酸奶、奶酪和含乳饮料等利润率相对较高的产品将受到企业高度重视,产业巨头将对牛初乳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高端产品更为青睐,以价格和服务优势与长期占据我国市场的国际乳业巨头和“洋品牌”争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