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盘点我国造纸工业辉煌业绩的同时,行业中制约行业发展的新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目前,三大矛盾影响中国纸业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这些新问题给行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是中国纸业面向2010 年所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
快速发展的生产与纤维原料供给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
原料短缺这个制约中国纸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并且随着造纸总产量的迅速增长而使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中国纸业原料结构是由非木纤维、木纤维和废纸三大部分组成。随着造纸产量的不断提高,这三大部分的原料供给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非木纤维是以麦草为主。但是由于种植小麦的田地面积相对稳定。因此就全国范围看, 麦草的供应总量也是比较稳定的。但由于造纸企业产量的增长,对麦草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麦草供应紧张、价格不断攀升,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制浆成本。
目前,造纸企业在木浆原料的来源上,仍然是以国外进口为主,在价格上也自然受制于国际浆价波动情况,成本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企业利润。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发展的“林纸一体化”工程涉及面比较广,所需时间比较长,除个别企业真正建成了林纸一体化项目,大多数企业要想真正见成效尚需时日,相对于我国全行业3000多家造纸企业来说,有可 能实施“林纸一体化”工程的只是极少数实力较强的“贵族企业”。这个数目不会超过100家。而对于其他2900家企业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恐怕和“林纸一体化”还是沾不上边的。
废纸特别是进口废纸是近年来中国造纸产量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柱。中国造纸工业在近两年仍处于一个高速扩张期,一批以废纸为原料的项目又投产在即。受强劲的需求拉动,废纸价格急剧攀升,特别是废旧箱纸板,从2000年每吨的几十美元上涨到2004年的平均每吨140美元。从全球范围看,废纸资源的利用已接近于极限。
居高不下的巨额项目投资与造纸产品利润空间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继外资企业在中国巨额投资纸业项目之后,近些年来,中国一些本土企业也相继走上大规模、高起点的扩张之路。但是与居高不下的投资相比,一些项目的利润空间却比以前有所下降。以铜版纸为例,上世纪九十年代,铜版纸每吨售价高达近万元,现在市场上平均价格约8000元 /吨,虽然有原材料成本变化等方面的影响,但铜版纸产品利润趋薄是 不争的事实。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投资主体多元化,审批权限扩大化,当一种盈利较高的高档新产品在市场上一出现,其他企业和投资商就会很快跟进,新项目很快就能建成投产,从而使得这种新产品供不应求,获取高额利润的周期大大缩短,项目的实际投资回报率就有可能比预期的低。
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对作为信息载体的纸张的替代冲击之间的矛盾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人曾预言,受此影响,纸张的需求将会减少。但这些年的实际情况是,文化用纸的消费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长速度较快。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人们获取的信息量也急剧增加,即使需要打印出来的资料只是网络信息或电子邮件中的很小一部分,其实际的纸张使用量也比较大。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一日千里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存储技术及信息浏览终端设备的发展,使得作为信息记录载体的文化用纸受到替代性冲击。电子信息的获取与使用也是更加方便,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交流和学习。这些原本是蒙着高科技面纱的东西,已随着其价格的大幅下降而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信纸”这个 词已经有些陌生了。可能再过些年,“信纸”就会像“洋火”“洋油” 一样成为历史名词。
实际上,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传统产品受到冲击的例子是发生过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投巨资组建“大连华录”录像机生产厂。但项目刚刚建成,就受市场上新出现的VCD机的冲击,企业一蹶不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带来的挑战。
对于造纸行业来说,工业用纸、生活用纸将会随社会的发展而有更大的消费需求,但某些类别的文化用纸的消费却可能受到影响甚至严重萎缩。电子技术的发展对某些文化用纸的替代冲击巨大,有可能会发生类似VCD彻底替代录像机这种革命性影响。这是造纸企业在面向未来进行项目投资时必须考虑到的问题,也是影响现有文化用纸生产企业发展 前途的一个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