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夏季啤酒消费高峰的过去,大量空啤酒瓶的回收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由于上海各大超市一般没有回收空啤酒瓶的服务,因此有的家庭积存了不少啤酒瓶,有的甚至干脆丢进了垃圾箱。专家指出,应尽快建立一套完备的啤酒瓶回收机制,避免资源的浪费。
上海市区某超市工作人员说:“市中心的场地可谓寸土寸金,经营方不太可能腾出空间回收啤酒瓶。许多市民的消费观念也和过去不同,不愿费时费力将旧瓶送回超市。”一名平常在居民区回收废品的妇女则告诉记者:“啤酒瓶较重,运送不便,回收利润不高,一般收废品的商贩都不愿揽超市的这份‘苦差’。”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许多啤酒瓶无法回收、循环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应尽快建立一套完备的啤酒瓶回收机制??让每个啤酒销售终端都可以退瓶。
1996年我国颁布的啤酒瓶国家标准GB4544-1996规定:啤酒瓶必须采用“B”字瓶,并有一条推荐性标准,即啤酒瓶使用期为两年。上海超市销售的啤酒大多属于中高端产品,均采用“B”字瓶,瓶身上有的还打有品牌名称。这种啤酒瓶造价并不便宜,如今却成了一次性消费的“奢侈品”。这种由于渠道不畅而导致的可回收利用资源被迫闲置、丢弃的情况,显然与当前所提倡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精神不符。
在欧洲不少国家,购买啤酒等商品均有相应的退瓶服务,如瑞典有饮料包装“回收机制”,德国实行饮品包装强制性押金方案。沪上食品专家表示,相关职能部门应借鉴国外做法,尽快完善啤酒瓶市场流通与回收管理机制,让上海超市的啤酒瓶不再成为市场“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