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供需格局难改,猪价年底前恐持续承压

2025-11-18 11:2280
 生猪市场正陷入一场供需失衡的僵局,尽管腌腊季节临近,但多重风险因素叠加,让行业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生猪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上旬生猪(外三元)价格降至11.8元/公斤,环比下降1.7%。
 
  标猪报价仍处于“5元时代”,国内标猪均价在11.8元/公斤左右。行业已连续8周处于亏损状态,主产区自繁自养头均亏损约89元,外购仔猪育肥头均亏损高达170元。
 
  01供应压力持续加剧
 
  能繁母猪存栏仍处高位,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35万头,虽环比下降0.2%,但仍处于修订后正常保有量合理区间的顶部。
 
  产能去化进度缓慢,10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甚至呈现微增态势。
 
  生猪存栏量延续增长趋势,11月底生猪存栏量大概率延续增长态势。
 
  前期能繁母猪产能的持续释放,为当前生猪存栏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从出栏数据看,10月份14家上市猪企合计出栏生猪1720.04万头,环比大增23.20%,这直接导致了10月份猪价的大幅下跌。
 
  02集团企业出栏压力
 
  规模猪企出栏计划依然沉重,11月规模猪企出栏计划在1390.47万头,虽然环比减少2.54%,但仍高于10月原定出栏计划。
 
  从日均出栏水平来看,环比上月实际出栏水平仍有小幅增加。
 
  月初出栏进度偏慢,11月1-10日主要省份生猪养殖企业月度出栏计划平均完成率仅为31.64%。
 
  这种滞后出栏意味着中下旬将面临集中释放的压力,集团场单方面释放出栏压力,与散户惜售压栏形成鲜明对比。
 
  03消费需求不及预期
 
  腌腊需求启动延迟,传统腌腊活动需15℃以下低温环境,但近期南方气温普遍偏高,导致腌腊需求迟迟未能启动。
 
  截至目前,西南腌腊消费带动有限,四川地区屠宰场日均屠宰量仅6700头左右,远低于去年同期的8400头。
 
  终端消费整体疲软,样本屠宰企业开工率在33.61%-34.06%左右。
 
  虽然立冬节气后家庭刚需略有回升,但市场替代消费普遍,牛羊肉、禽肉以及鸡蛋消费增多,猪肉需求增量有限。
 
  04二次育肥动力不足
 
  二次育肥热情明显降温,随着标猪价格回升至12元/公斤左右,二次育肥入场积极性显著下降。
 
  市场中大猪供应能力提升,标肥猪价差逐步收窄,导致中大猪价格支撑转弱。
 
  看涨信心明显不足,养殖端出栏均重不断提升,但市场对于中大猪前景看涨信心减弱。
 
  部分地区标猪与中猪价格基本持平,肥猪价格也出现回落,这进一步削弱了二育抄底的积极性。
 
  05市场风险预警
 
  腌腊季可能“旺季不旺”,历史经验表明,当所有养殖户都看好后市并采取一致的压栏或二次育肥行动时,会提前透支未来的价格上涨空间。
 
  导致真正的需求旺季来临时,猪价因集中出栏压力而“旺季不旺”。
 
  价格下行风险加大,预计11月中下旬行情将呈现“中旬震荡下跌、下旬跌后弱反弹”的走势。
 
  11-12月全国生猪均价预计将维持在5.6-6.3元/斤的区间内运行。
 
  12月猪价可能进一步探底,尽管腌腊需求能带来阶段性消费支撑,但考虑到二育出栏延续、集团场产能仍处高位,整体供应压力仍将大于需求增量。
 
  12月全国生猪均价或在10.6元/公斤-12.0元/公斤,低点或低于10月全年最低点。
 
  06养殖决策建议
 
  把握出栏窗口,锁定利润,强烈建议养殖户摒弃投机心态,把握当前相对高位的出栏窗口,及时将生猪变现,以锁定利润、规避风险。
 
  理性调整出栏节奏,避免盲目压栏等待所谓腌腊行情,应根据自身养殖成本和生猪体重,合理安排出栏计划。
 
  加强成本管控,行业持续亏损情况下,更应注重优化饲养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
 
  关注行业产能调整,能繁母猪存栏量可能因养殖亏损、后市信心不足及政策引导转为微减,养殖端应密切关注行业整体产能变化。
 
  生猪市场的磨底行情可能还将持续。随着12月规模养殖场为完成年度出栏计划,生猪供应将进一步加大。
 
  而腌腊需求启动后有望带动猪肉消费提升15%-20%,这将成为短期需求端的重要支撑。
 
  养殖户应紧盯市场动态,把握出栏时机,避免在年末的集中出栏潮中陷入被动。(猪易通)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小麦价格重回涨势

0评论2025-1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