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初一个北上的锋面系统为巴西中部的马托格罗索至米纳斯吉拉斯州带来了25-75毫米(约1-3英寸)的显著降雨,被普遍视为该地区雨季正式开始。充沛降水促使部分农户开始播种2025/26年度大豆。但是好景不长,随着锋面系统减弱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干燥天气强势回归。气象模型一致预测,直至十月初,整个中部地区仅会出现零星降雨,且主要集中在西部马托格罗索州靠近亚马逊雨林的区域。
随着气温回升至35-39摄氏度(华氏95-100度以上),土壤表层水分将快速蒸发。这对于那些趁着首场大雨就抢先播种的农户而言,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首先,已播作物面临威胁。刚发芽的豆苗在持续高温干燥环境下,根系无法获得深层土壤水分(因长达四个月的旱季已耗尽底墒),极易枯萎死亡,重播需求提高。
其次,农户面临播种决策困境。那些选择等待的农户虽然避开了当前的出苗风险,但却面临着播种期被迫推迟至十月的后果。播种过晚可能会压缩大豆的生长周期,进而危及之后种植的二季玉米或棉花的种植窗口,使得二季作物在来年旱季来临时面临更大的缺水压力。
目前气象模型预测,10月8日至11日期间可能有一个锋面系统会再次影响巴西中部,并带来更广泛的降雨。但是由于预报时效较远,其强度和范围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如果此次降雨再度令人失望,将对巴西中部生长季的开局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其主要风险将不在于首季大豆本身的产量,而更可能体现在对后续二季作物(玉米和棉花)的连锁反应上,因为后者将因此更直接地暴露在2026年旱季的不利条件下。
与中部的困境形成对比的是,巴西南部地区(南马托格罗索州、帕拉纳州)及阿根廷北部近期降雨规律且充沛,土壤墒情良好,播种工作得以在降雨间歇正常推进。
尽管如此,整个南美农业区仍需警惕正在发展的拉尼娜现象。该气候模式通常在生长季峰值阶段(约12月至次年2月)为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带来更炎热干燥的天气,这可能对作物关键生长期构成潜在威胁,需在未来数月持续关注。
来源:博易大师
来源:博易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