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国内玉米价格止涨企稳。新玉米逐步上市,增产预期较强,陈粮贸易主体变现意愿较高,而饲用主体购销谨慎,深加工企业收购报价有所下调,陈玉米价格止涨企稳。9月份,产区批发月均价每斤1.41元,环比持平,同比涨3.6%。其中,东北产区 1.39 元,环比涨0.5%,同比涨2.5%;华北三、玉米9黄淮产区 1.46 元,环比跌 1.4%,同比涨6.5%。销区批发月均价每斤 1.46 元,环比涨 0.2%,同比跌0.5%。从企业收购价看,9 月底,吉林深加工企业平均挂牌收购价每斤1.26元至 1.36 元,环比持平,同比跌0.06 元至涨0.04 元;黑龙江为 1.15 元至 1.34 元,环比持平至涨0.01 元,同比跌0.09元至涨 0.04 元;山东为 1.38 元至1.50 元,环比跌0.02元至涨0.01 元,同比跌 0.07 元至涨 0.18 元。
(二)国际玉米价格现强期弱。前期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韩国等进口国采购增加,叠加美国密西西比河船运费用持续上涨,国际玉米现货价格有所回升。但新季玉米总体增产预期较强,主要贸易国出口预期增加,国际玉米期货价格仍偏弱运行。9 月份,美国墨西哥湾2 级黄玉米平均离岸价每吨 228 美元,环比涨 6.5%,同比跌29.8%;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主力合约(2312)收盘月均价每吨189美元,环比跌 2.1%,同比跌 28.9%。
(三)国内外价差缩小。9 月份,美国墨西哥湾2级黄玉米平均离岸价折合人民币每斤0.82 元,比国内产区批发价低 0.60 元;进口配额内 1%关税的国外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的到岸税后价每斤 1.14 元,比国内玉米到港价低0.34元,价差比上月缩小 0.03 元;配额外65%关税的美国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到岸税后成本每斤1.29 元,比国内玉米到港价低0.19 元。
(四)1-8 月累计,玉米进口量大幅减少。今年我国玉米增产预期较强,饲用领域超期储存稻谷和芽麦替代量多于常年,进口量有所减少。8 月份,我国玉米进口量120万吨,进口额 3.95 亿美元,环比分别减28.6%、减30.9%,同比分别减 33.3%、减 40.8%。1-8 月累计,我国玉米进口量1491万吨,进口额 52.33 亿美元,同比分别减11.9%、减6.7%;出口量 0.71 万吨,出口额 257.57 万美元。净进口1490.14万吨,同比减12.0%。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占进口总量的40.4%)、乌克兰(占 35.0%)、巴西(占16.9%)。主要出口到朝鲜(占出口总量的 93.0%)。
(五)2023/24 年度全球玉米供需关系较为宽松。据美国农业部(USDA)9 月份供需报告预测,2023/24 年度全球玉米产量 12.14 亿吨,比上月上调79 万吨,比上年度增5.1%;总消费量 12.00 亿吨,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度增2.9%;贸易量 1.87 亿吨,比上月上调 1 万吨,比上年度增6.6%。预计全球玉米期末库存 3.11 亿吨,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度增3.9%;库存消费比 25.9%,比上年度提高0.2 个百分点。
(六)预计国内玉米价格稳中偏弱,国际价格弱势震荡。国内市场:今年玉米面积增加较多,主产区大部气象条件好于常年,加之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玉米单产有望增长,玉米增产预期明朗。芽麦价格相对偏高,饲用替代优势转弱,玉米饲用需求预计增加。近期酒精、淀粉加工企业检修逐步11结束,淀粉加工利润持续向好,行业整体开工率有所提升,深加工需求量预计走高。综合判断,国内玉米价格预计高位偏弱运行。国际市场:美国密西西比河水位较低导致航运费上涨,对短期玉米价格有一定支撑,但由于2023/24年度全球玉米增产明显、供应总体宽松,叠加市场对需求恢复情况有所担忧,国际玉米价格预计弱势震荡。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