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胜证券称,2020年是华润啤酒决战高端市场的元年,龙头的战略变化意味着啤酒行业的发展趋势进入高端化的比拼阶段。国内啤酒行业未来10年享受高端化红利,处于利润加速释放阶段。
1月22日,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啤酒”)发布2020年正面盈利业绩预告称,预期该集团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较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大幅增加至少50%。
华润啤酒同时解释有关增幅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产能优化和组织再造相关的员工补偿及安置费用减少;二是其他收入中的玻瓶使用收入和出售固定资产所得溢利增加。
2020年11月20日,华润啤酒发公告称,华润啤酒前9个月利润为36.5亿元(有关资料基于集团于该期间的未经审核管理账目)。
截至1月22日收盘,华润啤酒股价收于69.2港元,跌1.56%,总市值达2244.97亿元。
光大证券:给予华润啤酒(00291.HK)“买入”评级 目标价78.50港元。
光大证券1月24日发布公告。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高端品牌推广初期带来的销售费用率的提升,下调2020-2022年EPS预测分别至0.65/0.98/1.24元,核心净利(扣除资产减值、员工安置费用)2020-2022年分别为30/36/44亿元。我们持续看好公司中高端产品放量的前景,特别是SuperX+喜力大单品的表现,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南下资金大量流入可能带来公司估值中枢的上移,上调目标价至78.50元港币,对应21年35xEV/EBITDA。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华润啤酒曾在第一季度出现亏损情况,但在第二季度该公司啤酒销量已恢复往年同期水平。根据去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华润啤酒虽然营收下降,但净利有所增长。
当然除了啤酒销售恢复外,华润啤酒的股东应占溢利增加还与其关厂有关。自2017年启动关厂计划以来,华润啤酒从全国近100家啤酒厂减少至74家(2019年12月31日数据),但在此其中也产生了较大额度的员工安置费用等,而根据华润啤酒“员工补偿及安置费用减少”的说法,该公司2017年起至今的关厂计划可能接近阶段性尾声。
当然,关闭工厂后,对于华润啤酒“获益颇丰”。根据有媒体对华润啤酒方面报道显示,关闭工厂后虽然去掉了近400万吨产能,但产能利用率明显提升,“公司每年就可以节约近10亿元成本”。另外,华润啤酒员工从过去的6万多人精简至不足3万人。
在华润啤酒业绩可能向好的情况下,包括中金、瑞银和汇丰等多家券商提高了对华润啤酒的目标价。其中瑞银认为,即使润啤去年盈利表现逊预期,但公司加快产品升级及增加高端产品销售渠道的投资,因此将其销售均价提升,且上调其2021至25年度盈利预测约3%。该机构并将华润啤酒目标价由60.5港元上调48.76%至90港元。
截止26日午间收盘,华润啤酒报71.4港元涨1.78%,股价持续在70港元以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