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腊八过后就是年”,国内玉米市场在贸易寡淡的背景下,东北产区销售节奏逐步放缓,粮商春节前收购谨慎。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启动“新年第一拍”,与近年相比,足足提前了3至4个月,除了2015年玉米、稻谷拍卖与进口配额分配挂钩,提前于1月6日至8日拍卖。
截至发稿时,我国南方饲料企业节前备货进程已经过半,部分企业已完成备货。据了解,今年春节前饲料企业备货高峰不明显,多数企业备货至2月上中旬。与此同时,前两年入市的粮商更是对玉米市场“退避三舍”,目前多数玉米购销已进入执行合同阶段。
春节临近,深加工企业建库意愿增强,东北部分深加工企业的玉米收购点出现提价收购现象,以增加春节前备货数量,企业厂门日收购量多在5000吨左右,个别超过1万吨;华北本地自然干玉米水分偏高,加工企业收购干玉米与潮玉米的价差有扩大趋势。
以我国近期新粮挂牌价估算,近一周吉林企业每生产1吨玉米淀粉理论盈利135元,山东企业每生产1吨玉米淀粉理论亏损28元,黑龙江西部每生产1吨玉米酒精理论盈利32元。
临近春节,国内玉米市场实际贸易量下降,价格将难起波澜,市场对节后行情普遍悲观。近日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开设挂牌交易和协商交易两个饲料粮交易专场,初步统计,共组织粮源2045万吨,最终成交800多万吨,成交金额150多亿元。
黑龙江:本周省内托市收购进度加快,农户迫于年前还贷压力,售粮进度有所加快,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偏慢。贸易企业收购新稻积极性减弱,市场购销略放缓。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全省累计收购粳稻1372.6万吨,同比减少742.8万吨,减幅35%。短期普通粳稻价格继续保持平稳偏弱运行,大米市场节日效应淡化,走货转慢,抑制原粮价格走高。据监测,截至1月7日,粳稻收购价哈尔滨地区2600元/吨、黑河地区2540元/吨、均较上周持平;绥化地区2640元/吨,较上周跌40元/吨;佳木斯地区2620元/吨,较上周跌40元/吨。
早稻拍卖行情平稳 短期难有大起色
目前正值中晚稻上市期,稻谷市场整体供应处于宽松阶段,市场对陈早稻的需求仍没有明显的起色,拍卖行情连续两三个月持续低位徘徊。中晚稻集中收购期为2月末,预计在此之前,陈早稻拍卖行情都难以有大的起色。统计上周的早稻拍卖情况如下:1月3日共计投放2014~2018年产早稻60.9万吨,实际成交2.2万吨,成交率3.6%,成交均价1966元/吨。跟前一周成交结果相比,成交量和成交均价基本变化不大,拍卖行情整体保持平稳。本次成交依然集中在2014~2016年产早稻上,2017~2018年产早稻再次流拍。
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的公告称,下周早稻拍卖继续进行,1月17日共计投放2014~2018年产陈早稻60万吨,其中2014年产4.5万吨、2015年产25.5万吨、2016年产20万吨、2017年产7万吨、2018年产3万吨。短期陈早稻拍卖政策暂无调整,往年春节前后新一年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将会择机公布,今年政策发布时间及具体调整内容仍是市场后期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