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粳米齐滞销
自春节过后,东北产区大米销售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企业不仅推迟开机时间且开机后日加工量非常低,仅维持老客户供货。近日笔者与国内某大型企业负责人沟通得知,该企业全年生产总量接近30万吨,现阶段两条生产线仅开一条,原粮入市采购量整体减少甚至是停收,这仅是大米加工行业的一个缩影,企业的日子着实不好过。主要原因在于大米订单不多,原粮消耗库存可满足生产。另一方面,因米市长期处于需求低迷的状态,米企担心后期稻价还有回落的可能。特别是圆粒水稻,春节过后受各粮库补库的支撑,稻价依然保持坚挺,企业采购成本居高,普通圆粒大米主流出厂报价在1.85-1.90元/斤不等。进入三月份后国家临储水稻拍卖在即,陈粮集中出库,前期米企参拍积极性高,都想分得米市这块蛋糕。因此进入三月份后东北米价整体上涨的压力重重。就当前市场而言,有江苏、山东等地低价米拦截,东北在高成本制约下不能亏本销售,有价无市的格局将长期存在。优质米方面,长粒香、超级稻米及辽星大米也自身难保,部分产区余粮剩余量较多,特别是新陈米兑流后将拉低米价,普通米价低将持续压制走货。
江苏、山东春节后米市仿佛开启了“跌跌不休”的模式,主要是近半个月的持续雨雪天气彻底浇凉了农户和贸易商的心。进入三月份后,两省虽然在地理位置及价格上均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米价若想继续上涨也显得困难重重。2018年江苏省未启动稻谷托市工作,导致现阶段农户和大型贸易商滞留手中的粮源较多,持续降雨使得稻子水分均偏大,多在16-17%水左右,保管条件下降,部分粮堆已出现霉变、发烧现象,米企停收原粮消耗库存,贸易商不得不出售。今日上海市级储备再次抛售陈粮(如下图所示),虽然量不多,但销售底价不足1.20元/斤,对市场仍存在一定的冲击,市场无论是原粮还是大米都是供应充足的局面,截止到上周末江苏本省大米低价位出厂报价已跌至1.7元/斤,部分质量稍差的米比此价还要低,与东北米间价差至少0.1元/斤,因此导致市场整体走货滞缓。
籼米优势各不同
与粳米不同的是籼米价格呈稳中趋涨的态势,节后湖北产区表现相对突出。整体来说库存籼稻的压力要弱于粳稻,况且在近三年中除了15与18年产籼稻质量较好外,其他16-17年两年稻谷因受天气影响,整体质量较差,目前中储粮在湖北产区出库价格在1.12-1.16元/斤,出米率65-66%之间。2018年籼稻托市力度大,导致现阶段基层粮源供给已明显不足,因此米企表示为了保利润不得不涨价出货,截止到上周,江苏产区丰两优大米出厂报价在1.86-1.90元/斤不等,按质定价、安徽产区丰两优大米出厂报价在1.9-1.95元/斤不等、湖北产区丰两优大米出厂报价在1.95-2.1元 /斤不等,因此前期企业多为了保证市场占有率而低利润或无利润出货,但按照当前原粮情况,米企挺价心理较强,因此长期来看,优质的中晚籼米价格将坚挺一段时间,但继续上涨的空间也非常有限。
综上所述,三月份米市行情将维持震荡整理走势,米企方面一定要跟着政策走,密切关注政策动向。特别2019年稻谷保护价政策已落地与2018年持平,国家临储拍卖底价如何定价都十分值得关注,但市场认为下调销售底价的呼声很高,毕竟在稻谷进多出少的背景下,唯有降价销售才能推动去库存的进度。当然在此笔者也要给广大米厂提个醒,虽然陈稻、陈米价格低,但市场销售或并未想像的那样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