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地租及农资费用较高,农户种植收益降低,普遍存在惜售心理,纷纷囤粮待涨。大米价格持续偏低,加工企业利润低迷,入市积极性较差,双重压力下,粳稻收购同比偏慢,且在托市启动后,以政策性收购为主,市场化力度减弱。
目前各地粮库收购任务基本完成,停收库点增多,稻价继续小幅回调。目前,东北产区米企三等圆粒稻谷主流收购价为2580~2620元/吨,圆粒大米出厂价3780~3900元/吨;优质长粒香稻谷主流收购价3200~3240元/吨,长粒香米出厂价4600~4700元/吨;优普稻谷价差580~660元/吨,大米价差700~920元/吨。
优质米走货加快,普通米需求偏弱,米价上涨乏力。北京市场普通粳米批发价4700元/吨,福州市场一级东北米4800元/吨,杭州市场黑龙江产标一圆粒粳米5000元/吨,均与上周持平。
本周二拍卖2014年产早籼稻36.9278万吨,周四拍卖2015年至2017年产早籼稻49.9758万吨,全部流拍。下周继续拍卖2013年至2017年产早籼稻共计85万吨,其中2013年至2014年产早籼稻35万吨,2015年至2017年产早籼稻50万吨,预计仍有大概率流拍可能。
目前,籼稻主产区托市收购进入收尾阶段,政策性收购作用将逐步减弱,后期普通稻谷价格或存在小幅走低可能,优质稻谷价格将相对坚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为优化水稻种植结构,201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有继续下调的可能。调整稻谷托市价或可有效去库存,在“优强普弱”的稻米市场环境下,可推动种植结构逐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