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以来,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国内玉米市场购销活动逐渐转淡,玉米价格保持相对平稳,局部略有上扬。其中东北及华北产区多数农户、粮商等因忙于年前准备而陆续退市,加上临近年关,多数加工企业采购积极性减弱,玉米价格相对平稳,个别地区略有上扬;南北港口及销区玉米市场用粮企业节前备货基本完成,玉米价格平稳坚挺。
市场购销活动趋于平淡,东北玉米价格保持平稳
1月中下旬以来,随着春节的日益来临,东北产区多数农户忙于购至年货,售粮活动大多停止,而用粮企业也因此陆续退市,玉米价格保持相对平稳。截止1月21日,吉林公主岭黄龙公司及中粮生化公主岭公司挂牌价格每吨(下同)均为1340元,水分14%,30%水分玉米收购价格1100元,均与上周持平,当地国储烘干粮收购价1540元,水分14%,潮粮收购价1220元~1240元,水分24%-25%;吉林白城地区国储库二等玉米收购价1140元~1160元,水分26%-27%,贸易商玉米收购价1000元,水分26%左右(二、三混等),折成烘干粮成本约在1230元~1240元,水分14.5%(含烘干费),均与上周大致持平;黑龙江肇东地区贸易商玉米收购价1000元~1020元,水分28%~30%,饲料厂烘干粮进厂价1335元,水分14%,国储库玉米收购价1080 元~1100元,水分28%~30%,均与上周大致持平;辽宁昌图地区国储库玉米收购价1260元~1280元,水分27%以内,贸易商玉米收购价 1150元,水分25%,均与上周持平,临近春节,国储库收购局部已暂停。目前东北多数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库存稳定,加上此前农民售粮踊跃,因此一些加工企业不急于增加库存,而是计划在国储收购结束后,再加大力度进行采购,这也意味着多数企业节前提价的可能性不大。
用粮企业大多暂停收购,华北玉米价格稳中有涨
临近春节,华北部分淀粉厂及贸易商已陆续暂停收购,玉米价格大部分保持平稳,个别地区小幅上涨。截止1月21日,山东诸城地区当地贸易商玉米收购价 1300元~1320元,水分14%,淀粉厂收购价1420元,水分14%,均与上周大致持平;山东淄博地区西王淀粉厂玉米收购价1420元,水分14%左右,当地贸易商收购价1300元,水分14%~15%,饲料厂玉米进厂价1360元,水分14%以内,均较上周上涨20元;河北宁晋地区当地贸易商玉米收购价1240元~1250元,水分15%左右,饲料厂玉米进厂价1280元~1290元,水分15%以内,淀粉厂收购价1300元,均与上周大致持平;河南郑州地区当地贸易商玉米收购价1310元~1320元,水分14%~15%,饲料厂收购价1380元~1390元,水分14%,15%水分以内的超一扣一,火车板价1370元,水分15%以内,均与上周大致持平。
港口玉米价格平稳坚挺,销区玉米价格平稳依旧
1月中旬以来,南北港口玉米市场到货较少,玉米价格平稳坚挺。目前大连港玉米平仓价1490元~1500元,较上周末上涨10元,锦州港、鲅鱼圈玉米平仓价为1470 元~1480元,水分15%以内,锦州及鲅鱼圈周边的国储库收购价1480元,水分14.5%,港内收购价1420元~1430元,均与上周大致持平;目前广东蛇口港内质量较好的东北玉米报价在1580元~1590元,水分15%以内,质量稍差的玉米报价1540元~1560元,均与上周基本持平,临近春节,多数饲料企业已完成节前的备货采购。同时南方销区玉米市场购销活动较为清淡,玉米价格平稳依旧。其中湖南长沙地区当地东北玉米到站价1600元,水分 15%以内,站台售价1620元,河南、河北新玉米到站价1520元~1530元,水分14%,站台售价1540元~1560元,均与上周大致持平,春节临近,产区玉米到货量有所减少;四川成都地区玉当地东北玉米到站价1600元~1610元,水分14.5%,新疆新玉米到站价1640元,水分 14%-15%,进饲料厂价1680元,华北玉米站台价1600元,进饲料厂价1640元,水分14%以内,均与上周大致持平。
政策收储进度有所减缓,部分粮商暂时谨慎观望
元旦之后,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进度加快,政策托市的利好支撑作用已逐步显现,东北地区玉米整体价格稳中有升,其中吉林省的涨势较为明显,因其三批国储收购的启动时间均相对较早,截至目前,吉林全省政策收储玉米已近计划的60%,黑龙江省也已过四成。相对而言,辽宁及内蒙古的政策收储进度较缓慢。目前距离农历新年仅剩一周左右的时间,东北多数农民此时正忙于筹备年货,售粮人数较1月上旬大幅下降,导致部分地区的国储收购进度随之减慢。同时,自 2009年1月上旬以来,由于国储收购价格优势明显,东北多数粮商低价收购难度较大,因而使得其收购价格有所上调,涨幅普遍在每吨20元~40元。不过,在提高收购价格之后,多数粮商的外销之路就更显困难,甚至无利可图,只能被迫中止收购或围绕国储收购进行。此外,由于年关将至,东北居民普遍开始忙于筹备年货。同时,近期东北贸易收购主体相继暂停收购的现象也逐渐增多。因此,在购销两淡的背景下,东北玉米市场在春节前后的价格波动区间应相对有限。
饲料节前备货进入尾声,玉米饲用需求增长缓慢
尽管今年饲料消费在节日推动下有所增量,但是多数企业普遍反映销量增长幅度不及往年,究其原因:一是近期我国经济形势严峻令人忧。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形势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农民工的批量返乡、城市失业率增加、人们预期收入下降均对今年肉、蛋、奶消费产生制约,故今年节日肉品消费量回升力度弱于往年,进而影响饲料消费;二是畜禽存栏水平普遍低于正常时期。据了解,去年入冬以来,国内多数产区畜禽存栏水平低于正常时期,其中可供出栏育肥猪存栏量偏少2-3成,商品肉鸡存栏缺口在3-5成,部分产区蛋鸡存栏量也下降2-3成,存栏不足也对饲料消费产生制约。同时,值得一提的是,1月份以来,国内多数地区饲料消费呈现“猪强禽弱”的态势,而推动本月饲料销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于猪饲料需求。众所周知,去年入冬以来,家禽疫病在多数地区出现,目前较为严重的产区家禽感染比例高达6-8成,且养殖户提前淘汰现象增多,加上种鸡场多数减产和停产,因此预计禽料消费不佳的局面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后期随着春节的逐步临近,饲料节前备货也将逐步进入尾声,对于2月份饲料需求形势,我们预计会呈现季节性淡季特征,因此玉米饲用消费需求增长仍将缓慢。
国家调控政策不断升级,政策导向成为一种趋势
2008/09年度我国玉米产量实现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国内养殖业需求却持续低迷,因此新粮上市后价格一路下滑,直至国家先后在东北三省一区启动了三批国家临时存储玉米计划才使得整个市场止跌回稳。而在2007/08年度,同样为缓解农民售粮压力,避免谷贱伤农现象发生,国家有关部门在东北三省一区分两批次共计划收购800万吨玉米,其中中央储备与国家临时储存各占50%。在2008年底,北京地区更是决定在09年春节前后对玉米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2007年至今,国家对玉米市场的收储政策力度不断“升级”,玉米市场的“政策市”特征也日渐明显。加上200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中国也未能独善其身,经济增速放缓,扩大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因此,从政策变化发展的导向来看,国家实行玉米托市政策已不单纯是为了稳定粮食价格的目的了。同时,目前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尚未进入“寒冬期”,世界经济处于持续低迷时期,对我国发展的不利影响也在逐步加重,经济增速下滑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在 200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曾提出,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而扩大内需尤其是刺激农村居民消费则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从2007/08年度以来,国家收储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升级,这也可看成是我国对玉米市场政策导向的一种趋势。
11月14日国内各厂淀粉出厂报价(平稳)
0评论2025-11-1433
11月14日吉林四平玉米淀粉价格
0评论2025-11-1416
11月14日山东恒仁淀粉价格
0评论2025-11-1415
11月14日河北邢台玉米淀粉价格
0评论2025-11-1413
11月14日山东诸城地区麦芽糖浆价格
0评论2025-11-1417
11月14日山东潍坊玉米淀粉价格
0评论2025-11-1421
11月14日山东潍坊玉米淀粉价格
0评论2025-11-1410
11月14日山东潍坊玉米淀粉价格
0评论2025-11-1410
11月14日山东地区玉米价格
0评论2025-11-1416
11月14日南北港口玉米价格稳中有涨
0评论2025-11-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