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17日刚刚决定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仅过了一个周末,国家发改委便于20日公布了当下粮油棉作物收购价、明年部分粮食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和对农民的直补政策。
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最新粮食最低收购价方案规定,当前在东北地区,按照粳稻每市斤0.92元、玉米每市斤0.75元的价格实行国家临时收储按照每市斤1.85元的价格挂牌收购中央储备大豆。在南方稻谷主产区,按照每市斤0.94元的价格收购中、晚籼稻,作为国家临时收储。在油菜主产区,按每市斤2.20元的价格向农民收购油菜籽。在新疆视市场情况增加棉花收储。
此外,从明年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每市斤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87元、0.83元、0.83元,比2008年分别提高0.10元、0.11元、0.11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3%、15.3%、15.3%。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也将作较大幅度提高。
一位国家粮食局官员向媒体表示,相关政策此前由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研究多时,此番择机推出,一是稳定秋粮市场,二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不过这一政策对于谷物油脂市场的影响,业内人士的观点却有较大分歧。
从小麦市场来看,从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以来,小麦市场政策市运行明显,价格也在政府的调控之下平稳上行,对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国家粮食部门的统计,截至今年9月30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新疆11个小麦主产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小麦5866.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624.2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5087.8万吨,占收购总量的87%,比上年同期增加1472.9万吨。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期至9月30日结束,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省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按最低收购价累计收购4202.7万吨,占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总量的83%,比上年同期增加1307.8万吨。
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今年我国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数量再次大幅增加,市场可供流通的小麦数量再一次降至较低水平,政府基本掌握了绝对的粮源,国家有足够的能力调控国内小麦市场。因次,这次政策的发布对于市场而言是给了一个调控底线,进一步确立了其上涨行情。
在玉米市场,由于今年农资价格上涨较快,农民种植成本提高,因此从目前政府出台政策看,距离农民以及地方政府期望仍有一定差距。今年年初,中储粮在东北的托市收购价为国标二等1400元/吨,一等1440元/吨。但是根据吉粮集团对吉林农户的调查,由于化肥、种子、柴油等农资价格快速上涨,今年每吨玉米的生产成本增加了200元/吨。目前,在东北产区,新玉米由于水分较多,还没有集中上市。据中国玉米网统计,目前全国玉米平均收购价格1516元/吨,其中东北内蒙地区平均收购价格为1490元/吨,与国家临时储备玉米收购价格相差不大。而且按照国家1500元/吨的收储价格,农民种粮效益仍然会降低。
而在大豆市场,虽然最新的政策未给出具体收购数量,但此前根据市场流传的消息估计应该在100万吨左右,这一数量对于东北来说,无异杯水车薪。此前,国家粮食信息中心发布预测称,今年中国大豆产量可能达到1750万吨,比上年增长470万吨,增幅高达36.72%。
此外,根据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大豆产业协会会长陈彦贵了解的情况,今年当地种植大豆的农户中,转包地平均价格为260元/亩,种子40元/亩,农药20元/亩,化肥100元/亩,机耕机种15元/亩,这样算下来每亩地的成本接近500元,而亩产只有190斤左右。黑龙江龙马咨询得出的数据也显示,当地大豆平均成本在1.85元/斤左右,和国家收储价格基本打平。
目前,尚不知后期国家是否会考虑敞开收购大豆,但是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储大豆数量仍然较为充足--2007/2008年度,在国际市场价格达到高点时,国储收购了三四百万吨进口大豆。在进口大豆价格连续下跌的背景下,大豆市场后市依然难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