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利多匮乏跌势难止玉米期待政策利好

2008-10-14 12:082170

 


  近期,国际市场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打压商品市场延续暴跌走势。自9月下旬以来玉米市场结束振荡盘整行情,开始新一轮下跌走势。比较前期的下跌走势,本次下跌行情更为流畅,技术位以及整数关口被轻松打破。国内市场在十一长假过后出现补跌行情,除黄金之外的所有品种全线暴跌,玉米市场也身处跌势之中。尽管玉米市场一度强劲反弹,成为期货市场的亮点,但在商品市场集体下挫的利空氛围下,反弹走势成为昙花一现。今年国内玉米产量大幅上升也令价格走势承压,而源自国际市场的利空氛围及恐慌心理加重玉米市场下行趋势。
  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商品市场连续重挫

  金融市场环境以及经济形势作为影响商品市场走势的宏观因素,在其发生重大变化时往往显示出其对商品市场走势巨大的影响力。9月下旬以来,随着雷曼破产、美林被收购等一批华尔街金融机构陷入危机,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逐渐蔓延开来,并不断向外传导,导致金融市场的恐慌心理、悲观情绪不断升级,进而引发金融市场出现全面暴跌行情。为挽救金融危机,美国政府不断加大救市力度,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获得通过,同时加大对金融市场的注资额度,预计在年度之前对市场的注资将达到9000亿美元。随着危机向其他国家的蔓延,各国逐渐意识到仅凭一国之力难以抵御危机,通力合作才有可能挽救金融危机,于是美联储联合欧洲五大央行全面降息。虽然救市措施不断出台,然而市场信心的崩溃犹如决堤的洪水难以遏制,道琼斯指数连续重挫,商品市场亦延续下跌走势。由于市场被恐慌情绪笼罩,金融市场信用体系岌岌可危,投资基金避险离场,商品市场面临失血困境,后期走势仍看不到支撑。

  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利空打压市场走势

  屋漏偏逢连夜雨,玉米市场在商品市场暴跌浪潮中本已跌势难止,10月10日公布的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再度令玉米市场遭受打击,当日玉米市场收于跌停板。此前为防范报告的不确定性影响,部分空头回补激励玉米市场自低点反弹。利空的10月份供需报告出台后,市场希望破灭,期价再度暴跌。在10月份供需报告中,美国农业部上调2008/2009年度美国玉米单产至154蒲式耳/英亩,高于9月份预估的152.3蒲式耳/英亩。玉米种植及收获面积略有下调,但由于单产的增加,玉米产量上调至122亿蒲式耳,而9月预估为120.72亿蒲式耳。另外,报告上调2008/2009年度美国玉米期初库存至16.24亿蒲式耳。在供给上调的同时,玉米总消费也有所上调,但其中燃料乙醇消费量下调1亿蒲式耳至40亿蒲式耳。2008/2009年度美国玉米期末库存较9月预估上调1.36亿蒲式耳至11.54亿蒲式耳。同时,玉米价格运行区间下调至4.20―5.20美元/蒲式耳。整体来看,10月份供需报告对市场影响利空,对玉米市场走势更为不利。

  国际玉米价格暴跌对国内市场不利影响加深

  由于国内玉米市场自给自足,加之国家限制出口,我国玉米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性不强。不过,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宏观经济背景下,国内玉米市场难以走出完全独立行情。另外,因大豆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性较强,而大豆、玉米走势又具有一定相关性,也导致国际市场行情向国内玉米市场传导。另外,尽管国家控制玉米出口,但对玉米进口方面却没有限制,主要通过市场自身进行调节。由于之前国际玉米价格远远高于国内玉米价格,导致进口数量稀少。不过随着国际玉米价格的持续下挫,进口形势可能会出现转变。截至10月10日,美玉米12月合约收盘408.2美分,换算进口成本在1900元/吨左右,国内外玉米价差明显缩小。后期价差如果进一步缩小,将为进口玉米提供可能,进口玉米价格的大幅下滑也对国内玉米价格走势产生压力。由此可见,国际市场的下跌不仅影响国内市场心理,而且将对市场供需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

  国内玉米市场自身缺乏利好消息

  今年国内玉米产量上升对价格走势不利已成共识,而需求方面并未明显好转也加剧玉米价格下行风险。市场供需状况对玉米市场走势不利,对于后市看空预期影响市场购销心理,新玉米收购价较低。10月10日,长春大成公司开始挂牌收购新玉米,二等玉米收购价1350元/吨,三等玉米收购价1340元/吨,均较去年开秤价提高50元/吨,但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500元/吨。究其因,一方面,加工企业制定低收购价,可能是出于收购策略的考虑,以降低农民心理预期;另一方面,也表明加工企业看空后市,说明企业库存相对充裕,不急于收购。长春大成作为国内最大玉米加工企业,其开秤价对其他加工企业制定收购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产区价格走势也有一定指导意义。加工企业收购价低于预期,为市场传递了利空信号。

  农民惜售心理对市场有支撑作用

  今年玉米种植成本明显上升,农民对玉米价格预期也有所提高。收购价格低于预期,农民将产生惜售心理。国内玉米连续五年丰产,但在2006、2007年新玉米上市季节,玉米价格均出现反季节上涨走势,其中农民的惜售心理是引发反季节涨势的重要因素。如果今年农民再度惜售,将会影响新玉米上市进度,进而对价格走势产生一定支撑作用。不过,今年市场背景状况出现显著变化。2006年8月份之后,国内商品市场追随国际市场进入牛市格局,商品价格持续上升。伴随价格的走高,农民惜售心理增强,进一步推动价格上升。然而,今年新粮上市的市场环境是国内外商品价格连续暴跌,市场处于熊市格局之中,并且国际市场金融环境恶化,商品市场前景更加暗淡。在整体利空的氛围之中,面对价格的持续下滑,农民的惜售心理将经受严重考验。处于还贷以及生活压力之下,农民的惜售心理能够坚持多久存在很大疑问。因此,对于后期走势来说,农民的惜售心理存在变数,可能对价格走势产生支撑,但不会成为扭转跌势的关键因素。

  综合看来,目前国内外玉米市场均缺乏利好消息,国际市场下跌走势何时企稳取决于金融市场环境的好转。而国内玉米走势的转折点则在于国家托市力度。玉米价格的持续走低将损害农民的种植效益,为保障农民利益,国家可能通过出台托市收购价以及增加收储数量等措施来提振玉米价格走势。在玉米自身供需状况利空的情况下,政策调控是抑制价格下跌的希望所在,也是决定玉米价格运行区间的关键所在。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