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需求疲弱暂难改观 玉米市场弱势依旧

2008-12-12 09:212420

近期以来,市场一直有传言称国家可能发放500万吨玉米出口配额,意在拉动国内玉米消费,以便减轻市场供给压力。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外玉米价格明显倒挂,除非恢复出口退税,否则选择此时出口并不具有竞争优势;此外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徘徊在每桶40美元附近,通过玉米深加工拉动玉米需求的可能性已明显减弱。初步估计,有关部门短期内不会放松对玉米深加工的控制,玉米需求不旺的情况预计仍将持续2~3个月时间。短期国内玉米市场弱势行情依旧,具体分析如下:

              一、政策收储见效甚微,国内玉米市场需求疲弱现象暂难改变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出口玉米3万吨,而去年同期为475万吨,玉米出口数量大幅下跌的原因是此前国家为保证粮食安全,严格控制玉米出口。目前,国内玉米已出现滞销现象,市场价格也一再下滑,为遏制其价格下滑的趋势,从今年10月到12月,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两次宣布在东北粮食主产区对玉米进行国家收储,以每斤0.75元的价格共计收储1000万吨玉米,但效果并不令人乐观,毕竟与今年的总产量相比,政策收储数量所占比例不到10%,玉米市场需求疲弱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

              二、缺乏进一步利好政策支撑,我国玉米出口仍“不合时宜”
              在玉米出口价格方面,国产玉米也不具有优势。目前进口玉米在中国南方港口的到岸价(含运费)每吨为1400元左右,国产玉米出口的成本在1600元/吨左右,与进口玉米相比,国产玉米处于劣势,除非恢复玉米13%的出口退税,否则玉米出口没有竞争力。与此同时,国际玉米价格继续呈下降通道,仍未出现止跌迹象,更加剧了南方贸易商的观望情绪,对后市悲观情绪加重。目前国内养殖业低迷也制约了饲料企业对玉米采购的积极性,尤其是关内玉米价格持续走低,进一步弱化了饲料企业对关内玉米的需求,同时,由于东北玉米价格相对偏高,因此南方多数销区对东北玉米的需求几近于零。

              三、国内玉米深加工企业短期内仍难盼来期望的政策扶持
              一般而言,每生产1吨燃料乙醇需要耗费3吨左右的玉米,大力发展燃料乙醇理论上可以提振对玉米的需求,但是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很难付诸实施。由于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目前油价在每桶40美元上下徘徊,因此企业生产的燃料乙醇能否销售顺畅就成了问题。此前美国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VeraSun因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宣告破产,国内燃料乙醇企业目前的盈利形势也并不乐观。目前国内燃料乙醇由吉林乙醇、河南天冠、安徽丰原及黑龙江华润这四家企业定点生产,其中河南天冠主要以小麦为原料,其余三家均以玉米为原料,每年消耗玉米约在400万吨左右。虽然国际油价剧烈下跌,但国内油价变化不大,即便如此,如果没有国家补贴,这三家企业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同样将大量亏损。因此,近期国家继续扶持深加工企业以刺激玉米消费的可能性不大。

              四、国际玉米市场延续跌势。近期CBOT玉米市场延续下跌走势,市场缺乏支撑因素
              原油市场持续下跌走势,40美元关口近在咫尺。虽然市场预期在12月份会议上OPEC将作出减产决定,然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在于需求不振。世界经济遭遇危机,原油需求下滑毋庸置疑,打压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原油价格的大幅下挫,令乙醇加工企业利润下滑。虽然玉米价格也在下跌,但是不足以改善乙醇企业的利润水平,美国乙醇企业面临困境,最大的乙醇生产企业已经申请破产保护。曾经令玉米价格飞涨的生物能源概念黯然失色,工业需求的下滑加重玉米市场下行趋势。作为世界最大的玉米出口国,出口需求对于美国玉米价格的影响不可小觑。由于遭遇经济危机,商品价格大幅下挫,国际买家谨慎采购。同时,来自饲料小麦的竞争也影响美国玉米出口。

              综上所述,由于国内外玉米价格存在较明显的价差,如果缺乏更为强力的政策扶持,500万吨玉米出口配额的发放也难对市场消费形成刺激作用。同时,如果国家加大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扶持,不仅意味着投入更多的财政补贴,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内玉米虽然再度丰收,但与需求相比仍处于一种紧平衡状态。美国玉米产量的30%用以生产燃料乙醇是因为其国内产量过剩。而为了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政府放宽对玉米深加工限制的可能性不大。要解决目前国内玉米滞销问题还需等待养殖业饲料需求的逐渐恢复以及国家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来提升国内玉米的出口优势。初步预计在明年春节之前国内玉米市场仍将维持弱势行情。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