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后,和大豆、油脂、玉米等粮油农产品不同,强麦期货仅仅用一个跌停板的幅度就基本上消化节日期间外盘的暴跌影响,甚至消化了所谓的金融危机的利空影响。然后维持了宽幅震荡局面。11月以来,周边农产品止跌企稳,强麦期货则稳步上走,持仓量和成交量持续增加,显示出良好的上涨势头。后市看,即便短线的上涨不一定维持,但强麦中长线趋势已经向上,而筑底时间越长,2008年12月小麦价格上涨幅度可能越大。
但与强麦期货走势不同的是,近期的国内小麦现货市场却冲高回落,上涨趋势受挫。这主要是因为小麦现货市场在今年新小麦上市之后,政府调高了小麦最低收购价,使得6月以来,小麦收购价格高开高走。后期政府又陆续调高了最低收购小麦拍卖底价,并提前出台了2008/2009年小麦收购政策,继续调高收购价水平,以及对玉米、大豆、稻谷等进行托市等一系列利好。使得小麦现货价格继续冲高,从而根本没有机会消化小麦市场的诸多利空因素。目前小麦现货市场的下跌的正是在消化小麦的丰产压力,消化秋粮的丰产压力,甚至于消化国际粮油市场暴跌的压力。
一、国内小麦连续5年丰收,小麦供应异常充足。
2006-2007年国际粮食的供应的短缺和价格的暴涨引起了国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担心,其实就我国小麦来说,这种担心大可不必。自2004年以来,由于政府的扶持、由于种植比较效益的明显,我国小麦播种面积持续稳定,产量连续5年增加。近几年产量均稳定在1亿吨以上。而消费上由于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增加幅度并不明显,加上对出口的限制,使得我国小麦年度节余量较大,小麦库存充足。这种库存一方面表现在政府收购的最低价小麦临时储备,一方面表现在农民的余粮。有人认为政府今年收购了超过4200万吨最低收购价小麦(所有粮食部门收购总量则超过了5000万吨),农民余粮有限。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事件进行推测:据统计,从2008年5月21日至9月30日的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期内,河南最低收购价收购的小麦达到495亿斤,占河南今年小麦总产量612亿斤的80%。有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可能有转圈粮的存在。而官方的解释是农民将2006、2007年惜售的粮食进行了出售。其实不论是有转圈粮还是农民出售了陈粮,都说明农民今年产的小麦出售的数量并没有官方统计的5000万吨那么多,说明农民余粮要大于统计数字。所以,市场上估计的农民余粮大大低于往年水平的观点不符合实际。所以,我们看到,虽然政府最低价小麦拍卖维持在历史较低水平,但小麦现货市场供应依旧充足的局面。农民继续逢高出售余粮,现货市场供应宽松,价格自然上涨乏力。
二、秋粮继续丰收,价格低走拖累小麦。
继夏粮取得丰收之后,今年我国秋粮继续获得好收成,玉米、大豆、稻谷等粮油作物产量均达到或超过历史记录。而同小麦关联性较强的玉米对小麦价格的影响尤其明显。最近,玉米收获上市后,由于需求的低迷,供应的增加,收购价格持续低走,在河南、河北、山东一带,一度跌破0.7元/斤。这一方面对小麦现货市场带来心理上的影响,一方面小麦和玉米价格倒挂的情况的终结,使得小麦在饲料生产中的替代减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小麦的需求。
三、国际粮油价格的下跌,导致国内大豆、油脂价格大幅度低走,导致小麦上涨预期弱化。
由于我国油脂油料对进口依存度偏高,国外大豆、豆油、棕榈油价格的下跌,直接导致国内油脂油料低走,大豆价格从最高的2.6元/斤下跌到1.7元/斤,油菜籽从2.8元/斤最低下跌到1.6元/斤,油脂价格下跌幅度也基本相当。面对这样大的下跌幅度,使市场对小麦的上涨也失去了更大的信心。
由于小麦最低价收购已经结束,政府无法再通过收购农民抛粮来人为减少小麦市场供应,促使小麦现货价格上涨。但政府促涨小麦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安全的态度丝毫没有改变。比较明显的举措就是在拍卖上,提高拍卖低价,减少拍卖量,以减小小麦拍卖对市场的冲击。同时提前宣布提高2009年小麦最低价收购水平消息,让种粮农民吃上定心丸。并对秋粮进行托市收购,促使国内粮食市场回暖。这一系列举措,对后期小麦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都是长期利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善于发现价格的小麦期货市场可能表现的更为先知先觉和明显。
首先政府对粮油市场的稳定政策,对强麦企稳上涨带来直接影响。政府在今年提高了小麦收购价格,相应地,在拍卖新产小麦时,大幅度地提高了拍卖底价,加上相关费用,使得临时储备小麦出库价达到拍卖以来高点,基本上为市场立了一个标杆,这种“示范”和“带头”作用使需方对压低小麦价格没有奢望,提高了小麦现货市场的整体水平而公布的大幅度提高明年小麦收购价格的政策,随着明年收购周期的临近,将对现货市场越来越发挥直接的作用。农民需要做的就是保留库存,届时交售陈麦或新麦,就可以获得高于目前市场价格0.05元/斤的价差,农民又何乐而不为?政府对秋粮的保护收购,一旦取得预期效果,对小麦现货价格的回稳上涨是立竿见影的。
另外,有人还担心的是,毕竟供应总量上过于充裕,可能使小麦现货和期货市场向供需面回归。这种顾虑明显多余。以维护粮食安全的高度,政府敞开收购,全力“做多”,可以使现货市场所有的“抛空”力量相形见绌。至于政府如何出货,那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而且,最近政府对粮食出口政策有所松动。日前,财政部宣布,自12月1日起取消玉米和大豆目前5%的出口关税,小麦目前20%和稻米目前5%的出口关税税率则将下调至3%。后期,为缓解供应充足压力,重开粮食出口大门也完全有可能。
其次外盘豆类可能企稳,对强麦期货有间接影响。其实内盘豆类、油脂期货对强麦期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日K线上强麦的高开或低开大致可证明。市场对于政府对大豆和油菜籽的托市收购充满疑虑,认为对现货市场的企稳上涨作用不大。但外盘大豆的企稳总会给内盘带来直接的利多影响吧。那么我们观察最近外盘豆类基本脱离原油等商品的影响,走势明显强劲,反弹欲望强烈。一旦外盘豆类上涨,那内盘豆类、菜油、棕榈油期货必将联袂走强,而本身利好云集的强麦借机发力上涨,非常值得期待。
最后强麦期货毕竟是期货市场,可以提前消化现货市场的利空,同时发掘潜在利多,“发现”现货未来价格。观察强麦期现货价格我们可以发现,自7月初以来,强麦期货盘桓下跌,而现货则持续维持高位,直到近期才有所回调,说明现货价格明显滞后于期货价格。所以,现在期货价格提前消化了利空,并将先于现货见底,在诸多利好的刺激下,强麦期货将上涨。所以,虽然我们没有看到现货市场的配合,并不妨碍期货市场稳步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