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2018年中国啤酒产业发展趋势及标准化

2018-04-19 09:444110
 回顾2017年,除啤酒以外的饮料酒,销量增长,盈利点提高,酿酒行业复苏形势显而易见。而啤酒行业,虽然在个性化市场、电商渠道、体验式营销以及中高端产品创新等方面都显现了活跃迹象,但始终没有摆脱啤酒消费持续萎缩的通道,相比较四年前的消费容量高点,不知不觉中,中国啤酒消费容量已下降了15%。
 
既然问题客观存在,且无从回避,那么我们就应当勇敢地直面这些问题。基于此,2018年4月18日,2018’中国啤酒产业发展趋势及标准化座谈会在北京国二招宾馆隆重举行。
本次座谈会由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主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原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张五九、全国酿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郭新光,广东粤海永顺泰麦芽有限公司麦芽技术研究院院长韩永红,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副秘书长元月与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共同参与了本次座谈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以“品质消费与啤酒行业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任兴洲所长在演讲中指出品质消费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我国已经具备品质消费的基础和条件,并已进入更加注重品质消费的阶段。
如今,从生产端产品的设计制造、到质检、到销售、到物流快递、到售后服务,这样一个完整闭环中的各环节的高品质才是消费者需要的“好品质”。而啤酒行业总体上仍处在调整期,且品质消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品质消费,啤酒行业就能提升发展新动能。
 
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则以“中国啤酒业发展趋势与思考”为题进行了专题报告。何勇秘书长以“啤酒发展的数据思考?”、“什么原因降低了啤酒业的利润?”、“原料供应是否存在风险?”、“啤酒细分市场如何发展?”、“技术与文化的反思?”这五个问题为切入点,深入解读了新时代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何勇秘书长认为,总体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向碎片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国产啤酒产品结构单一、口味淡薄的消费印象由来已久,需要扭转。啤酒品类消费文化基础薄弱,亟待各方合力共建。预计未来二至三年,消费升级所带来的消费结构转型仍将持续,引导啤酒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变速度加快。
何勇秘书长预计,未来主流产品的份额还要缓慢的下降,但是品种多样、口味多样、包装形式多元化;进口啤酒增长速度减缓,中短期内趋于平稳;工坊啤酒有望得到规范化监管并取得市场地位后,市场份额将高速增长;近似或者类似啤酒产品的跨界酒类产品将会不断涌现。随着啤酒优势文化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啤酒市场的消费容量仍有增长的空间,但啤酒消费市场总量趋稳。
何勇秘书长也指出啤酒业的利润降低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从2016年底开始,玻璃、纸箱、瓶盖等原材料开始涨价,部分涨价幅度最高超过50%。二是市场结构转型和消费容量下降所带来的的市场压力,转化为销售费用的增长,营销渠道的维护费用进一步加大。但伴随着惯性市场压力,预计短期内竞争态势仍将延续,但会逐步得到缓解。
关于原料供应存在的风险问题,何勇秘书长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何勇秘书长认为:进口大麦的行情仍值得高度关注,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被动性风险。何勇秘书长将其归因于两点。一个要解决原料的危机必然要带来原料本土化发展的可能性,二是中美贸易战大豆高粱被提出双反后价格提高,作为饲料的第三农作物选择,大麦后期可能会提高价格。这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何勇秘书长将细分市场总结了四个特点,分别是线上、场景、混搭和粘性。线上消费为啤酒消费者提供了新的消费方式选择;消费场景则是线下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混搭则为啤酒消费带了新的消费群体;粘性则决定者消费者的持续购买能力。
最后,何勇秘书长重新定义了技术和文化。他认为技术不再特指工艺技术,而是泛指政策、法规、标准、工艺、质量等这些因素。文化则是包含了口碑、习惯、声誉等的一个综合体。技术与文化这两个元素是始终能写入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副秘书长元月则是将最新国家标准发布及制修订情况进行了通报。通报了《节水型企业》、《饮料酒制造企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酒类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酒、饮料工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取水定额啤酒制造》、《饮料酒术语和分类》、《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等的修订情况,为啤酒行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法律基础。
 
而在标准座谈会上,参会人员就《啤酒大麦》、《啤酒麦芽》国家标准工作组的成立进行了讨论。会议先是汇报了工作组的主要工作内容、实施方案和时间安排。其后主持拟定了工作组的组织架构,全国酿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郭新光主持修订了工作组的工作方案,广东粤海永顺泰麦芽有限公司麦芽技术研究院院长韩永红则就工作组工作中的关键技术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在上海市人大会议曾有人提出“移动式的啤酒生产是否能够发放生产许可证”的问题,这说明工坊啤酒的相关法规仍不完善,普及仍不到位。因此,在本次座谈会的最后,在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原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张五九的主持下,大家就《工坊啤酒及其生产规范》团体标准修改稿进行了重点讨论。本标准旨在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提出对从事工坊啤酒业生产和经营的基础设施、场所、从业人员、工艺技术、生产操作、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为工坊啤酒业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基础保障。
 
本次座谈会现场参会人员积极参与各项讨论,为啤酒行业的发展献言献策,针对一些富有争议的问题大家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次座谈会的圆满成功可谓让美酒更好助力美好生活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