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何勇:五大主题细说“中国啤酒业的发展趋势与思考”

2018-04-19 09:392360
 2017年我国啤酒产量4401.5万kL,比上年同期(调整数4430.7万kL)下降0.7%。产量连续四年下降。
2017年啤酒总消费量为4437.0万kL,比上年同期下降0.7%,人均消费量为32.8L,比上年下降0.1L。
啤酒产销量为何连续下降?接下来的市场趋势如何?行业又该如何发展?我们能从现状中得到什么反思?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解读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在“2018’中国啤酒产业发展趋势及标准化座谈会”上进行的专题报告。
 
啤酒发展的数据思考?
国内啤酒产销量的连续下滑,何勇秘书长认为,产品结构单一、口味淡薄的消费印象,酒类文化薄弱等因素是主要原因。预计未来二至三年,消费升级所带来的消费结构转型仍将持续,引导啤酒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变速度加快,总体消费结构向碎片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仍将进一步深化。主流啤酒产品市场份额仍将缓慢下降,但品种增多,口味呈现多样化,包装形式多元化;进口啤酒增长速度减缓,中短期内趋于平稳;工坊啤酒有望得到规范化监管并取得市场地位后,市场份额将高速成长;近似或者类似啤酒产品的跨界酒类产品将会不断涌现。随着啤酒优势文化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啤酒市场的消费容量仍有增长的空间,但啤酒消费市场总量趋稳。
什么原因降低了啤酒业的利润?
自2016年底,玻璃、纸箱、瓶盖等原材料开始涨价,部分涨价幅度最高超过50%。何勇秘书长认为原材料上涨是啤酒业利润降低的原因之一。啤酒行业是一个对生产成本敏感型的行业,今年年初几大企业同时上调产品价格,都是为了应对生产成本的变动的影响和增长。二是市场问题,市场结构转型和消费容量下降所带来的市场压力,转化为销售费用的增长,营销渠道的维护费用进一步加大。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单位产品销售成本在所有酒种中最大,单位产品的销售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的增长。
 
原料供应是否存在风险?
去年大麦进口增长77.1%,进口量800多万吨中有400多万吨用于啤酒酿造,进口大麦达到了90%,占进口大麦总量的50%多。何勇秘书长表示我国啤酒行业的原料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是原料供应存在风险的原因之一。要解决原料的危机必然要带来原料本土化发展的可能性,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其二是中美贸易战,大麦虽然不是中美贸易战的品种,但作为三大农作物的其他两个大豆和高粱却在其列,如果确定征收进口关税,两种农作物的价格必然会提高,大麦具有可替代性,必然会受到价格的影响。
 
啤酒细分市场如何发展?
啤酒细分市场如何发展?接下来怎么发展?何勇秘书长结合进口啤酒和工坊啤酒对细分市场总结了四个特点:分别是线上、场景、混搭和粘性;线上消费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消费方式选择;消费场景则是线下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混搭则为消费带了新的消费群体;粘性则决定者消费者的持续购买能力。
 
 
技术与文化的反思?
技术与文化的反思方面,何勇常务副秘书长表示,“技术”和“文化”是始终写入产业发展系统的元素。“技术”应是广义的技术,泛指政策、法规、标准、工艺、质量等,“文化”则应是历史、品牌、口碑、习惯、声誉等综合体。在文化方面,从生产、到消费者没有人意识到中国需要建立啤酒文化,更多的重视品牌文化而不是品类文化,要知道品牌文化要建立在品类文化之上,没有品类文化品牌文化是没有用的。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