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兰州黄河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啤酒主业按照年初制定的经营方针和计划,由“黄河啤酒集团”继续按照“产销分离、资源统一调配、业务垂直管理、职责明确、分工负责”的集团化运营模式,对所属各啤酒生产企业实施集团化管理。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进一步对所有产品线进行全面优化,对早期推向市场而目前又不能突出“黄河”或“青海湖”品牌形象的品种,以及因市场定位不准确或销售定价不合理导致销量较低的品种,结合其包装材料的耗用等情况,逐步淘汰退出市场,2017年被淘汰的品种共22个;对保留下来的产品品类,结合其上市时的市场定位和实际销售状况,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并调配使用相应的档次的包装材料,在使不同产品品类中、高、低档品种逐步完备的同时,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升消费者对各品类不同档次产品的辨识度;对部分广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品类,利用已建立起来的消费者认知,加大研发力度,推出同品类新品,以扩充产品线,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2017年在瓶装“黄河王”和“劲浪”基础上,研发推出听装的“黄河王”和“劲浪”,受到消费者喜爱。
在品牌建设方面,继续坚持走双品牌发展道路,特别针对2016年上市的“青海湖”系列产品存在的品牌特质不明显、缺乏与消费者之间的品牌沟通、包装过于写实且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从原辅材料、酿造工艺、包装设计到价格梳理、区域销售策略制定等各个方面入手,对“青海湖”系列产品进行了更新与升级,推出了“青稞白啤”、“精酿青稞”、“高原青稞”、“青海湖Q6”和“青海湖Q3”等“青海湖”系列新品,并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了“青海湖青稞啤酒纯净上市发布会”,“青海湖”品牌系列新品以其新颖纯净的口感、自由空灵的品牌特质和富于地域文化色彩的品牌形象,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认可,2017年“青海湖”品牌啤酒销量占公司啤酒总销量的约12%。在销售渠道改造方面,通过增加经销商布建数量和经销商拓展扁平化措施,在城区市场逐步改善借助批发商服务最终消费者的状况,逐步实现经销商直接服务终端的局面,减少批发环节对产品价值链的分割,同时降低串货风险;将兼顾服务乡镇市场的城区经销商进行细分,大力开发乡镇经销商与批发商,提高乡镇市场覆盖率水平;抓住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借助京东等互联网经营与物流平台,积极建立互联网线上销售渠道,努力提升产品线上销售占比,实现多元化销售渠道共同发展,2017年黄河啤酒京东旗舰店正式上线并开始运营。在内部管理方面,采购管理加强集中采购,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场信息,研判上下游材料价格走势,适时调整各种原辅材料的订购周期和频率,有效控制了采购成本;仓储物流管理依托机器人码垛机和自动理瓶机等先进装备,推进物流运作标准化、智能化,物流周转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生产管理强化公司所属各啤酒生产企业一盘棋的经营思路,统一进行计划管理和产销协调,精心组织生产,调配好各生产企业产能,保证了市场供应。2017年,公司啤酒及饮料产量15.7万千升,销量16.3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3.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4.8%。
2017年度,国内啤酒产销量持续下降和国外低成本麦芽大量进口依旧是制约公司麦芽主业发展的两大主要障碍,此外,甘肃大麦种植面积较往年有所减少导致的原料采购成本上升也对公司麦芽产品的正常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公司所属麦芽生产企业一是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保持并努力扩大“黄河”麦芽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二是通过持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不断向内部挖潜,化解一部分成本上升带来压力,三是通过定期对大麦市场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努力提升对国内大麦市场价格走势的预判能力,提高做出收购决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积极应对原料成本上升造成的不利影响,顶住进口麦芽的压力。2017年,公司麦芽产量4.96万吨,销量4.98万吨,产销量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实现销售收入1.3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8%。
2017年,公司在证券投资方面继续坚持中长线价值投资及分散风险的投资理念,专注于对金融板块、基建板块、通信、环保等大盘蓝筹股的投资,紧密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准确把握趋势性机会,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证券投资账面收益1604万元。
截至2017年末,兰州黄河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14.66亿元,较期初数减少3.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33亿元,较期初数增加0.55%,报告期营业收入5.96亿元,同比2016年减少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3.6万元,累计纳税954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