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以来,国内玉米市场购销活动稍显活跃,玉米价格反季节上涨特征更加明显。同时不断有深加工企业调价消息传来,但从市场实际收购情况来看,目前深加工企业仍是收购主体,贸易商及粮库仍未有所动作,同时农户惜售心理依然不改。虽然目前市场仍是多空因素并存,但短期来看利多因素占据上风,玉米价格整体运行区间有望继续上扬。
东北玉米批量上市时间延迟,短期供给压力并不十分明显
据中央气象台预测,目前较强冷空气的前锋已由蒙古国东部进入我国境内,预计它将继续向偏东方向移动。受其影响,预计未来三天,内蒙古大部、东北地区、华北北部将出现4~5级间6级偏北风;冷空气前锋过后,上述地区的气温将先后下降6~8℃,部分地区的降温幅度可达10~12℃,局地可达14℃以上。不过,一般而言,东北新玉米大批量脱粒仍须当地气温普遍降至零下10℃以下,目前当地气温区间显然还不能完全满足该条件。目前来看,今年暖冬的可能性正在增大。短期而言气温下降较慢使得玉米脱粒时间推迟,上市时间也相应推后;同时今年东北减产、上一年度玉米价格反季节上涨以及相关品种大豆、豆油等价格上涨,给了农民参考攀比的理由,而且,农民近几年种粮成本降低,收益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当前国内通货膨胀较明显的情况下,目前,当地多数农民惜售心理明显强于往年正常水平,尤其是一些需求不错、陈粮库存水平偏低的地区。另外,今年东北玉米质量较好,尤其水分方面,多数地区新产玉米水分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玉米储存风险大大降低,这也为农民准备长期储存玉米奠定了基础。可以预见后期农户的惜售心理将会导致售粮战线延长,上市进度缓慢,在全国玉米丰收的大背下,受天气因素及农民惜售心理影响,短期供给压力并不十分明显。
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量不多,上调收购价格实属无奈之举
据了解,随着加工生产的不断消耗,目前部分深加工企业陈粮库存逐渐减少。据悉吉林长春大成公司陈粮库存只能维持到本月底或下月初。如果本月内市场不能形成玉米集中上市局面,新陈玉米无法正常交接,大成公司将有断粮之忧;同时今年玉米生长期推迟,收获和脱粒相应推迟20日左右,加之农户惜售心理严重,强烈的看涨心理使其对玉米价格期望值较高,目前出售数量较少,为尽早获得更多粮源的情况下,深加工企业提价实属无奈之举。总体来说,经过近一个月的拉锯战之后,部分企业库存危机显现,率先提价,打破了前期收购市场的平静局面,后期新一轮价格上涨序幕将被拉开。而相对于东北地区而言,华北地区玉米现货价格涨势更为凶猛。玉米收购价在前期略有回落后再度走高,1650―1700元/吨已经成为主流收购价格。由于华北地区兼具上游原料产区和下游产品销区的特征,该地区的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库存周期一般都在半个月左右,与产区企业动辄2―3个月的库存水平不可同日而语,在农民惜售的情况下,该区企业提价收足量保证生产的要求也就更为迫切。成本的大幅提高使得大部分深加工企业处于保本状态。
市场收购主体心态各有不同,短期价格仍有小幅上涨空间
自新粮上市以来,作为收购主体的深加工企业、贸易商、粮库以及饲料企业,其心态表现各有不同。一方面,深加工企业由于普遍库存吃紧,率先倒戈,他们纷纷提高价格,入市抢粮。据了解,自吉林长春大成10月11日开始挂牌收购以来,先后三次上调价格,幅度为50,50,和20元/吨,目前收购价已经达到1400元/吨。连续两次大幅提高价格,大大刺激了其他深加工企业的神经。在市场平静了几日之后,吉林其他深加工企业纷纷跟随吉林大成再度提高玉米收购价格。预计后市吉林深加工企业价格大战将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今年贸易商一改昔日雷厉风行做法,变得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究其原因:一是担心在此高价位入市收购,价格一旦下跌,利润难以保障;二是若先进行套保,一旦发现收不上粮,被迫斩仓,那更是双重损失。此外,资金成本居高不下也加剧了贸易商的犹豫。而粮库方面同样面临贷款资格不够,资金短缺难以收粮问题。此外,饲料厂积极筹备,暗渡陈仓。自9月份以来,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然而相对于其他饲料原料,玉米价格涨幅却是最小的。为保障原料供应,许多大型饲料企业,纷纷到华北地区与当地深加工企业一起来抢购新玉米,同时他们也将触角伸向东北,到东北地区采购陈玉米。与往年不同,今年饲料厂采购比较低调,一改往年兴师动众作风,悄悄地在东北地区寻求合作伙伴和建立采购网络。最后农民惜售是今年行情的主导因素。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省玉米大幅减产,导致农民惜售心理严重。随着吉林深加工企业新一轮收购价格战的拉开,特别是在农户强烈惜售心理的影响下,预计后市玉米价格仍有小幅上涨空间。
玉米期货价格强势格局未改,现货价格区间有望继续上移
近日,受玉米和大豆比价回归、国际原油屡创新高等因素刺激,玉米期货再度发力,持仓量和成交量均有增加,虽然时有振荡调整,但整体强势格局依然未改。截止11月13日,大连玉米期货市场交投活跃,价格震荡上行,重返历史高点。主力0805期约以1767元开盘,盘中价格冲高遇阻回落,尾盘收至1779元。而就现货市场而言,今年玉米产量增长不如之前市场预期再次给价格上涨提供理由。而今年国内商品价格总水平涨幅较大,农民惜售心理抬头,加之北方玉米收获延期,玉米集中上市时期延后,玉米季节性上市压力减小,客观上对短期玉米价格上涨提供支撑。另外,国内养殖业加快复苏,饲料玉米消费呈现增长态势,而当前对玉米有替代作用的小麦、豆粕等价格飙升,拉大了与玉米之间的价差,也使得玉米继续有补涨的要求,预计后市国内玉米价格有望继续上移。不过当前国内玉米并不是完全利多,而仅是利多短期占据上风。从整体供求上看,新年度国内玉米供需仍基本平衡并有一定盈余。而国家限制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对玉米工业需求增长也有较大抑制作用,另外今年国内玉米出口形势仍不明朗,加之受农发行贷款仍未到位,收购企业大规模采购较难展开,这些不利因素都将限制玉米价格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