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玉米价格大部分地区保持坚挺向上,局部地区略有波动。具体表现为:东北产区标准玉米货源减少,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关内产区玉米供应出现差异,部分用粮企业转阵东北,玉米价格涨势趋缓;南方销区部分小麦替代玉米趋势显现,玉米价格整体走势平稳;北方港口玉米价格继续上涨,而南方港口玉米价格变化不大。总的来看,国内玉米购销市场清淡中仍见活跃,虽然市场不乏利空因素的存在,但仍难阻挡其价格继续前行步伐,下面笔者就当前国内玉米市场形势作以分析,仅供参考!
东北产区玉米货源供应偏紧,预计后市价格上涨势头依旧
目前,东北大部分地区农民玉米留存量继续降低,且玉米质量差异较大,另外,前期东北一些主产区仍不断出现降雨过程,使得农民玉米难以及时晾晒,造成局部地区玉米出现不同程度霉变,因此农民对质量好的玉米仍较为惜售,市场供应略显偏紧,导致东北收购主体和用粮企业争夺粮源现象趋于加重,个别企业现已开始抬价收购玉米,且玉米质量价差也明显扩大。辽宁省当地深加工企业沈阳万顺达14%水分收购价格为1500元,较上周持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产区标准水分玉米货源将进一步减少,且受农户惜售以及市场竞争趋于激烈等因素影响,预计后市东北玉米价格上涨势头依旧,但上涨空间相对有限。
关内玉米供应出现一定差异,新麦上市玉米价格涨势趋缓
据了解,目前关内包括河北、河南及山东的玉米货源整体仍显紧张,除了眼下当地农户库存仍处于偏低水平以外,当地多数贸易商的玉米库存也相当有限。另外随着当地新小麦上市步伐的加快,关内产区玉米供应市场将出现一定差异,初步预测,在新小麦上市之前,关内玉米供应量局部略有增加,但幅度应相当有限。目前山东西王集团最低玉米到厂价每吨(下同)已涨至1660元,而价格最低的北部德州淀粉企业收购价格也涨至1600元。目前粮源供应仍以河北地区玉米为主,东北玉米到货价已高于河北粮,厂家采购仍有所顾忌。而河北省玉米价格也是水涨船高,石家庄地区淀粉企业收购价格为1600-1620元/;河南地区玉米平稳,目前开封地区站台价格为1560元,多来自东北地区,霉变率在2%以下。当地玉米入厂价格1540元;郑州地区中等玉米站台价1540元左右,农村收购价1500元左右,与上周基本持平。据悉,当地养殖恢复有所好转,禽用料有所提高,预计短期关内玉米价格仍维持平稳坚挺格局,但涨势将有所趋缓。
贸易商对玉米惜售心理增强,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出现倒挂
据了解,目前大连港内玉米平仓价每吨(下同)1560元,容重700以上,较上周上涨20元;锦州港中等玉米平舱价1560元,水分14.5%,容重700以上,贸易商惜售情绪很高;营口港中等玉米平舱价1540元,较上周上涨10元。由于东北产区粮源供应渐趋紧张,成本上涨,且到货数量减少,使得北方港口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同时贸易商对质量较好的玉米惜售心理较强。而从广东港口获悉,本周广东三大港口玉米库存数量增至20余万吨,虽然东北产地玉米价格连续攀升,北方港口平仓报价也不断上涨,但由于销区养殖业消化饲料依旧有限,饲料企业采购仍不积极,目前广东港口质量最好玉米成交价仍在1660元,容重690水分14.5%玉米成交价也稳定在1640元,本周价格变化趋势暂不明显,南北港口价格暂时出现倒挂,这也是贸易商对质量较好玉米惜售的另一原因所在。预计近期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倒挂现象仍将持续。
销区饲企采用小麦替代玉米,玉米价格走势整体较为平稳
近日,南方销区玉米价格整体走势较为平稳,局部地区玉米价格略有上扬。其中上海站台玉米到站价每吨(下同)为1660元,与上周持平。目前站台玉米到货量较小,购销较为清淡。猪的存栏量较小,虽然养殖户补栏较为积极,但母猪培育周期较长。目前苏北、安徽新季玉米上市,收购价格为1380元,价格优势较大,饲料企业采用替代玉米;湖北武汉地区东北中等玉米到站价1720元(水分15%),山西玉米到站价1700元左右,受产区价格影响不明显,价格坚挺。湖南长沙地区烘干东北玉米到站价为1700元,河北产到站价1710元,通辽到站价1690-1700元。江西南昌东北玉米到站价1710-1720元(水分15%),河北玉米到站价1680-1700元(水分15%),河南玉米到站价1700-1710元/(水分15%),当地饲料企业使用小麦数量增多。江苏南京东北产到站价1600元,站台价1640元。 随着部分地区小麦批量上市,并替代玉米增多,销区玉米价格将难言上涨,而以相对平稳为主。
关内产区农民手中余粮有限,东北玉米成为后期主要货源
目前,华北、黄淮大部分产区农民玉米现已降至底部,且随着新小麦的收割上市,农户为储存小麦腾库意愿强烈,除了留作自用以外,手中玉米基本消耗殆尽。另外,当地贸易商及粮库的存货也不是很多,特别是近期玉米价格不断攀升,而每出现一波涨势都会一部分玉米出库,余下部分难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更加难以供应销区市场,因此后期东北地区将逐渐成为国内玉米采购中心,近日已经有部分贸易商转阵东北产区采购玉米,以致后期不但东北地区玉米供应量偏紧,争夺货源现象加剧,铁路运输也将更趋紧张,而且,容易导致东北玉米价格强劲上扬。
东北农民玉米惜售心理强烈,用粮企业不惜高价抢购粮源
近日,东北产区气温不断升高,当地农户不但留存玉米水分降幅较大,且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大多农户普遍看好后市玉米行情,因此惜售心理十分强烈,导致市场供应量略显偏紧。而当地市场需求格局发生了新变化,一些大型深加工企业库存仅达到了8月份水平,客观上需补库一些9-10月份的库存。特别是大型深加工企业为满足生产需要,不惜抬高价格抢购粮源,使得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据了解,连日来,吉林省主要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普遍小幅上涨,总体幅度在20元/吨,价格顶部已经触及1500元/吨,少数地区站台收购价格达到1510-1520元;黑龙江省内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量继续萎缩。日前,部分企业为了尽可能收购农民手中余粮,不同幅度的提高了收购价格。其中明水格林收购价格为1340元,水分14%,较上周提高20元,日收购量在100-200吨。而且,由于目前标准品玉米货源较少,这样东北收购主体和国内用粮企业争夺粮源现象将趋于加重,玉米质量价差也将明显扩大。
饲料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提高,国内玉米饲用消费缓慢增长
据业内人士分析,近期,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明显提高,主要原因大于养殖效益大幅上升,一些规模化养猪场从中获利较多。据了解,目前部分地区猪苗价格快速上涨,已经达到近十年新高,由于看好下半年猪价,其更倾向于自繁自养,打算近期增加补栏量,类似情况在眼下市场较为普遍,受此现象影响,广东、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一些大型饲料企业的猪饲料销量环比均增长了10-20%,国内玉米饲用消费缓慢增长,对玉米价格仍有一定拉升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国内猪价呈现出区域性下滑行情,跌幅集中在0.2-0.5元/斤,但目前国内母猪、仔猪与活猪存栏量同比均明显下降,市场供应量的恢复尚须时日。而且,由于最近国内猪价疯涨,部分地区农户和养殖业已开始提前出栏生猪,这可能导致后期猪肉实际市场供应量增幅有限,同时后期生猪存栏量将进一步减少,猪价能否再次暴涨,值得密切关注。
新麦上市替代玉米渐成趋势,玉米价格涨势相对有所趋缓
目前,全国小麦收割进度已经过半,部分地区开始少量上市。而由于眼下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现已涨至阶段性高位水平,以致一些地区玉米与新小麦价差偏大,这使新小麦普遍受到饲料企业的青睐。据了解,目前四川成都地区新小麦收购价为1460元-1480元,饲料厂进厂价为1500元-1520元。而当地玉米进厂价约为1720元,两者价差每吨200元左右。湖北随州新小麦收购价为1360元-1380元,武汉地区新小麦进厂价为1320元,玉米进厂价为1700元左右,小麦与玉米价差高达每吨380元。一般来说,小麦与玉米价差达到每吨60元以上,饲料企业考虑使用小麦替代玉米来生产饲料,若价差超过100元,替代较为积极。为此,随着黄淮、华北冬小麦收割全面推进,以及南方饲料企业的广泛使用,新小麦替代玉米将普遍展开,并形成替代趋势。同时,新小麦价格也将有所拉升,而玉米市场涨势将相对有所趋缓。
国内市场供需形势依然看好,玉米价格平稳走强不可阻挡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玉米市场利多因素仍占主导,而且当前产区供应紧张已成市场共识,未来一段时间玉米饲料消费量变化幅度将显得特别重要。同时随着夏季的到来,国内汽油等能源用量也将迎来一个高峰期,这对国内玉米燃料乙醇市场也将形成有力支撑。当然近期部分地区新小麦、玉米替代性正明显增强也是不争事实,将会暂时抑制局部地区对玉米的消费积极性,进而抑制玉米价格继续上涨,但随着东北玉米产区市场供应地位不断加强及销区需求的增长,后市国内玉米价格平稳走强之势依然可见,但续涨空间也将相对有限。伴随玉米进入生长关键时期,天气因素可能成为后期市场炒作题材,值得我们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