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国内玉米市场行情总体以相对稳定为主,局部略有小幅波动。其中东北产区稳中走弱,华北地区稳中稍强,南方市场相对稳定。
在东北地区,春节临近,农民卖粮增加,特别是行情回落,春天来临,农民担心价格继续回落,开春后天气转暖玉米不易保管,导致惜售心态减弱,卖粮积极。但是在收购市场,能源乙醇因素减弱,导致深加工企业获利下降,收购减弱,同时,前期深加工企业收购量较大,价格较高,趁此机会,下调价格,减少收购,降低成本,导致收购需求有所下降。而经营收储企业在节日来临之际,也降低收购,拉低前期收购成本。出口企业粮源基本落实,收购需求拉动因素基本消失。目前东北产区农民手中的余粮仍较大,在节前和节后天气变化之时,或春播用款时,都将加大销售力度,因此春节前后供给的压力比较大。
在华北黄淮产区,总体以稳定为主,局部地区有所上涨。目前华北黄淮河地区供给仍然保持相对稳定,但有相当一部分玉米已转移到贸易商和粮库手中,目前他们存量较大,而销售量较少,目的是期望后市价格再涨,能卖好价钱。而农民手中虽然仍有一定的余粮,但在前期价格上涨时,已出售一大部分。今年华北黄淮河地区玉米增产明显,品质也提高,估计在五一前供给仍可满足大部分需求,但华北地区供给不能满足需求,需求增长明显,目前市场供给已显偏紧,后市供给偏紧态势将更趋突出,因此春节后特别是五一前后外采将逐步转移到东北地区,国内行情将继续由山东、河北等地区拉动。当前华北产区,玉米价格相对东北有所偏低,且水分较低易于保管,惜售心态比较突出,农民销售玉米并不积极;用粮企业担心后期货源不足价格上涨,增加玉米收购,库存相对较大;运输相对东北宽松,减弱了销区对东北产工铁进货。
在南方销区,受国家加强调控的影响,运输状况相对趋好,到货不断增加。近期国内养殖业旺季不太旺,疫情因素又对养殖业构成一定影响,导致需求不强,旺季不旺。近期价格趋稳或有所回落,前期又囤积了一定的库存,饲料生产和养殖户采购进货减弱,促使价格趋于稳定,局部地区稍有回落。近期南方各地稻谷的持续拍卖,使得市场心态有所转变,稻米行情特别是陈早稻价格有所回落,也使得市场对玉米价格看涨心理受到一定影响。
在港口地区,近期价格总体稳中小幅波动。目前南北港口货源较大,库存积压,北方港口南运增加,而在南方港口到货较多,存量较大,但是价格也相对稳定,局部港口价格还有所上涨,但面临的供给压力增大,而需求仍然变化不大,后市行情面临供给的压力明显。
目前市场缺少利好因素指引,利多利空维持均衡态势。一方面是东北玉米上市数量继续放大,收购反而有所降低,导致部分地区价格仍有下降趋势;二方面是南方养殖业稳定,但疫情和效益影响明显,饲料企业备货并不明显,局部地区玉米价格小幅振荡;三方面是节前采购备货基本结束,节后短期收购进货也不会明显趋增,后市玉米价格将相对趋弱。四方面是南北港口玉米到货数量集中,库存量较大,不同水分玉米价差逐渐拉大;五方面是国内玉米市场采购旺季不旺,销售陆续放大,现货市场行情上涨受阻,下跌动力有所走强;六方面,畜禽养殖业存栏量大幅降低,节后更趋平淡,国内饲料销量同比明显减少,节后短期行情不会出现明显上涨;七方面,玉米期价继续弱势振荡盘整,现货市场缺乏明显方向指引。
预计春节前国内玉米市场仍以弱势运行为主,节后短期也不可能出现明显的上涨,但总体行情仍将继续稳中向上,特别是三月到五月行情仍有可能上涨。
春节前后短期内玉米价格走弱的主要原因:一是春节前产区农民资金需求强,上市售粮增加,特别是价格稳定或稍有回落,收购减少,导致农民惜售心态弱化,卖跌不卖涨的行为更加突出;二是节后气温回升,保管难度加大,加之春播在即,备耕备播将促使农民集中上市售粮,而收购则因厂商和用粮企业放假,暂时不会明显放大,收购需求和行情会继续延续节前走势;三是产销区深加工企业和经营加工企业库存相对充足,节前采购进货减少,节后用粮也能维持一定时间,春节前后短期不会明显增加;四是节前需求不旺,节后养殖业趋淡,特别是禽流感和猪瘟病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将继续威胁养殖业,需求清淡销售不旺可能还将延续;五是当前春运进行,铁路运输紧张,节后春运还将延续,运输仍然偏紧,产销区供求矛盾仍将存在,但节前销区的库存相对充实,春运结束后南北运输会有所宽松,后市供求矛盾会逐渐有所缓和;六是节后春播开始,受价格上涨影响,今年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可能肯定,但天气因素难料,天气因素将影响玉米行情走势;七是国内玉米供给增长弱于需求增长,能源因素和养殖业增长仍将成为玉米行情上涨的主要因素;八是政策支持粮价稳定;九是产销区域性矛盾继续存在,十是国际行情有利玉米价格稳中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