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2006年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回顾
2006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保持逐月上涨趋势,尤其是进入4月份以后,价格上涨加速。一季度玉米产区和销区的平均出库车板价和车站交货价为1125.7元/吨和1284.7元/吨,与2005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15.01%和2.28%,但由于双节期间国内运输紧张,交投较为清淡;进入二季度,由于货源紧张,现货价格再次上涨,6月份产区和销区平均价格为1220.0元/吨和1425.0元/吨,比1月份分别上涨116元/吨和166元/吨,涨幅为10.51%和13.18%;三季度,由于玉米丰收在望,加上小麦占用库容和收购资金因素影响,玉米价格涨幅减小;10月份,因面临大量上市价格略有下跌,但进入11份后,玉米现货价格在国内外期价的拉动下大幅上涨,涨幅达到200―300元/吨。分析影响玉米价格走势的因素:
一、全国玉米产量增加,但消费增长速度高于增产速度。相关部门预测,2006年国内玉米产量1.41-1.44亿斤,比上年1.39亿斤增加0.02-0.05亿斤,增幅1.44―3.59%。我国玉米消费约1.37亿吨,比上年1.31亿吨增加0.06亿吨,增幅4.58%。我国玉米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高于产量增长速度。在玉米消费需求中,工业需求增长速度最快。2005/06年工业加工消费玉米达2300万吨,10年间年平均增长率15%左右,并且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玉米工业消费还在高速增长。
二、国有玉米库存大幅降低,对玉米价格将产生重要影响。由于近年来玉米增产幅度不大,但消费增长较快,加之国家加大玉米出口力度。相关资料显示,2001至2005年5年间累计出口玉米900亿斤以上,国内玉米库存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于陈粮销售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我国国有玉米库存大幅下降。我国玉米的库存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河北等省,而这些省份又是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区。我国商品玉米库存急剧下降,且区域性分布不均衡,玉米产在东北地区、黄淮地区和西北地区,玉米的销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库存下降一直是影响市场价格最敏感的因素,必导致玉米供求区域性矛盾突出,并引起玉米价格的大幅波动。
三、玉米工业消费需求增长势头强劲。近两年来,受玉米深加工下游产品需求拉动,加工效益丰厚的影响,以玉米为原料的酒精、淀粉、赖氨酸、燃料乙醇等大型玉米深加工项目迅猛发展,并且多数新增产能集中在东北玉米主产区,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05年全国玉米深加工能力已经达到1000亿斤左右,实际加工消耗玉米577亿斤,预计2006年加工能力将增加到1400亿斤,预计消耗玉米700亿斤左右,2007年加工能力将增加到1700亿斤,预计消耗玉米750亿斤。而吉林省2005年玉米深加工能力200亿斤(不含饲料加工),约占全国的20%,实际加工转化玉米100亿斤,今年实际加工转化预计在150亿斤左右,明年将达到180亿斤左右。玉米深加工实际转化数量增大,出省玉米粮源越来越少,这将对玉米价格上涨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四、今年下半年养殖业复苏,饲料原料消费增长。上半年受禽流感和其他动物疾病爆发影响,养殖业低迷,饲料消费下降。但从8月份开始,国内饲养业景气度明显回升,玉米消费需求趋旺,特别是元旦、春节日益邻近,目前正值生猪、牛羊、家禽育肥期,玉米作为饲料消费将进一步增加。据全国社会粮食产需平衡调查显示:去年饲料消费玉米1653亿斤,今年全国饲用玉米的消费数量将达到1700亿斤的水平,其中吉林省饲料用玉米67亿斤,预计2007年饲料用玉米70亿斤左右。饲料、饲养业的发展也将对玉米价格上扬起拉动作用。
五、农民市场意识增强,惜售心理更强。汽(柴)油、化肥和农药价格上涨,使玉米生产成本提高幅度近15%,农民投入增加,对玉米的希望值更高。到收获季节,国家为了农民增收,通过增加出口调控玉米市场,农民信息不再闭塞,卖粮的时机选择较好。另外,通过几年的增产增收,农民手中有钱,卖粮速度逐年推迟。同时,地方政府部门为了支持农民增收,也在分析市场,指导农民卖粮。
第二部分 2007年供需基本面状况
一、我国玉米供需较为偏紧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月度报告显示,2006/2007年度,我国玉米产量达到1.42亿吨,较2005/2006年度增长1.9%;玉米食用消费预计达到710万吨,饲料消费预计达到9650万吨,工业消费预计达到3000万吨,出口预计达到400万吨,年度总消费量预计达到1.42亿吨,总体来看,2006/2007年度我国玉米供需基本平衡。
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市场监测消息认为,2007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2735万公顷,较上年度增加30万公顷,预计2007/2008年度我国玉米产量为1.45亿吨,较上年度的1.42亿吨增长300万吨。然而,由于环境恶化以及工业用地持续增长,我国有效耕地面积将趋向减少,而且同一生长带的小麦、大豆等农产品价格也在上涨,加上国家对小麦实施保护性收购政策,因此,2007年玉米播种面积的扩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我国玉米的收获格局基本为“两灾一丰或丰―灾―平”,在当前连续三年丰收的前提下,下一年度再次大丰收的概率大为降低,2007/2008年度玉米能否保持丰产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需求层面来看,近几年我国饲粮玉米、深加工玉米的消费增长较快,远远超过玉米产量的增长,我国玉米供需由2006/2007年度供需平衡转为2007/2008年度供需偏紧的可能性较大,而且明年第二和第三季度正值我国玉米青黄不接时期,因此,总体上2007年我国玉米供需将较为紧张。
二、全球玉米供需继续偏紧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预计,2006/2007年度全球玉米总量为6.88亿吨,较2005/2006年度减少500万吨;全球玉米结存量为9200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3300万吨;美国2006/2007年度玉米产量为2.73亿吨,低于上年度的2.82亿吨,同时结转库存仅为2380万吨,不及上年度5100万吨的一半。美国农业部则将2006/2007年度全球玉米产量由6.89亿吨上调到6.93亿吨,同时将2005/2006年度玉米产量由6.93亿吨上调为6.95亿吨。由于2006/2007年度全球玉米将减产,而以燃料乙醇和饲料加工为主体的玉米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因此,2006/2007年度全球玉米供需将偏紧。
2006年全球玉米价格高企将刺激玉米种植国增加玉米播种面积,其中阿根廷农业部预计阿根廷2006/2007年度玉米播种面积将达340万公顷,比上年度的318万公顷增加6.8%;2006/2007年度阿根廷玉米产量为175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300万吨,但比2004/2005年度的2050万吨减少29.3%。美国农业部预计,退耕还林计划中的土地保存率将维持高位,因此美国玉米播种面积的增加将主要靠减少大豆播种面积实现。由于2006年美国玉米价格高企,美国玉米和大豆的比价处于多年来的高点,有关专家称这可能导致2007年美国春播玉米面积达到60年的最高水平。
全球第二大玉米种植国中国近期发布预测信息,2007年中国也将通过缩小部分大豆面积的方式来小幅增加玉米播种面积。最近,美国著名分析机构Informa公司预测,全球2007/2008年度玉米总产量将达7.44亿吨,较前次预测提高了800万吨,较前一年度产量预估提升了490万吨。不过,由于全球燃料乙醇生产和养殖业玉米消费量将以更快速度增加,2007/2008年度玉米供需虽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然偏紧。
三、养殖业复苏推动玉米消费量稳步增长
我国肉、蛋、奶等禽畜产品消费增长稳步提高,带动我国畜牧业、养殖业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我国玉米消费的70%用于饲料加工业,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我国玉米产量增长达到4%左右才能满足需求,实际上我国玉米近几年的增长速度只能达到2%左右。
2005/2006年度由于我国相继爆发禽流感、猪瘟热等疫情,养殖业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对饲料用玉米需求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猪粮价格比在2006年6月下降至4.37:1,成为2000年以来的阶段性最低点。7月份开始,猪粮价格比开始稳步回升,到了9月份,猪粮价格比回升到5.52:1,超过盈亏平衡点。但随后我国内蒙古、青海等地再次发生禽流感,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又发生了猪瘟疫情,影响了我国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近期,猪肉、鸡肉、禽蛋等禽畜产品价格逐步回升,养殖户每头生猪可获利200―300元,再加上元旦、春节将至,养殖户补栏信心增强。随着禽流感高发季节的结束,养殖业利润空间的加大,我国养殖业补栏积极性将继续恢复,2007年饲料需求将继续增长。
四、玉米深加工需求继续增长
当前我国的玉米深加工业主要集中在淀粉加工和燃料乙醇领域。据统计,2000年我国玉米工业消费约1380万吨,2005年玉米工业消费量达到2500万吨,2006年我国玉米工业消费量呈加速增长趋势,仅上半年就消费了1560万吨玉米,预计2006/2007年度我国玉米工业消费量将突破3000万吨。
1.淀粉加工
我国生产的淀粉85%为玉米淀粉,我国是玉米淀粉重要出口国。1978年我国淀粉产量仅为28万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玉米淀粉加工业迅速发展,到2005年已经达到1100万吨左右,预计2006年将达到1500万吨。
玉米淀粉是玉米深加工的中间产品,用淀粉可以生产各种淀粉糖甜味剂,还可以生产味精、肌苷酸、鸟苷酸等鲜味剂。淀粉糖主要应用于医药卫生、食品加工等领域,近年来,我国淀粉糖加工行业发展迅速,1996年产量为60万吨,在1999年以前长时间徘徊在这一水平,2005年产量达到420万吨,2006年约为500万吨。当玉米原料按1500元/吨计算时,淀粉糖对食糖的替代平衡点约在3000―3500元/吨之间,由于2006年我国糖价基本维持在4000元/吨之上,并且2007年我国糖价将在3500―3900元/吨之间,因此淀粉糖对玉米价格的上涨仍有一定承受空间。
2.燃料乙醇行业
近年,全球原油价格大幅上扬,高位运行,出于环保、经济等原因,替代性生物燃料在美国、中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得到有力推广。生物燃料以燃料乙醇应用最为成功,其中中国、美国的燃料乙醇主要采用玉米生产,巴西则主要使用甘蔗生产。
根据2005签署的美国能源再生法案,2012年美国生产的燃料乙醇将达到75亿加仑,目前为45亿加仑。而美国能源署(EIA)认为,未来几年能源市场将进一步转战替代性能源,美国燃料乙醇前景更为乐观,EIA的预测显示,到2012年美国乙醇用量将达到112亿加仑。2000年美国用于燃料乙醇的玉米仅占其产量的8%,而2006年这一比重达到22%,即消耗玉米5500万吨。美国再生燃料协会估计,目前美国已建成101家乙醇工厂,另有32家正在建设中,还有部分改建或扩建,在未来5年内全美一半的玉米将用于乙醇生产。美国用玉米生产乙醇的成本约为26欧元,美国专家认为,只要玉米价格低于4.05美元/蒲式耳,美国的乙醇行业就可获利。自2006年9月中旬以来,美国乙醇业已经推动价格上涨了1美元/蒲式耳,最近CBOT近月合约期价在3.5―3.6美元/蒲式耳,因此,明年燃料乙醇需求将继续推动国际玉米价格上行。
2005年我国批准的4个燃料乙醇生产基地的产能为102万吨/年,目前我国的乙醇汽油占全国汽油消费量的20%,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巴西的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消费国。根据“十一五”规划,我国燃料乙醇2010年的产销量要达到500万吨,较目前增加近5倍。现在,我国每年燃料乙醇消费玉米330万吨,约占玉米产量的2.3%。到2010年按照当前玉米乙醇转化比3.3:1估算,届时约消耗玉米1650万吨,占目前玉米产量的12%。实际上,由于我国地少人多,政府更鼓励用非粮作物如木薯、甜高粱秆、麦秸秆等生产乙醇,加上2008年我国将逐渐取消对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补贴,因此长期来看,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投资将放缓。不过,短期内前期已经投产的玉米转化燃料乙醇项目将继续推动玉米需求增长。目前,我国的燃料乙醇所消耗的玉米只占玉米总产量的一小部分,因此,燃料乙醇概念对国内玉米价格的直接推动作用有限,而主要通过美国燃料乙醇概念形成间接推动作用。
五、玉米出口层面的调控措施
2006年CBOT玉米期价创下10年新高,而库存创下30年新低。据海关总署统计,2005/2006年度我国共出口玉米374万吨,比上年度减少51%;今年前10个月我国玉米共出口235万吨,同比下降68.7%;10月份出口玉米7.3万吨,同比下降82%,主要是由于我国内需增强导致出口减少。自7月份以来,我国共签订了400万吨玉米出口合同,装运期为今年11月到明年2月,平均每月100万吨左右。其中10月、11月签订的玉米出口协议玉米FOB价格为165―168美元/吨,我国玉米出口到韩国到岸价比美国玉米每吨便宜5―10美元,出口价格优势较为明显。
2006/2007年度由于东北产区气温偏高,玉米脱粒受到影响,最终使玉米大量上市时间有所推迟,再加上农民惜售、国内玉米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11月份出口的60万吨玉米难以按期完成。为了使已签订的出口合同顺利完成,发改委发布了400万吨的出口配额,但同时为了避免玉米涨幅过大和优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对玉米出口加强了限制,暂停了2007年3月之后的玉米出口登记。实际上,当玉米价格过低时,我国已经签订的玉米出口贸易将对国内玉米价格起到托底作用。
近几年我国的玉米进口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从2005年开始我国玉米进口开始增加,玉米贸易由单方向的出口向进出口双向贸易过渡。2005/2006年度进口玉米6万吨,较上年度增长6倍多;今年前9个月进口玉米5.95万吨,同比增长46倍。有关人士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将由玉米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由于当前CBOT玉米价格已涨到10年来的高点,美国玉米至中国港口的进口成本在215美元/吨,比国内大连港口的玉米价格每吨高出300多元,因此,短期内进口玉米对国内玉米价格影响有限。
其他主要玉米出口国阿根廷2006/2007年度的玉米申请出口量已经达到1010万吨,占其出口总量的90%,为了控制通胀压力,阿根廷政府暂停了玉米出口许可证的颁发。传闻印度也将限制玉米出口,目前,玉米进口商只能从美国采购玉米,从而对CBOT玉米高位运行起到了支撑作用。
六、国家宏观调控对玉米需求的影响
虽然国家对玉米价格基本上完全放开,但并不代表国家对玉米价格完全放任市场决定。我国粮价一直较低,过低的粮价极大伤害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积极实施了多种惠农政策,因此粮价上涨符合国家惠农初衷,但上涨过快则可能引发通胀。目前,国家已经采取了限制玉米出口和拍卖小麦等措施来稳定粮价。
11月3日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小麦拍卖,近期又连续进行了多场小麦拍卖,现在这两项措施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大连玉米期价连续出现回调。12月7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临时存储粮食销售办法》,要求各地充分发挥存储粮对市场的调节作用,保证市场粮价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2006年我国小麦丰收,有关部门已收储了4000万吨小麦,据悉今后还将进行多场小麦拍卖,由此可见政府稳定粮价的决心很大。由于小麦也可以用于饲料生产,小麦和玉米的替代作用较强,因此小麦拍卖对玉米价格上行直接产生压力,预计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下,玉米价格上涨的空间和速度都将缩小。
七、成本上涨和农民惜售因素
2005年以来,随着各项农业补贴的实施以及多种农业税的取消,农民手中余钱增多,收割之后农民并不急于马上出售,而是将湿粮变为干粮后储存起来待价而沽。此外,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带动农膜、农药、柴油等农资物品价格上涨,加上近几年劳动力成本上涨,使得我国玉米生产成本有所增加,农民惜售心理变强。售粮方式的转变,可以使农民避开售粮高峰,适时而售,增加收入,从而对玉米价格产生一定支撑作用。
第三部分 2007年我国玉米行情展望
2006年,全球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玉米期现价格也随之上涨。尽管2006/2007年度我国粮食作物玉米、小麦均获丰收,但随着2007年我国养殖业的复苏以及玉米深加工业的快速增长,预计我国玉米供需将由2006/2007年度的供需平衡转为2007/2008年度的供需偏紧。此外,受国际玉米价格上涨支撑,我国玉米出口具备一定优势,玉米出口将对我国的玉米价格起到“托底”作用,这样看来,2007年我国玉米市场仍有上涨空间,不过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下,市场上涨空间将受到限制。需要密切关注禽流感和猪瘟热等疫情、国际油价、国家玉米出口和粮价调控政策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
7月2日山东地区玉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07-023
7月2日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07-023
7月2日国内各厂淀粉出厂报价(稳中有涨)
0评论2025-07-0217
7月2日吉林四平玉米淀粉价格
0评论2025-07-026
7月2日黑龙江缓化淀粉价格
0评论2025-07-026
7月2日山东恒仁糖浆价格平稳
0评论2025-07-026
7月2日河北邢台玉米淀粉价格
0评论2025-07-026
7月2日山东临沂地区麦芽糖浆价格
0评论2025-07-025
7月2日山东潍坊玉米淀粉价格
0评论2025-07-022
7月1日山东地区玉米价格下跌
0评论2025-0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