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短期国内玉米市场继续呈现振荡行情

2007-10-22 10:103060

10月中旬以来,国内东北产区新玉米陆续开始上市,季节性供给压力笼罩市场。受不利天气、运输瓶颈等因素影响,国内两大玉米产区价格走势出现明显差异,其中东北产区玉米价格走势较为平稳,而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价格高位运行。港口市场玉米价格走势亦出现分化,北方港口玉米价格走势平稳,而广东港口玉米价格持续下滑。国内玉米现货市场呈现区域化特征,而期货市场面临季节性供给压力并未大幅下滑,在物价上涨的宏观经济背景以及周边农产品市场保持强势的支撑下,玉米期价走势振荡,在徘徊中等待方向性突破。预计短期内国内玉米市场继续呈现振荡行情。具体情况如下:
  东北新玉米上市价格平稳,后期价格有下行趋势

  近期东北产区天气较好,玉米收割进度加快,其中黑龙江收割面积达到60%左右,吉林玉米收割面积在50%?D70%,辽宁新玉米收割已接近尾声。随着收割工作的全面展开,新玉米陆续上市,部分贸易商开始收购玉米棒子,其中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玉米棒子贸易商收购价为640?D700元/吨,水分32%-37%;绥化地区贸易商收购价640?D680元/吨,水分33%?D35%。今年深加工企业并没有按照习惯在“十一”期间开秤收购,而是在节后才进入到新玉米收购市场,且挂牌收购价格低于市场预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长春大成开秤价1300元/吨,而市场前期预测值为1350元/吨。作为国内最大的玉米加工企业,长春大成公司的开秤价格对其他企业收购价格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市场走势产生利空影响,期货市场对此也做出反应,期价一度大幅下挫。不过,据了解,松原赛力事达公司挂牌收购价在1420元/吨,有效的收购价格可能在1350元/吨左右,究其因主要是由于今年松原地区玉米大幅减产,加工企业通过抬高收购价格来促进收购数量。虽然加工企业开秤价存在差异,但目前东北地区加工企业库存均较充足,短期内收购热情不高,预计今年新粮上市阶段东北地区不会出现抢购局面,收购市场可能运行较为平稳。另外,虽然新玉米上市增加了市场供给,但近期东北产区陈玉米价格表现平稳,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滑。整体来看,目前东北产区玉米价格走势以平稳为主,但后期随着新玉米上市数量的增加,价格有下行趋势。遭遇不利天气华北黄淮产区玉米价格高企,后期保持高位运行

  “十一”期间,华北黄淮地区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影响了玉米上市数量,同时品质出现霉变现象,加工企业抢购粮源推动玉米价格大幅飙升,各省玉米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其中,山东地区玉米价格较节前走高80?D120元/吨不等,河南地区玉米价格较节前走高20?D30元/吨,河北地区玉米价格较节前走高40?D60元/吨。“十一”节后随着天气的好转,玉米上市数量增加,部分地区玉米价格上涨势头得到抑制。其中,山东地区玉米价格有所下滑,河北地区玉米价格继续走高,究其因是当地企业库存普遍紧张,而受天气影响新玉米无法收割晾晒,企业被迫高价收购陈玉米补充库存,推动价格不断上涨。10月12日,河北邢台地区新玉米进厂价1600元/吨,水分17%左右,保定地区养殖户陈玉米采购价1660元/吨。总体看来,今年东北地区玉米减产可能性较大,华北黄淮地区在玉米供给市场中的地位将有所上升,而玉米霉变导致优质玉米数量下降将支撑市场价格维持高位。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平稳,南方港口价格持续下挫

  “十一”节后,广东港口玉米价格持续下跌引人注目,10月12日,蛇口港容重700?D710克/升、水分含量15%以内的玉米成交价为1720?D1730元/吨,685克/升容重的玉米成交价为1680?D1700元/吨,较节前下跌60?D100元/吨。究其因,一是海运费的持续走软降低玉米到港成本。目前大连到广东港口船运费的大小船价格均较节前下跌了40元/吨左右。二是玉米到港数量的不断增加也打压玉米价格。目前广东港口玉米库存30万吨左右,预计10月下旬还将有70万玉米到港。玉米源源不断汇集港口,供给数量迅速增加,而市场需求却有所下滑,供给压力难以消化。“十一”节后养殖市场需求季节性回落,前期广东地区禽流感疫情也抑制了养殖业需求,供过于求令玉米价格缺乏支撑。与南方港口相比,北方港口玉米价格较为平稳,目前大连港二等玉米平舱价1540?D1550元/吨,与节前持平,港口及周边玉米库存在70万吨左右。节后东北产区玉米价格较为平稳,支撑港口价格坚挺。南北港口玉米价格走势差异令贸易商利润空间大幅缩水,大部分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状态,虽然成本对南方港口玉米价格有一定支撑作用,但在庞大的供给之下,商家只能通过降价促销来刺激市场需求,消化供给压力,因此南方港口后期走势仍难乐观。

  东北地区已有企业开始挂牌收购新粮,价格同比去年明显提高,

  节后,东北地区已有企业开始挂牌收购新粮,长春大成二等玉米挂牌价为1300元/吨,松原赛力事达二等玉米挂牌价为1420元/吨。由于是刚刚挂牌,农民也无暇售粮,目前一天仅收100吨左右。去年长春大成和松原赛力事达的开秤价均为1260元/吨,目前当地陈粮价格为1450元/吨。松原赛力事达挂牌价格之所以偏高,是因为当地减产、产能增加。当地其他企业的挂牌价格在1350元/吨左右。从目前吉林地区企业挂牌价格看,今年长春地区陈粮价格要高出去年同期200元/吨,而新粮收购价格仅较去年同期高出50?D100元/吨,低于去年收购高峰时的价格。由此可见深加工企业并不急于抢粮,而是希望在年度初期可以压价收购。另外,今年贸易商手中囤积了大量陈粮库存,由于农发行还款压力,出货意愿较强,现货价格持续下跌,很多企业也因此暂缓了新粮收购,而继续采用陈玉米。预计新粮批量上市后,陈粮价格还会继续回落。

  玉米总产量预测值存在较大争议,支撑玉米价格高位振荡

  今年国内玉米总产量预测值存在较大争议,难下定论,支撑了玉米期货价格高位振荡。2006年玉米价格大涨导致玉米种植效益大幅提升,农民种植面积明显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预计为5219.5万亩,同比增加777万亩;吉林玉米种植面积4310万亩,同比增加101万亩。另外,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五省玉米播种面积同比增加721万亩。虽然玉米种植面积明显增加,但由于在玉米生长阶段东北地区出现严重旱情,单产水平下降,东北地区玉米产量难以跟随种植面积增长而上升;华北黄淮地区玉米生长阶段天气则较为有利,增产的可能性较大。两大主产区玉米产量的一减一增使得最终产量存在较大变数。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对国内玉米产量的预估较为乐观,在10月份的供需报告中仍维持1.49亿吨的水平。国内其他一些机构的预估差异较大,部分预估值低于1.4亿吨。美国农业部在10月份的供需报告中下调对2007年中国玉米产量的预估,从9月份预估的1.47亿吨下调至1.43亿吨。

  国家宏观政策及国储玉米拍卖对市场的影响

  “十一”节前为稳定物价水平,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适当增加近两年最低收购价格预案收购国家临时存储的小麦和稻谷的拍卖数量;在广东、上海、四川等玉米主销区,择机投放部分中央储备玉米,按略低于市场价格确定销售底价公开销售。同时,国家再次发出通知规范和限制玉米深加工发展,原则上减少玉米出口。此外,国家还再度调整铁路建设基金征收办法,对促进粮食流通以及稳定价格产生积极作用。同时,近期产区各地举行的玉米竞价销售活动也值得关注,10月18日,吉林将举行省储玉米竞价销售活动,拟销售省级储备玉米1.5万吨。另外,近期黑龙江省也举行了陈化玉米拍卖活动,虽然拍卖数量较少,对市场影响可能较为有限,不过,国储拍卖序幕的拉开,预示着后期将有更多的国储玉米进入玉米市场,这对于面临季节性供给压力的玉米市场来说只能是雪上加霜。

  另外,为抑制通胀连番出台的紧缩政策也使玉米市场难以独善其身。尽管目前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市场对于国家继续加息的预期依然强烈,预计年内国家还将加息。为控制物价水平而实施的紧缩宏观经济政策对整体商品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在此环境下,玉米市场难以独善其身,价格上涨空间将受到限制。

  综合分析,近期国内玉米市场多空参半,价格涨跌两难。季节性供给压力是玉米市场面临的首要问题:一是陈粮库存庞大,抛售愿望强烈。二是新粮开始陆续上市,而饲料需求再次回落,市场上也无新的出口配额发放,贸易商多在观望,深加工企业成为短期内主要收购主体。但由于去年玉米价格较高,新粮上市早期农民肯定会惜售,预计在僵持一个阶段后,市场价格会在供应压力下出现回落。而紧缩的经济政策将限制玉米市场的上行空间,运输瓶颈问题则导致国内玉米市场呈现区域分化特征,局部地区价格高企为期货市场提供支撑。另外,今年北半球大豆和全球小麦的减产推动了大豆和小麦价格不断走高,给有替代关系的玉米市场也带来一定的支撑。因此预期短期内玉米市场仍将维持振荡,但随着后期新玉米上市数量的增加,价格向下的可能性增大,而长期来看,养殖需求的恢复将成为玉米市场的亮点,价格长期走势较为看好。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