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玉米市场具有政策市和市场市共存的特征,现在市场将逐渐由市场市占优向政策市占优的方向转变。秋粮上市以来,国内玉米上市压力较大,玉米价格持续下滑。多渠道收购主体普遍退出市场,深加工企业收购能力下降,市场由临储玉米托市收购独力支撑。政策价格和市场价格双轨运行这一尴尬局面的形成,不仅仅是玉米大幅增产导致总量过剩的原因,更多是世界范围经济衰退的威胁,造成市场信心跌入罕见的低谷。
近期国家明显加大玉米市场调控力度,“出重拳,打组合拳”,玉米市场政策市框架逐渐清晰。3000万吨托市收购总量占商品量的50%,足以改变市场收购力量格局,并主导玉米收购价格逐渐回升。在加大临储玉米托市收购的同时,国家将积极鼓励加工企业和多渠道主体入市收购;收购季节结束之后临储玉米销售坚持顺价销售的原则,市场价格有效控制在政策设计的波动空间内。此外,后期国家也准备在拉动消费和加大出口上有所作为。
当前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底部已经形成,玉米价格回升仅是时间问题。由于短期内多渠道主体观望心态尚未消除,而深加工企业收购能力难以增加,农户集中卖粮,可能造成春节之前玉米价格难以快速脱离低价区,春节之前玉米价格能否上涨,主要取决于临储玉米托市收购进度。预计春节之后玉米市场收购价格有望逐渐缩小与临储玉米收购价格的差距,潮粮价格应该比目前水平提高100元/吨左右,甚至更大,因在收购后期有可能出现临储玉米收购价格上涨的情况。
东北地区玉米出库价格保持平稳
上周(12月22~26日),东北地区第三批2000万吨临储玉米收购计划下发之后,农户出售心态开始缓和,市场价格趋向稳定。由于广东地区玉米价格反弹,北方港口玉米平舱价格小幅上涨。
玉米出库价格:黑龙江西南部齐齐哈尔地区为每吨(下同)1240元,中部哈尔滨地区为1280元,东部佳木斯地区为1220元,均与前一周持平。吉林中部长春地区为1360元,南部四平地区为1360元,北部松原地区为1320元,均持平。内蒙古东部通辽、赤峰地区为1300~1320元,辽宁中北部铁岭、沈阳地区为1400~1420元,均持平。
大连港二等新产烘干玉米平舱价格集中在1480元,持平;锦州等港口二等新玉米平舱价格集中在1500元,上涨20元。
关内地区玉米市场价格小幅波动
上周(12月22~26日),关内地区玉米价格下跌速度减缓,局部地区有所反弹。深加工企业继续下调玉米收购价格,而春节之前农户仍然积极售粮,东北托市收购对于华北玉米价格的带动作用有限。
饲料企业玉米入厂价格:河北秦皇岛地区为每吨(下同)1320元,与前一周持平;石家庄地区为1300元,邯郸地区为1300元,均上涨20元。河南郑州地区为1340元,安阳地区为1300元,南阳地区为1280元,均持平。山东青岛地区为1380元,回落20元;济南地区为1280元,德州地区为1280元,均持平。
山东滨州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收购价格为1380元,诸城地区为1360元,均回落20元;寿光地区为1380元,回落10元。
销区玉米价格止跌企稳需求增加
上周(12月22~26日),销区玉米市场价格止跌企稳,局部地区玉米价格小幅上涨。饲料企业节日加工所需库存尚未完全到位,近期采购积极性较高,需求保持温和增加,有利于市场价格稳定。
上海地区东北烘干玉米到站价格为每吨(下同)1540元,水分15%以下,山东玉米为1460元,水分15%,均与前一周持平。江西南昌地区东北烘干玉米到站价格为1580元,河北玉米为1520元左右(15%水分),河南玉米为1520元,均上涨20元。湖南长沙地区吉林烘干玉米到站价格为1540元,河北玉米为1510元,河南玉米为1500元,均持平。
深圳蛇口港二等玉米小船板采购价格平均为1590元,上涨30元,从锦州到深圳港大船运费上涨20元,为50~55元。
CBOT玉米市场上涨行情难再续
CBOT玉米价格在前一周反弹之后,上周呈现小幅震荡,圣诞节前市场交易清淡,玉米市场基本面较为平静。由于临近年底,空头获利平仓,大豆价格重返9美元以上,大豆在原油价格持续回落和美元指数反弹的情况下实现涨势实属不易,基本面上南美地区大豆种植带天气干燥和出口销售暂时转好给予较大的支持力度。受面积之争的影响,玉米价格短期内跟涨大豆,这种跟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短期性,并不是决定玉米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
12月24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3月合约收于398美元/蒲式耳(156.7美元/吨),比前一周四上涨8.5美分/蒲式耳。美国海湾1月船期出口FOB价格对3月合约升水49美分,折FOB价格为每吨(下同)176美元,上涨4美元,美国海湾到中国粮食运费为24美元,上涨3美元。美国海湾到国内南方港口1月份CNF价格为200美元,上涨7美元,折合港口交货价格为1640元(含增值税、港口费等),上涨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