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所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与上一年度相似。中国啤酒行业自 2014 年开始的产销量下滑,到 2016 年仍然持续。但与 2014 年和 2015 年相比,2016 年的下滑趋势有明显放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 年全行业酿酒总产量为 4506.44 万千升,同比下降 0.07%。
啤酒市场仍然面临重重挑战。啤酒总体消费需求趋于饱和,餐饮行业等啤酒消费主渠道表现不佳,啤酒大众消费市场负面因素增加;白酒、葡萄酒和预调酒等其它酒种亲民低端产品大幅增长,对啤酒消费产生跨界影响;啤酒产品相对低廉的售价和现有主要包装形式,不适应日益增长的非现饮网络化渠道,加剧了消费冲突和渠道断层。
公司管理层分析,虽然中国啤酒市场疲软、竞争不断加剧,但随着中国经济企稳转好,城镇化进一步推进,必然加快中国啤酒行业转型升级和啤酒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升级,把目前与较低的中国啤酒人均消费量和平均价格,拉动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中国啤酒市场仍是全球最大且最具潜力的市场。未来三至五年,中国啤酒业的消费容量仍有增长的空间,但是,大幅增长或连续多年增长可能将不复存在,波段上行将成为主基调,这是中国啤酒业出现的新常态,也是中国啤酒业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由量变转向质变必然经历的阶段。
经过多年精耕细作,目前公司在主要销售区域重庆地区啤酒市场上已占据领导地位。同时,公司在四川部分区域也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实力。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重庆地区餐饮渠道日益活跃,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在不断提升,从而带动了对中高档啤酒产品的需求。为抓住这一市场机会,公司利用嘉士伯集团的国际化优势,充分发挥本地品牌与国际品牌相结合的效应,不断优化产品和品牌结构,极大地巩固了公司在本区域内的竞争力。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13 年底成为嘉士伯集团成员之后,公司对发展战略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制定并实施了以“升级产品、夯实市场、优化产能、提升效率、规范组织”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自 2014 年起,中国啤酒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连续三年的负增长,标志着中国啤酒市场已从过去高增长时代,进入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新常态”。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啤酒行业已经形成共识,正在从对市场份额的过度追求转向关注对产品结构、品牌塑造和管理水平的调整和提升。这与公司从 2013 年起制定实施的发展战略也是一致的。
基于以上分析,公司管理层认为,公司的发展战略是符合中国啤酒行业趋势和公司业务区域市场实际的。下一步,公司将持续深入推进既定的发展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在公司选择开展业务的市场,成为以啤酒为核心的,最成功、最专业和最具吸引力的公司。
三、经营计划
2017 年公司计划啤酒产销量 84.73 万千升,实现税后净收入 28.51 亿元。为实现 2017 年经营目标,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
1、在市场策略方面,持续推动重庆主品牌的高端化战略,扩大高端产品的市场宣传及分销覆盖率;坚持多样化的听装产品组合铺市策略,加强非现饮市场听装陈列显现,持续提升市场份额;深化终端销售执行,提高消费者与产品的感知度与见面率,实现“有的放矢”的销售。
2、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持续优化组织效率,提升生产效率。优化组织架构,强调“以客户为导向”,使团队更加专业化。全面推行 LeanTPM(精益生产)项目,提升各级管理者能力和工厂管理水平。
3、在财务管理方面,持续深化分子公司预算分析管理;持续推进 ERP 体系建设;推进内部控制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
4、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公司将继续推动组织优化,确保组织效率的有效提升;与此同时,我们将会持续关注人才的发展、培养与保留,为公司长期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经营管理将面临新的挑战。预计全国性的重点啤酒厂商和一些小众品牌将加强对公司市场区域的渗透和扩张,区域内竞争将更加激烈,即由少数品牌的竞争逐步过渡到众多品牌的竞争。
随着区域内连锁零售业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单店转向连锁经营模式, 企业的产品利润空间将面临很大的压力。同时,随着区域内啤酒产品逐步向高档化方向发展,以及消费者在非现饮渠道的消费习惯逐渐从瓶装向罐装转变,迫使公司在产品组合、渠道推广以及销售模式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地适应新的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