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7月20日-24日),国内小麦市场整体保持平稳,局部略有波动。陈麦市场价格基本稳定,7月22日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成交略有回升;新麦价格虽然依旧趋高,但市场由于受到农户惜售心理和市场价格的相互作用,小麦上市量和收购量均较前期有所萎缩,局部地区购销双方甚至形成短期对峙局面,导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进展平缓。就目前的小麦市场来看,夏粮收购至今已有近两个月时间,市场形势已基本明朗。估计后期陈麦价格仍会以稳为主,拍卖成交量、成交价格维持平稳;新麦价格将延续平稳趋强,收购量平稳增加。
1、新麦收购价格依旧小幅走高
进入7月、中下旬,新小麦价格高位运行,各类采购主体观望心理较强,收购价格上涨速度虽明显放缓,但农户惜售心理增强,小麦价格依旧保持小幅走高态势。河南洛阳购销企业二等新白小麦收购价1840元/吨,上扬20元/吨;鹤壁购销企业二等白小麦收购价1900元/吨,上扬20元/吨;郑州批发企业09年3级白小麦火车板价1800元/吨,价格挺坚。河北辛集购销企业二等白小麦入库价1880元/吨,8901入库价1990元/吨,基本持平;省粮油批发交易中心二等白小麦入库价1900元/吨,三等白小麦收购价格1880元/吨,上涨10元/吨。德州新麦粮库轮换收购价1820元/吨,当地粮库挂牌收购价格为1920元/吨,均上涨30元/吨左右;面粉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为1910元/吨,上涨20元/吨。安徽淮南市场混合麦市场收购价在1700元/吨左右,淮北市场中等小麦市场收购均价在1780元/吨左右,上涨20元/吨。江苏徐州收储企业收购价格维持在1740元/吨左右,面粉加工企业的收购价格在1720-1800元/吨,总体稳定。湖北宜昌地区中等混麦购价格1660元/吨,中等白麦购价格1740元/吨,与托市价格持平。就目前来看,山东、河北需求量较大,价格较高;江苏、湖北、安徽托市收购量基本结束,小麦需求较少,但价格仍然稳中有涨;河南、湖北等地前期市场出现芽麦,品质下降,但随着收购的进行,质量达到国标三等及以上的新麦市场价格也开始上升。估计后期新麦市场价格在国家托市收购结束前仍会坚挺略涨。
2、新麦上市量、收购量均较前期放缓
今年我国大部分产区因灾小麦产量不同程度有所减产,农民对小麦心理价位明显提高,加上去年新小麦上市后期,购销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农民惜售心理增强,近日小麦上市量不断减少。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地区价格涨幅过高,难以继续消化,致使部分粮库收购暂停;面粉厂也因小麦收购价格持续攀高,成本增加,而面粉价格却不能同比上涨,对高价位小麦收购有所控制,当前各类采购主体普遍反映收购量较6月下旬及7月上旬减少。据统计,截止7月20日,2009年最低收购价小麦已累计收购3046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84万吨,主要原因是惜售心理和市场价格相互作用,导致托市收购进展缓慢。对后期的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笔者认为,由于目前河南中北部地区托市收购因为市场价格过高而暂停,而豫南芽麦灾害使小麦等级又不能达到国家收储标准,预计河南总体收购进度仍难以加快;湖北因芽麦数量较多,收购数量较少,后期收购量增幅也将有限;江苏虽然农户销售小麦积极性较高,但托市收购高峰基本已过;河北、河南、安徽小麦托市收购仍将会平稳进行。
3、陈麦采购谨慎竞价交易清淡
7月22日,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投放149.9万吨,周比基本持平;实际成交26.02万吨,周比增加0.4万吨;成交率为17.4%,周比微涨0.3个百分点。总体上看,用粮企业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市场交易情况维持低迷状态。主要原因:一是目前加工企业总体认为未来2-3周小麦市场需求将基本稳定,观望心理较为普遍,多采取以销定购的策略采购小麦。二是面粉销售价格没有出现回升迹象,销售情况仍不理想,小麦加工利润继续处于年内较低水平。调查显示,很多加工企业认为8月中旬以前面粉出厂价格上涨可能性不大。目前国家上年最低收购价小麦库存依然充足,但区域分布并不平衡。河北2008年最低收购价小麦剩余数量已经不多,库存基本集中于南部邯郸地区,这一次没有小麦拍卖。据了解,河北主要面粉加工企业的原粮采购渠道目前主要是从轮换粮和贸易商手中采购,到厂价格在1920元/吨左右,后期对于市场陈麦的价格走势值得关注。
4、基本面疲软美国小麦期价收跌
据美国分析师称,今年全球小麦产量数据将趋于下调,但小麦供应依然充足,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并对价格构成压力。美国农业部公布出口销售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的一周,美国2009/10年度小麦出口净销售342,300吨。受CBOT玉米期货溢出跌势及疲软的出口需求拖累,美国小麦期货上周五不仅回吐周四所有涨幅,且进一步下挫收低。CBOT9月小麦收低151/2美分,报每蒲式耳5.161/4美元,本周累计下挫251/2美分;KCBT9月小麦下滑121/2美分,报每蒲式耳5.49美元;MGE9月小麦合约收跌81/2美分,报5.911/2美元。交易商称,世界小麦供应相当充足,出口销售表现欠佳,基本面前景仍然疲软给市场带来了看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