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预计主产区早籼稻将呈平开稳走态势

2009-07-14 10:151560

 一、生产形势
              
                早籼稻是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品种。首先,由于早籼稻生长期雨水充沛、光热充足、病虫害少,比较容易获得稳产高产,是南方地区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南方地区特别是农村人口消费的主要品种。其次,早籼稻是南方地区农民种粮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占南方地区稻谷产量的40%,比重大,商品率高,也是南方地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的一种重要渠道,早籼稻产量全国排名前三位的湖南、江西和广西三省(区)都在南方地区。第三,早籼稻是在粮食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量占全国稻谷产量的17%,在全国粮食总量平衡中不可或缺,同时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是浙江、福建等南方省份储备的重要品种。安庆市早籼稻种植面积占安徽省的40%以上,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早籼稻的生产、收购和销售工作,不能将其作为小品种来看待。从经营上看,早籼稻与粳稻、糯稻相比,风险较小,近几年来,安庆市粮食企业在早籼稻经营中均多有斩获即为明证。

              
                近十几年来,我国早籼稻种植面积在1996年达到12426万亩的高点,以后就逐年呈下降趋势,2003年下降到8385万亩,但由于早籼稻市场需求较旺,物以稀为贵,故从2004年开始又连续多年得到恢复性增长,种植面积大体在9000万亩左右徘徊。据最新资料显示,今年全国早籼稻种植面积达到8850万亩,比上年增加120万亩,增长1.4%;预计总产达到3198万吨,比上年增加40万吨,增长1.3%。全国排名前三位的湖南、江西和广西三省(区)今年早籼稻种植面积同比均有所增加,其中江西种植面积2210万亩,同比增加6.3万亩;湖南扩大150万亩,达2580万亩;广西1454.9万亩。今年安徽省早籼种植面积414.64万亩,比去年的399万亩增加了2.9%。安庆市今年早籼稻生产形势也呈现“三增”的态势,即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总产增加。据该市农业部门统计,全市早籼稻种植面积170万亩,比上年增加8万亩,增长4.9%;单产380公斤/亩,比上年增加30公斤/亩,增长8.6%;总产64.6万吨,比上年增加7.9万吨,增长13.9%。

              今年早籼稻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是政策、市场、科技和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政策支持效应明显。今年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幅度提高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标准,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最低收购价(国标三等,下同)达90元/百斤,比上年提高13元。一方面,国家在政策上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另一方面,近年来市场上棉、麻等经济作物的效益逐年下降,而粮食价格却一涨再涨,种粮比较效益进一步凸显。加上政府大力号召单扩双、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涉农部门提供优质服务,龙头企业开展订单种植等因素,提高了农民种植早籼稻的积极性。

                
                二是行政推动力度较大。《全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新增5000万吨粮食生产能力,安徽省新增1100万吨,安庆市新增125万吨,并将安徽省42个县列入国家核心产区予以重点支持建设。农业部在安庆市确定了6个国家级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点(桐城市新渡镇和双港镇、怀宁县高河镇和石牌镇、枞阳县金社乡和陈瑶湖镇)。省政府实行粮食工作考评制度,把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作为对各级政府的考评内容,明确粮食生产目标责任,推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科技支撑作用凸现。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今年安庆市早籼稻杂交品种的种植比例提高到30%,达到50万亩以上。其主要品种包括金优974、株两优819、株两优505、两优287等,其中株两优819和两优287等超级杂交品种的种植面积突破15万亩。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加速,种粮大户不断涌现,水稻抛秧、测土配方施肥等种粮新技术也得到进一步推广。

                
                四是病虫防控及时有效。加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发布病虫预报信息,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和专业化防治,“两迁”害虫等病虫对早籼稻的为害程度明显轻于往年。

                
                五是气候条件总体有利。虽然部分地区3月上、中旬出现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天气,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多次强降雨天气,对播种较早的少量早籼稻幼苗生长和抽穗、扬花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今年早籼稻产区的气象条件总体好于去年,旱情和洪涝灾害均轻于去年。

              
                六是种植效益提高。据测算,由于国家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稻谷价格稳定,预计每亩水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加10-20%,加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今年早籼稻物化投入比去年减少10%以上,早籼稻生产纯收益在每亩100元以上,比去年有较大幅度提高,扭转了近年来早籼稻种植效益连续下滑的势头。

              
                二、市场分析
              
                2008年,我国经历了重大自然灾害,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粮油行情也经历了大起大落。2009年,面临着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粮食市场将如何演绎?早籼稻市场价格走势又将如何,现谈一点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1、国家政策影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将“三农”问题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今年中央1号文件第六次聚焦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并确定了“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十字方针,表明了中央维持粮食价格在合理水平的决心和信心。

              
                (1)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奠定了粮食价格运行基础。2009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百斤90元、92元和95元,均比2008年提高13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6.9%、16.5%和15.9%。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不仅有利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更为今年粮食市场的稳定走势奠定了运行基础。

                
                (2)粮食购销政策保持粮价高位运行。自去年10月以来,中央连续下达了5批国家临时储备收储计划,累计达7485万吨,其中稻谷2750万吨,要求这些粮食通过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进行公开顺价销售,国家执行这么密集的粮食收购计划,不仅是要激发农民的售粮热情,也是为了稳定粮价在合理水平,防止出现“谷贱伤农、粮贵伤民”的现象发生。根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企业收购粮食29180万吨,其中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4175万吨,比上年增加1280万吨,及时稳定了粮价。

                
                (3)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2008年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细化了《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包括粮食初加工、油料植物初加工在内的农产品初加工的企业,自2009年1月1日起将免征企业所得税。该政策的出台,有利于粮食加工企业提高生产率和出品率,而且还有利于减轻粮食初加工企业负担,扩大生产规模,进而提高粮食收购价格,降低产品出厂价格,使消费者获益,促进农民增收。

                
                2、宏观经济形势影响。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整体陷入衰退,从2008年二季度开始出现负增长,并且呈继续恶化的趋势,国际粮价也出现大幅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7月8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预测,世界经济正开始走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但复苏将是缓慢而且乏力的,报告预测,发达经济体经济今年整体收缩3.8%,明年则增长0.6%。中国经济今年和明年的增长率分别为7.5%和8.5%,比原先预期都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国家信息中心今年7月9日发布的报告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已成功触底回升,但并不等同于趋势性经济复苏。预计全年我国GDP同比增长8.0%左右,CPI下降0.5%左右。

                
                金融危机难改新能源发展大势。从短期来看,本次金融危机对能源需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国际油价的迅速下跌导致燃料乙醇生产的利润空间正被大量蚕食,有些厂家开始停产或压缩投资规模,从而导致燃料乙醇等生物能源生产对粮食需求增长的预期下降。目前,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乙醇生产已面临产品价格暴跌、信贷吃紧及过度投资建设等困扰,有些乙醇公司已经遭遇重创。但从长期来看,全球对石油的需求仍呈上升势头,而石油储量更是有限的,需求和储量决定了油价难以持续下跌;在新能源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成本较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成本在拉近,各国政府也并为因金融危机而改变对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成本和政策是新能源的发展两大推力,油价的短暂回调难挡新能源的发展大势。新能源的发展必将拉动对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产品价格的回升。但国际原油的价格的下跌直接降低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将会引起国际粮食价格的下降。尽管金融危机引起通货紧缩,但全球通货膨胀存在死灰复燃的可能性。

              
                经济萧条阶段的流动性短缺是市场缺乏信心的结果。为遏制金融危机,各国注入了大量流动性。其中包括连续大幅降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经降到了1%,未来甚至有降到零的可能性;各国中央银行通过向金融市场直接注入大量资金,以缓解流动性短缺;政府发行债务,提高赤字水平救助金融机构。这些为将来的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一旦金融市场趋于稳定,流动性泛滥将会再次出现。自然在粮油行情中也会显现无疑。特别是与国际接轨的油脂行情需要密切关注。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席卷全球之际,尽管稻米行业受到的冲击不是很大,对危机的意识也不如其他行业感受深,但企业动荡加剧,分化加快,兼并重组加速,行业之间竞争白热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不仅国内企业之间展开竞争,而且国际粮油跨国公司、金融资本也大举进入中国的粮油市场。很明显,他们在油脂市场得手之后,下一个目标便是三大主粮。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化危机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加快我国稻米行业现代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步伐,培育我们自己粮油企业的竞争力。

              
                3、国家粮食库存充裕,调控游刃有余。从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实现连续5年大丰收,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52850万吨,同比增加2690万吨,增幅5.4%,比历史最高的1998年增加3.2%。据农业部预测,尽管目前我国遭受了严重的灾情,但全国夏粮产量有望超过12250万吨,将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第六年增产,如果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侵袭,今年全国粮食生产有可能又是一个丰收年。我国去年收购的最低收购价粮食、临时储备粮食共计1亿多吨,加上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国家有充足的粮源调控市场,不会出现因供给紧张而导致价格暴涨的情况。

              
                4、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稻米价格持续平稳。我国稻谷已连续五年丰收增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由年度供求偏紧转向平衡略有结余,国家储备稻谷也有明显增加,市场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市场供给充足、消费需求平稳的状态下,国家政策将引领稻米市场价格走势,价格相对稳定将成为主基调。

                
                据6月份《食用谷物市场供需状况报告》预测,2009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44625万亩,较上年的44100万亩增525万亩,增幅1.2%。在天气基本正常的情况下,2009年稻谷总产量预计为19318万吨,较上年增加18万吨。2009/2010年度我国稻谷新增供给量(不含上年库存)为19378万吨,较上年度的19360万吨增加18万吨;进口预计60万吨,与上年度持平。2009/2010年度国内稻谷的消费为1811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预计年度内稻谷结余量为1109万吨,上年度为982万吨。

              
                据农业部2009年第26周主要农产品国际价格周报监测,6月22日―26日,泰国100%B级大米曼谷离岸价(国际基准米价)周平均为每吨583美元,5%破碎率大米曼谷离岸价周平均为每吨554美元,环比均基本持平,价格在连续上涨后趋于稳定,但比上年同期分别低33%和35%。合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稻谷指数为133.17,今年2月份以来一直较为平稳。7月8日,郑州早籼稻期货低开,随后震荡走低,终盘涨跌互现,主力909合约增量减仓,收阴线。早籼稻期货909合约以2,065元/吨开盘,以2,055元/吨收盘,较7日结算价下跌15元/吨,成交6,116手,持仓13,864手。早稻期货市场近日表现疲软。现货市场稻米价格走势相对平稳。如望江县目前当地中晚籼稻米厂收购价1980元/吨,普通大米批发价2820-2840元/吨,优质大米(抛光)2900元/吨,碎米2000元/吨,细糠批发价1800元/吨,均较前期大致持平,大米走货不畅的情况依然十分突出。

              
                综上所述,从基本面看,在国家托市政策支撑下,早籼稻价格很难有下跌空间,而充足的市场供给又将大大抑制早籼稻的上行空间。在新早籼稻全面上市之前,即7月底前,国内早籼稻价格或将呈上下两难的弱势振荡格局。去年安庆市早籼稻开秤价格:圆粒型90元/百斤左右、长粒型95元/百斤上下。受去年早籼稻收购价高开高走、后期快速回调的影响,今年粮食企业收购行为将会谨慎。预计今年早籼稻市场将可能平和开秤,呈现平开稳走的态势。开秤价格将在90-95元/百斤之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低于90元/百斤或超过95元/百斤的可能性都很小,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或实行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可能性有,但可能性均不大。

              
                三、收购预测
                
                据统计,2008年安庆市规模以上粮食企业收购早籼稻6.95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5.04万吨。初步预计,今年安庆市规模以上粮食企业收购早籼稻在10万吨左右,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在7万吨上下。仓容不成问题,但在国家不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或不实行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粮食企业收购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将较为突出。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近日黑龙江鸡西大米价格

0评论2025-11-1923

越南大米价格保持稳定

0评论2025-11-1433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