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东北产区新季稻谷收割工作全面展开,部分地区开始小批量上市,市场供给压力有所体现,同时在南方销区大米需求疲软、产区大米销售困难的情况下,东北三省一区新产稻谷及大米价格全面下滑,而且幅度较大,基本上是一天一个价。持续走低的新粮市场,给产区多数加工企业及农户带来了较大的恐慌,由于风险较大,且后市不太明朗,国有粮库又暂未收购,因此大部分企业及米厂都在等待观望。新产稻谷的持续上市,以及大米需求的低迷,加上农民售粮意愿明显提高,导致东北新粮市场在短暂的高开下遭遇了“滑铁卢”。
新粮逐步上市――东北稻米价格全线回落
据了解,截至10月9日,黑龙江五常地区出米率68%的长粒稻谷每吨(下同)收购价1900元,抛光色选的长粒大米出厂价2960~3000元,均较国庆节前下跌100元;佳木斯桦川地区圆粒稻谷收购价1640元、大米出厂价2560~2600元,长粒稻谷收购价1740元、大米出厂价2700元,均下降160~200元;鸡西虎林地区圆粒稻谷收购价1640元,大米出厂价2600元,均回落100元。吉林白城地区圆粒稻谷收购价1760元、长粒稻谷1800元,松原地区超级稻1800元,梅河口地区超级稻1820~1860元,均下跌60~100元。辽宁盘锦地区圆粒大米出厂价2780元,营口地区2800元,沈阳地区2840~2880元,均下降80~140元。内蒙古通辽地区普通圆粒稻谷收购价1660~1700元、超级稻1780元,扎赉特旗长粒稻谷收购价1740元,均下调80~100元。预计短期内随着新粮上市量的不断放大,东北地区稻米价格仍有下跌的可能,但其幅度将相对有限,同时需关注国家政策及国有粮库的入市收购行为。
陈粮拍卖不断――新粮上市承受较大压力
时至10月中旬,东北新季稻谷已有小批量上市,市场供给压力有所增加,预计10月末至11月初东北新稻将大批量上市,届时市场压力将较为沉重。当前,在新稻即将大量上市的压力下,东北地区新陈稻谷购销清淡,其价格开始出现趋低的行情。而且由于销区市场大米需求平淡以及国际米价持续大幅下跌的制约,产区大米外销困难、价格持续回落,大部分企业基本以销定产,收购和加工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东北市场新陈稻谷存量依然较多,尤其是黑龙江省,市场供给压力较大。据中国大豆网了解,10月10日黑龙江省将拍卖省级储备粮2006年产稻谷约10万吨,虽然拍卖数量不大,但在新粮上市期间,将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而且这是今年黑龙江省第一次拍卖省级储备粮,后期可能会在新季稻谷上市销售期间继续举行拍卖活动,那么,低价的陈稻进入市场必然会影响新产稻谷的销售及其价格,提醒广大粮商及农户注意风险,谨慎操作,适时出售。
需求持续低迷――市场收购主体普遍观望
国庆期间,南方销区市场东北米需求逐渐转弱,而且在新米陆续集中到货及籼米价格走低的打压下,包头、北京、天津、上海、福州及昆明等市场2007年产东北米市场批发价格持续滑落,而新米价格也开始缓慢走低,大部分商家及购销企业采购意愿不高,观望等待的心态趋于明显。与此同时,高企的国际米价近两个月来持续大幅下跌,以及国内豆油、玉米等相关产品的弱势走低,给国内大米市场带来较大的压力,加之产区国有粮库尚未入市收购,庞大的原粮供给,使加工企业难以继续维持收购,部分企业现已停产。
上市数量渐增――短期东北稻米仍呈弱势
总体而言,目前正处于新粮规模性上市、新陈稻米交替之际,市场出现阶段性波动也在情理之中。虽然今年东北主产区丰收已成定局,会对后期粳稻米价格走势构成一定的制约力。但是在国家宏观政策、粮食生产成本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东北地区稻米市场短期内震荡偏弱的走势不会改变,后期将会逐渐止跌企稳。长期来看,东北稻谷价格稳中趋涨的态势不会改变。提醒大家关注:10月下旬东北三省国有粮库将要入市收购,其收购价格及收购行为将对市场有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近期提高粮食价格的呼声强烈,十七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不排除有利好政策出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