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开始,南方地区新早稻开秤收购。其中湖南一线库点早稻开秤价在85-88元/百斤,城区大库92元/百斤。其中株洲县开秤价高达100元/百斤,为全省最高;后来虽然出现短暂下调,但很快回升到101元/百斤左右。江西南昌县普通早稻开秤价92元/百斤,优质稻96元/百斤;江西新余普通稻开秤价90元/百斤。
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地收购价格高开高走。据中华粮网价格监测,目前湖南地区新早稻收购价格普遍到达96元/50公斤以上,收购竞争激烈的地区如湖南常德市澧县、津市已达到102.5元/50公斤,郴州达到103元/公斤。江西南昌99元/百斤,抚州为103-104元/百斤,石城为106元/百斤。安徽巢湖94元/百斤,芜湖106元/百斤。湖北省宜昌市96-98元/百斤。福建省08年三等早籼稻平均收购价格在99.75元/百斤。广东德庆08年本地产三等早籼稻谷收购价105元/百斤。
初步预计,后期南方地区新早稻价格将高位趋稳,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起伏。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继夏粮丰收之后,今年我国早稻又获丰收。据有关机构预测,2008年我国稻米产量1.857亿吨,比上年增0.11%。其中,湖南省早稻产量929.75万吨,比上年增加39.3万吨。江西省早稻总产819.82万吨,比上年增加48.92万吨。
二、当前各地早稻收购价已经比开秤时明显提高,虽然粮农惜售心理依然存在,但粮食收储企业的收购行为趋于理性。加上大米加工企业的观望情绪仍在延续、早先纷纷进驻的外省收购企业大多退出,多元收购主体激烈竞争的形势有所缓和。
三、虽然“收粮难”的境况依然存在,但今年收购进度明显快于往年。截至7月31日,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8个早籼稻主产省(区)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早籼稻82.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1.4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51.5万吨,占收购总量的62%,比上年同期增加5.3万吨。其中,湖北省稻谷已收购10亿公斤,比去年同期多2.5亿公斤。截止8月10日,湖南省共收购早稻9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0万吨。其中国有粮食经营企业收购4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6万吨,占收购总量的51%。
四、陈粮和大米市场购销行情清淡,稻谷价格的持续上涨缺乏动力。如湖南益阳兰溪粮食市场近一半的加工企业进行短期停产。另外,政府在鼓励收购的同时,也不希望价格过度上涨。
五、目前中国的粮食储备量达1.5-2亿吨(其中大米库存4000-5000万吨),大致相当于一年的世界谷物贸易量,粮食库存消费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粮食安全线。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在接受媒体时再次表示,国家粮食管理部门建立了一整套监督检查机制,对粮食库存进行检查,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粮食库存数字是真实可靠的。
六、与粮食价格有着各种直接及间接关系的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8月11日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9月份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报每桶113.01美元,与7月11日上触的每桶147.27美元历史高点相比,NYMEX原油价格已经下跌了23%(6月8日升至140美元/桶;过去一年中,NYMEX原油期货价格上涨了58%。)。
国家统计局8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3%。这是继5月份CPI回落至7.7%后,连续第三个月回落(上半年我国CPI同比上涨7.9%。其中,6月份上涨7.1%,环比下降0.2%。)。虽然部分经济学家认为CPI继续大幅走低的空间已然有限,但其持续回落的态势,表明我国通胀及物价大幅上涨的压力有所放缓。
七、国际谷物理事会于7月31日已将2008/09年度国际谷物库存数据上调,将全球小麦期末库存数据上调了100万吨,为1.44亿吨,高于上年的1.21亿吨。玉米库存数据上调了600万吨,为1.03亿吨(仍低于上年的1.26亿吨)。谷物库存数据上调了700万吨,为2.81亿吨,与上年保持稳定。数据上调原因是许多谷物主产区天气更加良好,有利于作物生长。
八、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今年全球大米产量将增至创纪录的4.453亿吨,比上年增长2.3%。目前泰国100%B级大米报价为每吨725-750美元,较上周每吨760-820美元下跌了50美元左右,远远低于今年4月的最高价每吨1000美元。由于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买家已经储备了足够的大米库存,目前白大米需求已经放缓。受国际大米丰收、原油期价大跌带动农产品价格下跌及美元走强的影响,预计后期国际大米价格还有低走可能,这对我国的稻米市场构成利空影响。
综合分析认为,后市南方新早稻市场稻谷价格将以高位企稳为主题,个别地区价格甚至有高位回落的可能。在大米市场方面,受后期季节性因素影响,供求关系发生此消彼涨,大米尤其是新米价格可望有所回升,但幅度不会太大。
作为粮食企业来说,既要抓紧当前有利时机,稳住价格,广收新粮;又要避免继续追高,相互抬价,以防后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