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湖南省益阳市早稻收购价格高开高走,收购价从7月15日开秤价每100市斤86元涨至97元,涨了11 元,涨幅12.8%,为近几年所罕见。但今年中晚稻价格没能持续这种涨势,目前该市中晚稻入库均价每100市斤普通稻约为95元,中档优质稻(如金优 207等)103元,高档优质稻(如湘晚籼13号等)115元,已大大高于政府定的每100市斤79元的托市价,其中普通稻每100市斤超过16元,超过幅度达32.9%,比去年同期的收购入库均价每100市斤84元增加了11元,增幅为13.1%。
影响今年秋粮收购价格的主要因素:一是农民种田成本增加。据我们调查,今年中晚稻平均种田成本89.3元,在去年基础上平均上涨了25%,直接推动粮价的上涨。
二是粮食市场整体形势影响。早稻收购以储备粮入库多,晚稻以供应市民口粮为主,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
目前,粮食市场较为低迷,早稻市场价已由9月份的最高价每100斤97元下降至93元左右,下降幅度在4%左右;目前益阳市场普通晚米批发每 100斤仅136元(相当于稻谷价94元),比前段最高价143元下降7元,下降幅度为4.9%。且市场需求不旺,有点供大于求。
三是收购主体不积极。今年许多企业受早稻收购造成潜亏的影响,与早稻收购时的抢购形势相比,对今年中晚稻收购显得较为谨慎。
今年中晚稻价格涨幅的适当回落,我们认为这更能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现状,不像早稻收购时价格盲目猛涨,应是粮食价格的一种理性回归。
收购主体:民营企业挑大头,龙头企业是砥柱,国有企业做补充。相对于早稻收购的不同,益阳市中晚稻优质品率高,政策性粮食收购少,民营企业将是中晚稻收购的主体,龙头企业真正发挥龙头作用,而国有粮食企业只能适时开展一些收购,根据我们调查,在该市预计的30万吨中晚稻商品粮中,民营企业将收购 26万吨以上,占收购总量的86.7%,其中从事稻谷加工的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预计收购13万吨,占收购总量的43.3%,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不到 14%。造成以上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中晚稻是居民口粮的主要品种,是民营企业与龙头企业加工品牌大米的主要原料。二是中晚稻比早稻难以保管,价格受市场影响大,国有粮食企业不愿承担过多风险。三是大部分轮换已在早稻收购时完成。
今年粮食生产较为风调雨顺,中晚稻粮食质量较好,大部分达到国家中上等水平。
收购现状:政府有期望,农民有点失望,企业在观望。面对今年的中晚稻收购形势,各级政府都有期望,希望能顺利进行,特别担心粮价过低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近段,各级政府频繁进行调研,及时了解秋粮收购现状,提出了进行国家临时储备,并出台了国家临时储备的收购价格,主要目的在于避免谷贱伤农。而农民的失望主要在于期望值过高,根据以往惯例普通中晚稻收购价一般高于早稻收购价5元以上,而今年与早稻价格基本相同而市场需求还没有早稻踊跃。企业观望主要是吸取早稻收购的教训,担心过早入市收了高价粮吃亏,希望粮价平稳后再大规模收购,目前一些龙头企业除根据合同收购一些种植基地的粮食外,还没有大规模对外收购。国有企业基本上还没开始收购。因此,今年的中晚稻预计收购时间拉得较长。
收购建议:各粮食收购企业与种粮农民,应认真理解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理解国家的粮食收购政策。目前,尽管粮食市场低迷,但必须坚信党的惠农政策,普通中晚稻价格每100斤收购价在94元是底线,不可能再低,也高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