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结束的无锡地方储备粮(地储粮)拍卖会获悉,晚粳稻最低成交价达到2200元/吨,创历史新高,地储粮拍卖市场呈现出近年来少有的火爆。从拍卖结果看,粳米的收购成本价约1.54元/500g,出售成本价保守估计约1.6元/500g,粮价较往年相比呈上涨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国际粮价持续攀升影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国际粮食价格在2007年短短一年里平均上涨了42%。国际粮价迅猛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物质能源快速发展,粮食需求增长,投机资本炒作等诸多因素都直接影响粮食供求关系,推动粮价居高不下。2008年国际粮价持续攀升,国际高粮价有可能继续推动国内粮价上涨,拉动国内粮价上涨的风险正日益加大。粮食市场恐慌迅速蔓延,粮食危机已经成为不亚于次贷危机、能源危机的新型国际性危机。而目前世界粮价比中国高出6倍左右,国内许多粮商通过拍卖会,高价拍得粮食,再通过一定渠道走私到国外已牟取高额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目前粮价的攀升。
二、受政府宏观调控与国际接轨影响。
有专家称“国际粮价高,国内的也可以高一点”。过低的价格不利于粮食生产,不易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利于粮食安全。目前出现农民惜售问题,市场化的粮食价格才能最终解决粮食供需的问题。从开放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政府正在逐步放开市场,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使国内粮价与国际粮价全面接轨。目前,政府干预形成粮食价格主要通过掌握库存和颁布政策来影响粮价。
三、受自然灾害影响。
今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其损失程度之重是历史上罕见的,对今年粮食生产将产生严重影响。而南方早稻种植区前段时间由于受到暴雨袭击,导致9个省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局部地区农田被毁,部分早稻种植区出现病虫灾害,早稻授粉过程受到一定影响,连续的降雨也或将对早稻收割进程构成影响。由于眼下尚未正式进入收割期,降雨是否对早稻产量造成影响仍不明朗。
四、受能源、农资价格上涨的影响。
随着2008年国际石油价格的率创新高,迫于国际价格压力,我国宣布6月20日起将气柴油价格上调1000/吨,而为了缓解国内铁路运输价格偏低的矛盾,国家发改委再次宣布自7月1日起调高了铁路货物运输价格。生产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的大幅上扬,将增强农民的惜售心理,并大幅提升对新稻谷的价格预期。而我国CPI增幅不断攀升,国内通胀形势日益严峻,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价格普遍上涨,农用生产物资、地租、劳动力成本及化肥价格等有随之大幅上扬能源、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直接导致了粮价的上升。
五、受生产生物能源的影响。
“对粮价影响最大的是欧美国家发展生物燃料。”世行在近期报告明确指出,2002年至2008年2月,一揽子粮食价格上涨了140%,促成这一涨幅的因素中,能源和化肥涨价占15%,生物燃料生产占75%。
报告还表示,生物燃料生产使粮食不再仅仅是食物,使农民将生产粮食的耕地用作他途,使粮食买卖投机兴盛,这些导致了粮食市场扭曲,并使粮价不断攀升。
六、受耕地面积扩大余地很小,单产提高难度加大影响。
首先受稻谷种植成本大幅增加的影响,今年播种面积下滑已成为必然。缺少新的突破性品种,部分产粮地区投入不足,田间管理粗放,也使得提高单产难度加大。其次,10月份后将陆续进入秋粮收割阶段,粮食市场放开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收购主体多元化势必导致展开激烈竞争,进一步推动稻谷价格上涨。
对于后市,专家认为价格将在政府的控制下呈一个合理上涨的走势。
第一,粮食价格与国民的生活联系紧密,其价格走势也格外引人关注。尤其是在目前生活物资价格普遍上涨的大前提下,粮食价格若进一步高走,将势必增加通货膨胀的严峻性。
第二,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令农民种植收益下降的情况,国家已及时加大了农业种植的补贴力度,并将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一方面可以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进一步调动他们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家掌握粮源,增强调控市场的主动权,切实保证了农民的粮食种植收益,维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锡山区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