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全部保护或全部放掉都不对

2008-12-15 08:371770

 历时五年的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到今年已经进入尾声。
              但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仍面临不同程度的经营困境。因此,2008年也被视为产权体制改革的冲刺阶段。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继续改?是大面积的国退民进,继续搞活,还是继续加强掌控权?

              “其实,现在国家也没有明确的说法。”不止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于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也直接体现到各省市的具体操作方案之中。
              《21世纪》:你如何看待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李国祥:现在这么多年粮食改革,经历的过程是反反复复,改革也老是不彻底,但又绕不过去。最后到2004年还是放开了。
              2004年,国家进行了全面粮食市场化的改革,这种市场化改革,不管你是国有还是私营,只要符合一定条件,有资质的,有竞争力,都可以到市场进行收购、销售。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建设国库,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加强对粮食市场的控制。

              从目前改革来看,效果比较好。今年上半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中国粮食相比来说比较稳定。应该来说,不管是对于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还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市场,都起到了积极的效果。相比1998年的粮改来说,更加成功。

              《21世纪》:2008年被看做是粮改攻坚的一年。包括吉林、黑龙江在内的很多省份都推出了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的措施。不过在全部卖掉还是全部控股方面,各地也有不同的意见。你对此怎么看?

              李国祥:首先要搞清楚,地方和国家储备粮库的区别。国家的储备库,不能放。地方的,国有股可以退出,也可以控股。整个大的方向,全面市场化,我觉得是对的。

              但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某一个地区的国有企业,到底是全部卖掉,还是控股经营,主要还是要看它有没有竞争力,具体分析。
              至于全部卖掉,不能搞一刀切。有能力的可以继续经营。当然,最好的情况是不要卖掉了。国有企业如果能够通过国有控股焕发活力,经营好,职工能够得到利益,在竞争实力、品牌和设施等方面都有自己优势,如果能够保存下来,不断改善经营能力,提高在市场的能力,这是最好的。

              我认为,全部保护起来或者全部放掉,都是不对的。
              《21世纪》:经历过2004年粮改之后,很多粮库改变了亏损状况,但仍然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勉强维持温饱。这样的情况该如何解决?
              李国祥:这种困难主要还是要靠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来解决。所有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关键是看有没有竞争力。国家现在只保国家库存,中储粮这类企业。

              《21世纪〈:你认为,外资进入购销企业对国家粮食安全是否会有影响?怎么防范?
              李国祥:如果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我认为应该影响不大。毕竟我国粮食产能这么多,要彻底控制有难度。
              在大豆方面,外资通过进口控制了大豆60%-70%,但是稻米、小麦、玉米这些,他们比较难控制。难控制并不是说我们不去防范。我觉得,可以对外商投资进行评估。在饲料加工这块,外资进入中国以后,对中国饲料加工能力和供应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所以要看怎么利用他们。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近日黑龙江鸡西大米价格

0评论2025-11-1921

越南大米价格保持稳定

0评论2025-11-1431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