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南方地区600吨国家临时储备收购任务基本全面启动,且各省明确规定了收购量,收购时间及收购价格。受国家政策提振,各地市粮库入市收购积极,粮库之间竞争也较为激烈,各地区新稻价格总体稳中回升,市场购销也随着中晚稻上市量的放大,渐趋活跃。
分地区来看,此次受政策影响最大的属四川、重庆、湖北、安徽地区;湖南、江西、江苏、河南地区由于中稻较少,晚稻上市较晚,因此价格自开秤来便保持高位运行,价格上升层次不大。加工企业不敢贸然入市,市场收购主体相对单一,基本以国有粮食收储系统为主。
湖南地区每50公斤(下同)普遍在94~98元,其中以96元居多,以上价格自开秤来保持高位稳定,其中岳阳、衡阳、娄底、永州地区价格自开秤以来有2元的上升。
江西地区新晚稻价格总体保持高位稳定,个别地区稳中略有上涨,国有粮食企业收购价格在95.2元,较上周上涨0.1元;个体粮商收购价格在95.1元/50公斤,较上周上涨0.4元。
湖北地区粮库入市收购价格总体稳中回暖,特别是中稻价格,普遍在94元以上,均有1.5~3元的上涨。
四川地区近期新稻价格上涨趋势明显,涨幅也较大,粮库竞争较为激烈,其中,遂宁粮库收购价在90元,较月初上涨4元;绵阳在90~92元,上涨2~4元;南充92元,上涨2~3元;另直属库系统轮换粮收购价依然在96元左右企稳。
安徽地区晚稻价格保持稳中趋涨态势,全省中等中籼稻92.19元,较月初涨0.78元;中等晚籼稻93.05元,上涨0.86元。
可以预见,后期一段时间内,政策性收购将“有限”主导市场,引领收购价格。
受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条件制约,及种植成本、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粮食需求刚性增加的共同支撑,大米价格重回低粮价时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人们可能采购更多的大米以取代肉食,从而支持大米价格上涨。中长期来看,国际国内国际粮食价格(尤其是大米)仍将回升在一个相对高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