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12月1日-12月7日),在市场整体向上的情况下,农民惜售心理愈发表现明显。尤其是南方地区,随着大米消费市场的回升,米厂加工积极性提高,原料库存偏低的情况逐渐得以体现,为保障生产,只好提价收购稻谷。据相关数据分析监测显示,本周,国内稻米价格总体稳中上涨,其中,黑龙江佳木斯2等粳稻收购价1540元/吨,比上周上涨30元/吨;浙江杭州标一晚粳米批发价2760元/吨,持平;江苏泗阳3等晚籼稻收购价1740元/吨,上涨40元/吨;福建福州标一晚籼米批发价2640元/吨,下降20元/吨;浙江衢州3等早籼稻出库价1740元/吨,持平;江西抚州标一早籼米批发价2500元/吨,上涨40元/吨。
一周要闻回顾:
★发改委:11月国内稻米价格稳中上涨
11月份,国家发改委监测的主要商品价格总体有所上升,部分商品价格有所回落。据监测,全国25个粮食主产省(区、市)国有、非国有粮食企业(下同)11月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加权平均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79.96元,比上月略涨0.38%,比上年同期上涨11.92%。其中,稻谷平均收购价为85.59元,与上月基本持平,比上年同期上涨8.63%。11月份,36个大中城市集市、超市的早籼米、晚籼米、粳米、富强粉、标准粉平均零售价分别为每500克1.44元、1.60元、1.77元、1.72元、1.51元,与上月相比,三种大米价格均上涨0.01元。
★本周安徽市场稻米价格继续稳中上涨
随着秋粮收购结束临近,国有粮企收购力度加大,致使安徽稻米供应趋紧,价格持续上涨。目前虽受调控措施作用,但年底阶段,粮油市场销售进入旺季,价格上行动力增长,本周安徽市场稻米价格仍然稳中略涨。据监测,本周稻谷购销价格稳中略涨。其中,全省稻谷平均收购价:早籼稻77.4元/50公斤,中籼稻80.7元/50公斤,均与上周持平;晚籼稻83.4元,上涨0.50元/50公斤,涨幅0.60%;粳稻88.3元,上涨0.30元,涨幅0.34%。全省稻谷平均批发价:早籼稻80.2元,中籼稻82.8元,均持稳;晚籼稻85.4元,上涨0.80元,涨幅0.94%;粳稻91.8元,上涨0.50元,涨幅0.54%。本周市场上大米批零价格全线上涨。全省平均批发价:早籼米118.9元,上涨0.50元,涨幅0.42%;中籼米125.4元,上涨0.90元,涨幅0.72%;晚籼米130.1元,上涨0.40元,涨幅0.30%;粳米134.8元,上涨0.60元,涨幅0.44%。全省平均零售价:早籼米128.5元,上涨0.50元,涨幅0.39%;中籼米134元,上涨0.30元,涨幅0.22%;晚籼米141.8元,上涨0.80元,涨幅0.56%;粳米155.2元,上涨0.40元,涨幅0.25%。
★本周福建稻米市场价格整体呈现涨势
据市场监测,本周(11.30-12.6),福建市场稻米价格整体呈现上扬态势。其中,全省批发市场早稻平均价为每50公斤88.7元,与上周持平。全省批发市场晚籼稻平均价为每50公斤92.9元,上涨0.7元,其中福州粮食批发市场晚籼稻91元,厦门北站批发市场97元,漳州浦口批发市场93元,均上涨1元;南平马站批发市场88.5元,上涨0.5元。全省批发市场早籼米平均价为每50公斤126.2元,上涨0.2元,其中福州粮食批发市场早籼米118元,上涨1元。全省零售市场早籼米平均价为每公斤2.75元,下滑0.01元。全省批发市场晚籼米平均价为每50公斤138元,上涨0.4元,其中厦门北站批发市场145.3元,上涨1.3元;南平马站批发市场128元,较上周上涨1元。全省零售市场晚籼米平均价为每公斤2.94元,上涨0.01元。
★今年全年挽回稻谷损失共计2792万吨
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消息显示,今年全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治面积共计12.6亿亩次,挽回稻谷损失共计2792万吨,为实现我国粮食生产连续4年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了解,由于大幅度提高了防治效果,水稻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率大大降低,今年全国水稻主产区病虫害损失率总体控制在5%以内,因稻纵卷叶螟危害造成水稻枯死田和稻飞虱危害造成“冒穿”倒伏绝收面积仅为30万亩,实现了重大病虫不成灾,常规病虫无明显危害,为水稻生产保驾护航的目标。
★关于下调最低收购价稻谷挂牌交易竞价底价的通知
接国家有关部门通知,最低收购价稻谷挂牌交易的竞价底价下调10元/吨。特此通知。
市场分析预测:
★市场主体新稻收购态度呈现分化
自今年中晚稻上市以来,除少部分地区收购价格涨势较快外,其它大部分地区价格保持平稳,价格波动幅度一般在每百斤2元以内。进入12月份,2007年新晚籼稻米上市已两个月有余,经过市场短期的消化之后,稻米市场季节性压力逐步减弱,产销区市场大米价格开始回升,产区稻谷收购价格也继续上涨;另外,国有粮食企业收购谨慎,收购库存同比大幅减少,而民营企业经营实力逐步壮大,库存稻谷数量较多。据调查,近期加工企业收购积极性出现分化,有的企业看好后市,收购积极性较高,中晚籼稻收购量较大;而由于前期早稻收购价格出现急速下跌,部分企业损失较重,再加上近期利息不断提高,收购成本增加,部分加工企业对于晚稻收购保持谨慎态度,收购量较往年减少,有的甚至还没有开秤。整体来看,由于民营粮食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加工企业)拥有贷款和仓库上的优势,且经营较为灵活,随着年底双节的临近,为准备节日消费,其囤粮现象开始表现明显,对稻谷的收购价格也相应有所上调。而由于今年国家没有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政策预案,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普遍存在收购资金上的困难,而且今年稻谷价格相对较高,收购风险也较大,从而使得新稻市场上收购态度分化现象愈发表现明显,专家预计短期内这一格局仍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