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稳定粮价须觅治本之策

2008-04-23 11:122920

“国内粮价上涨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农业部官员的这个新判断无疑会让许多国人感到心惊肉跳。 因为大部分国人的恩格尔系数还比较高,对粮价十分敏感,去年许多白领为了节约饭钱而纷纷到大学餐厅去揩油就证明了这一点。此外,粮食乃国计民生之基础,粮价上涨,势必会使目前已颇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变得更加难以遏制。

    粮价稳人心才能稳,稳定粮价,势在必行。在我看来,稳定粮价的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并长期保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国家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受触动的前提下,农民是种粮,还是种其他经济作物,甚至是把土地撂荒进城打工,将成为粮价能不能真正稳定的关键一环。

    要提高并保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首先就应该通过有效的粮食保护价政策,确保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逐步提高。但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李昌平却发现,目前的粮食保护价政策简直是在蓄意捉弄农民:比如有关部门每年都会在春耕时节抛售存粮,压低粮价(尽管国际粮价正在大幅上涨),然后再推出比上年稍高的保护价,以“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到了秋收,由于政府事先规定了“保护价”,因此即便国际市场上的同期粮食价格在大幅上涨,也对国内的粮食收购价格不构成影响。待政府和粮商将农民手中的粮食基本收购完毕后,粮食及其加工品又会涨价一段时间,直至下年的春耕时节开始一个新的轮回。

    为政贵在一个“诚”字,有关部门现在应该改弦易辙,取信于民,使“保护价”能够真的保护种粮农民。

    要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另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降低农民种粮的成本。国家应该下大决心,从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的角度,对农业生产资料进行补贴,防止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的价格过快上涨,使农民无法从粮食生产中获利。同时,还要明确拒绝农村水利和技术服务的完全市场化,因为水利和农业技术服务市场化,将使得小农无法承担,政府应该将这两项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低价甚至免费的方式向农民提供服务。

    总之,提高并长期保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才是稳定粮价的治本之策,一切的政策制订,都应该围绕这个根本。而从长远和根本上来看,由于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中国的粮食安全要得到根本解决,既无法依赖国际市场,也不能建立在城市发达农村凋敝的基础上,而只能通过建设新农村,使农村和城市共同繁荣的方式来解决。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近日黑龙江鸡西大米价格

0评论2025-11-1921

越南大米价格保持稳定

0评论2025-11-1430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