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家已公布了在粮食主产区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价收购政策,并且价格有所提高,但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可能形成有价无市状况。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最低收购价与当前粮食实际价值不符。粮食和食油、房价和主要副食品的价格同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价格,而前者和后者的升幅却有巨大差别,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直接经济收入。
农资综合价格升幅较大。与上年相比,尿素涨11.7%,碳胺涨40%,种子、农药上涨幅度大约20%左右。而粮食最低收购价升幅较小,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每斤0.76元,每斤增加4分,增幅5.6%,红小麦、混合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0.70元,每斤增加1分,增幅1.45%。
农民种粮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差距较大。农村两个壮劳力,以当年收获一万斤稻谷,扣除成本,净收入在5000元左右,而一个壮劳力在外打工工资年纯收入万元左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去年年底,稻谷的市场收购价最高已达到每斤0.88元,2008年小麦市场收购价达到每斤0.75元。今年启动的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可能形成有价无市的状况。建议在参照国家综合物价指数的基础上,以略高于市场收购价的价位确定最低收购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