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近期,东北地区稻谷价格有望回升

2008-02-29 11:202530

 2007年,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一路飙升,但作为主要农产品之一的稻谷价格却一直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价位。除南方籼稻有价格小幅提升外,东北的粳稻价格却一直徘徊在较低的水平线上。特别是,自新粮上市后东北粳稻价格逐步走低。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及诸多因素分析来看,今年东北地区稻谷价格有望回升,但向上空间相对有限,具体分析如下:

    粳稻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近年来,国内粳稻产区虽然经历了一系列自然灾害的侵袭,但总体来看,我国粳稻产量仍将继续保持稳步增产的良好态势,供需偏紧的局面将进一步得到缓解。2007年全国稻谷丰收,总产量预计在3730亿斤,较上年的3651.4亿斤增加78.6亿斤,增幅2.15%,总需求在3700亿斤左右,整体供大于求。东北三省粳稻供应能力充足是导致去年价格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根据有关部门的预测数据显示,2007年黑龙江水稻预计产量为290.2亿斤,比上年增加18.2亿斤,增幅6.69%。吉林省水稻产量预计115.6亿斤,比去年增产17亿斤,增幅17.24%,水稻产量又一次喜获丰收。辽宁省水稻总产达到105亿斤,比上年增加了近8亿斤,增幅8.2%。但由于今年南方水稻主产区中晚稻也都获得丰收,价格与东北地区粳稻价格接近,导致东北稻谷需求减少,受此影响,东北地区稻谷市场购销平淡,即使价格出现上涨,幅度也不会很大。

     铁路运输紧张制约东北稻米外销数量
                    
     据统计,近年东北地区每年调出的水稻在300亿斤以上,极大的缓解了南方地区水稻供应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解决东北地区新粮积压,销售压力过大的问题,刺激东北地区粮食收储企业转变观望心理,加快新粮收购步伐,积极展开收购工作。但铁路运输瓶颈状况难有明显改变,制约着东北稻米的外运。同时,由于2007年南方水稻丰收以及水稻质量大幅度改善等因素影响,南方粮商来东北购粮的少之又少。南方客商订单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粮企由于去年已经因为粮食运输不畅而导致亏损,今年在南方局势大好的情况下,不可能来北方冒险,从而造成东北粳稻,特别是优质粳稻低价无市。由于近几年南方稻谷品种经过不断改良,口感、品质等方面不断提升,逐渐扩大了市场份额,东北稻谷质量比较优势相对下降,增加了销售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东北稻米的外销数量。

     粳稻种植成本大幅增加且质量优于上年奠定了市场价格底部基础
                    
     随着生产资料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东北粳稻的生产成本也大幅上升。以吉林省为例,2007年种植粳稻总成本为平均每亩706.94元,上升幅度较大,为23.61%。主要原因是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机械作业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均有增加。一是化肥费用为平均每亩89.61元,与去年相比增加14.62%;二是国际石油资源紧张,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导致农用柴油价格上涨,机械作业费增加,平均每亩69.5元,与去年相比增加25.46%。三是人工成本大幅增加,平均每亩191.3元,增幅为53.91%;四是土地成本增加,为平均每亩220.42元,比去年增加18.95%。

    另据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对龙江、吉林、辽宁和江苏四省粳稻质量检测数据显示,四省粳稻整体质量好于上年,样品中等以上比例达到99%以上,一等品比例超过6成,较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吉林、龙江二省一等品比例较上年明显增加,增幅均超过25%;整精米率大于60%和55%的比例分别为95%和98%。平均不完整粒率为3.1%,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

    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对东北稻谷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国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连番发力。9月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价格调控,保障中秋、国庆期间市场供应,稳定后四个月价格总水平。随后,国家不断加大托市粮的投放数量,调低部分托市粮底价,抛售中储植物油、中储玉米,从而抑制粮价的迅速攀升。而相对于大豆、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价格的大幅上涨,稻米市场则表现得相对平静,东北地区水稻价格始终在低价位徘徊,尤其是新稻上市以来,市场购销不旺,收购价格持续偏低,部分地区市场价格已低于或接近2007年国家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规定的价格。为保护农民利益,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自2007年12月20日开始启动水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8年2月18日,吉林省白城市、榆树市、镇赉县和前郭县也启动预案,安排了20个委托收储库点按0.75元/斤(国标三等)的价格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2007年产粳稻。以后将根据收购工作需要,适当增加收购库点,方便农民售粮。此外,我国政府除了通过限制大米及制粉产品出口以外,还提高了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发布实施,对提振东北地区稻谷价格、解决水稻销售难题、促进农民增收、增强稻农种植信心等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即将开始的08年水稻种植工作做好准备。

      天气因素的不确定性加大了稻谷市场的变数
                    
      2007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今年1月12日以来,我国除东北外的大部地区先后出现入冬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温过程,十几个省份持续出现雨雪、凝冻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大雪或暴雪,致使南方特别是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面对渐趋严重的自然灾害形势,以及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今年稻谷生产的不确定性再次加大。

    此外,由于近年来东北地区粳稻的收益远不如玉米和大豆的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东北产区农民种植粳稻的积极性。据黑龙江省统计的2007年四大农作物生产收益情况显示,水稻平均每百公斤粮食利润为79.33元,比上年减少24.48元/亩。利润的大幅下降将减小农民今年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干扰农民进行08年种植作物的选择。

     目前,东北地区即将进入备耕期,由于农民需要购置稻种、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将手中的水稻尽快变现是稻农们目前最急于解决的问题。因此,面临的销售任务是艰巨的。但由于今年东北粳稻质量较好,而价格偏低,因此在多元主体大量入市收购后,在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支撑下,稻农卖粮难有所缓解,价格有可能回暖。后期,随着南方稻谷供给能力减弱,销区经过较长时间的消耗,补充库存粮源必将转向东北产区,在销区需求增强的拉动下,稻米销量有望增加,市场价格会出现阶段性上涨,但上涨幅度不会太大。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近日黑龙江鸡西大米价格

0评论2025-11-1919

越南大米价格保持稳定

0评论2025-11-1430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326